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口腔种植术时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效果评析

2018-12-20 01:15董文豪付羽婷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牙列牙槽骨满意率

董文豪,付羽婷

(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6)

牙列缺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牙体硬组织的外形和结构发生损坏,无法在颌骨内保留,需要拔除,进而导致牙体缺失、咬合功能异常的情况。目前,临床上对牙列缺损患者主要是进行口腔种植术。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指在为患者拔牙后,采取一定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其拔牙窝内牙槽嵴的吸收,以便为后期在其拔牙窝内置入种植体提供足够的骨量和良好的骨质[1]。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在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口腔种植术时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接受口腔种植术的108例牙列缺损患者。这些患者均具有进行口腔种植术的指征。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在Ⅰ组患者中,有男21例,女33例;其年龄为21~49岁,平均年龄为(34.65±6.82)岁;其病程为1~18个月,平均病程为(6.11±0.77)个月;其中,有前牙牙列缺损的患者39例,有后牙牙列缺损的患者15例。在Ⅱ组患者中,有男19例,女性35例;其年龄为18~50岁,平均年龄为(35.14±6.56)岁;其病程为2~19个月,平均病程为(6.53±0.94)个月;其中,有前牙牙列缺损的患者41例,有后牙牙列缺损的患者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Ⅰ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口腔种植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起效后,将其患齿完全拔除,切断其患齿的牙周膜,采用分根法拔除其患齿的牙根。在此过程中尽量保留其患齿舌侧及颊旁牙槽骨的完整性,尽可能地减轻其口腔软组织的损伤。若患者的牙窝内存在根尖囊肿与肉芽组织,应将囊肿和肉芽组织彻底清除干净。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拔牙窝进行反复冲洗,用无菌棉球对其拔牙窝进行压迫止血。在拔牙后14 d左右,为患者制作临时义齿。待其拔牙窝完全愈合后,于其拔牙窝内置入种植体。对Ⅱ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的口腔种植术时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为其拔除牙齿的方法与Ⅰ组患者相同。在拔牙成功后,用Bio-Oss骨粉对其拔牙窝进行填充,填充的高度应高于牙槽嵴顶部0.5 mm。之后用Bio-Gide胶原膜对其拔牙窝进行覆盖,并对其拔牙窝两侧的牙龈进行减张拉拢缝合。在拔牙后14 d左右,为患者制作临时义齿。待其拔牙窝完全愈合后,于其拔牙窝内置入种植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拔牙窝内牙槽骨宽度与高度的变化幅度。拔牙窝内牙槽骨宽度的变化幅度=治疗前拔牙窝内牙槽骨的宽度-治疗后拔牙窝内牙槽骨的宽度;拔牙窝内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幅度=治疗前拔牙窝内牙槽骨的高度-治疗后拔牙窝内牙槽骨的高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总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拔牙窝内牙槽骨宽度及高度变化幅度的比较

治疗后,Ⅱ组患者拔牙窝内牙槽骨宽度与高度的变化幅度均小于Ⅰ组患者,P<0.05。详见表1、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拔牙窝内牙槽骨的宽度及高度(mm,±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拔牙窝内牙槽骨的宽度及高度(mm,±s)

组别 时间 拔牙窝内牙槽骨的宽度 拔牙窝内牙槽骨的高度Ⅰ组(n=54)治疗前 12.86±0.71 12.99±1.27治疗后 8.13±0.48 9.63±1.05 t值 12.2634 12.0329 P值 <0.05 <0.05Ⅱ组(n=54)治疗前 12.97±0.85 13.12±1.50治疗后 10.04±0.73 11.06±1.25 t值 11.0623 11.9751 P值 <0.05 <0.05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拔牙窝内牙槽骨宽度及高度变化幅度的比较(mm,±s)

组别 例数 拔牙窝内牙槽骨宽度的变化幅度拔牙窝内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幅度Ⅰ组 54 4.62±0.35 3.34±0.67Ⅱ组 54 2.82±0.31 2.03±0.41 t值 12.3506 11.4623 P值 <0.05 <0.05

2.2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术后,Ⅰ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37%(11/54),Ⅱ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3/54),二者相比,χ²=10.1856,P<0.05。

2.3 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情况的比较

在Ⅰ组患者中,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基本满意与满意的患者分别有10例(占18.52%)、30例(占55.56%)与14例(占25.92%),其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为81.48%(44/54)。在Ⅱ组患者中,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基本满意与满意的患者分别有3例(占5.56%)、13例(占24.07%)与38例(占70.37%),其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为94.44(51/54)。Ⅱ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高于Ⅰ组患者,χ²=4.4935,P<0.05。

3 讨论

口腔种植术是临床上治疗牙列缺损的常用术式。在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口腔种植术时,如何减少其拔牙窝内的骨量丢失、避免其牙槽骨的骨密度降低、防止其拔牙窝周围的软组织发生萎缩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3]。近年来,临床上在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口腔种植术时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口腔种植术时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充分结合了微创拔牙治疗技术与骨引导再生技术的优点,可减轻患者拔牙窝的损伤程度,尽量保留其牙槽骨[4]。2)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所使用的Bio-Oss骨粉是一种提纯的小牛骨基质,其对患者牙槽骨的再生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其拔牙窝内骨质的生长速度。3)在拔牙窝表面覆盖的Bio-Gide胶原膜可对拔牙窝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拔牙窝内骨质的生长[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口腔种植术时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显著降低其拔牙窝内牙槽骨宽度和高度的变化幅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

猜你喜欢
牙列牙槽骨满意率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