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对发生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2018-12-20 01:15柯炳欣叶科骏王赛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西妥大肠癌单抗

柯炳欣,叶科骏,王赛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浙江 杭州 310006)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大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采用生物靶向药物联合FOLFIRI方案对发生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1]。本文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36例发生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就诊的136例发生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其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经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被确诊为大肠癌,且经CT检查被证实发生肝转移。2)其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大肠癌的诊断标准[2]。3)预计生存期>3个月。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原发性疾病。2)患有血液系统或循环系统的严重疾病。3)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本次研究。将这136例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68例/组)。试验组患者中有男43例、女25例;其平均年龄为(58.24±10.19)岁;其中,有36例高、中分化腺癌患者,有20例低分化腺癌患者,有12例黏液腺癌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有男45例、女23例;其平均年龄为(59.18±11.32)岁;其中,有39例高、中分化腺癌患者,有19例低分化腺癌患者,有10例黏液腺癌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采用FOLFIRI方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该方案的药物组成及用法为:伊立替康,180mg/m2,静脉滴注30~90 min,在化疗周期的第1 d使用;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120 min,在化疗周期的第1 d与第2 d使用;氟尿嘧啶,在化疗周期的第1 d先静脉推注400 mg/m2,然后按2400 mg/m2的剂量持续静脉泵入46 h。每2周用药1次。采用西妥昔单抗(生产厂家:德国霍克大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50095)联合FOLFIRI方案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西妥昔单抗的用法为:在治疗第1周的剂量为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120 min;从第2周开始改为250 mg/m2,持续静脉滴注60 min。每周用药1次。采用FOLFIRI方案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癌胚抗原(CEA)、糖抗原CA199(CA199)等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其中,完全缓解(CR):经治疗,对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经治疗,对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肿瘤的体积较治疗前缩小的幅度≥30%。稳定(SD):经治疗,对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肿瘤的体积较治疗前缩小的幅度<30%,或增大的幅度<20%。进展(PD):经治疗,对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肿瘤的体积较治疗前增大的幅度≥20%,或其出现新病灶。客观缓解率(RR)=(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CR例数+PR例数+SD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EA及CA199水平的对比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CEA及CA199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患者CEA及CA199的水平均低于接受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CEA及CA199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EA及CA199水平的对比 (U/ml,±s)

表1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EA及CA199水平的对比 (U/ml,±s)

注:a与接受治疗前相比,P<0.05;b与接受治疗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CEA CA199试验组 68 接受治疗前 983.16±37.14 385.16±20.06接受治疗后 247.23±33.27ab 89.45±17.18ab对照组 68 接受治疗前 971.25±39.86 379.14±22.23接受治疗后 401.45±40.69a 146±15.09a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治疗4个周期后,试验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CR、PR、SD、PD的患者分别为5例、35例、24例、4例,其病情的 RR 为 58.82%(40/68), 其 DCR 为 94.12%(64/68)。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CR、PR、SD、PD的患者分别为0例、18例、23例、27例,其病情的RR为26.47%(18/68),其DCR为60.29%(41/68)。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病情的PR及DCR均较高,P<0.05。

3 讨论

有调查资料显示,在发生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中,约有50%以上的患者可随着病情的进展而死亡[4]。进行外科手术是临床上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不过,仅有少部分患者具备进行外科手术的指征。因此,选择有效的非手术方式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以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分子靶向药物的加入则大幅度地提升了该化疗方案的效果。西妥昔单抗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分子靶向药物。该药为IgG单克隆抗体,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具有特异性的阻断作用。EGFR与大肠癌细胞的增生发展密切相关[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对发生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可进一步控制其病情,降低其肿瘤标记物的水平,延缓其肿瘤的进展。

猜你喜欢
西妥大肠癌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西妥昔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后的后续应用研究进展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EGFR表达与放疗抵抗的关系及西妥昔单抗用于直肠癌术前放疗增敏的研究进展
西妥昔单抗联合IMRT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