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不同时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研究

2018-12-20 01:15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补体受检者

何 丽

(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2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患者自身结缔组织发生免疫性、炎症性病变的一种疾病。此病患者多为青年女性[1-2]。目前,此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的身体存在感染、内分泌紊乱、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及其遗传因素等有关[3]。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多,也可出现多个系统功能的症状。对此类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易发生误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免疫学检测其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均为阳性。这两种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病变的标志性抗体。但此类患者的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较低。通过检测这两种抗体也不能判断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分期。为了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确诊率、明确其病情的分期,可使用散射比浊法对其体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的水平进行检测。补体C3、补体C4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进行补充检测的有效指标,对其进行这两种检测不仅可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分期,也可有效地显示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效果,进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主要是探讨联用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不同时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合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3例健康人。将4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将43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Ⅰ组,将43例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Ⅱ组。在对照组受检者中,有男6例,女37例;其年龄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37.07±5.13)岁。在观察Ⅰ组受检者中,有男6例,女37例;其年龄为22~54岁,平均年龄为(37.13±5.12)岁。在观察Ⅱ组受检者中,有男5例,女38例;其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6.97±5.15)岁。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及其排除标准

观察Ⅰ组受检者和观察Ⅱ组受检者的病情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这些患者均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是:未患有尿毒症等其他影响其肾脏健康的疾病;不存在心、脾等其他脏器的器质性损伤;未患有血液病。

1.3 方法

对三组受检者均使用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法和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具体的方法是:1)取血:⑴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受检者5 ml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标本。将其血液标本装入无菌干燥的试管中。⑵在采集血液标本30 min后,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将离心机的转速设为3000 r/min,将离心的时间设为10 min。⑶分离血清后,在确认血液标本没有高脂血与溶血后,取>150 μL的血液标本,将其放置于-30℃的冰箱中保存、待测。2)使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液标本中的抗ds-DNA抗体进行检测。进行此项检测需使用抗双链DNA抗体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为北京利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京械注准20162400068)。3)使用免疫荧光法对血液标本中的抗Sm抗体进行检测。进行此项检测需使用抗核抗体谱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为Zeus Scientific,Inc,批准文号为国械注进20162404949)和特定的试剂。4)使用散射比浊法对血液标本中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的水平进行检测。进行此项检测需使用H760型号的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生产企业为深圳市希莱恒医用电子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粤械注准20152400252)和特定的试剂。5)本次研究需使用荧光显微镜[生产企业为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EUROIMMUN Medizinische Labordiagnostika AG),批准文号为国械注进20162222960]和特定的抗体参照物(生产企业为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次研究中的各项检测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三组受检者抗ds-DNA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抗S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补体C3的水平及补体C4的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受检者抗ds-DNA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抗S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受检者相比,观察组受检者抗ds-DNA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抗S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更高,P<0.05。与观察Ⅱ组受检者相比,观察Ⅰ组受检者抗ds-DNA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抗S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更高,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三组受检者抗ds-DNA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抗S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的比较[n(%)]

2.2 三组受检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水平的比较

观察Ⅱ组受检者与对照组受检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的水平相比,P>0.05。与对照组受检者、观察Ⅱ组受检者相比,观察Ⅰ组受检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的水平均更低,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三组受检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水平的比较(g/L ,)

表2 三组受检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水平的比较(g/L ,)

注:*与观察Ⅱ组相比,P<0.05;t1值、P1值表示观察Ⅰ组与对照组相比;t2值、P2值表示观察Ⅱ组与对照组相比。

指标 观察Ⅰ组 观察Ⅱ组 对照组 t1值 P1值 t2值 P2值例数 43 43 43补体C3的水平 0.61±0.15* 0.88±0.09 0.94±0.18 9.236 0.001 1.955 0.054补体C4水平 0.26±0.05* 0.86±0.11 0.92±0.17 24.424 0.001 1.943 0.055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有学者认为,此病的病因多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体内的激素分泌因素等有关。此病患者以出现发热、出现蝶形红斑、关节疼痛及体重下降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5]。按照其病程的进展可将此病患者分为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自行消退,数月后便可消失。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会累及患者的皮肤黏膜、肌肉、骨骼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严重的还会累及其心、肺、肾等其他的脏器组织。对此病患者进行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检测是诊断其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方法。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是临床上公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病变的标志性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抗ds-DNA抗体的滴度越高,表示其肾脏的受损程度及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越严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抗Sm抗体的滴度与其病情是否处于活动期无关。检测患者的抗Sm抗体只可辅助诊断其是否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了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确诊率、明确其病情的分期,可对患者体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的水平进行检测。健康人体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的水平均在0.8~1.2 g/L之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发病初期,其体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的水平几乎不会发生改变。当患者的病情恶化后,其体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的水平会急速下降,且其回升的速度较慢。在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和控制后,其体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的水平会逐渐升高,直至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补体C3的水平、补体C4的水平明确其病情的分期情况。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联用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不同时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补体受检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