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儿肠炎患儿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探究

2018-12-20 01:15季嫣然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肠炎消失个性化

季嫣然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小儿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肠道疾病。此病多发生于夏季和秋季。有研究指出,小儿肠炎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所致。小儿肠炎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和持续性腹泻等。此病患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严重的脱水及全身中毒,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1]。为了探讨对小儿肠炎患儿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笔者对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接诊的100例小儿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对小儿肠炎患儿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接诊的100例小儿肠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CG组与GXH组,每组各50例患儿。CG组患儿中有男26例,女24例;其年龄在6个月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1.22)岁。GXH组患儿中有男25例,女25例;其年龄在5个月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1.16)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 护理方法

在对两组患儿进行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期间,对CG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其病情进行监测、对其进行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等。对GXH组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护理方法主要包括:1)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家长进行喂养指导。对于接受母乳喂养的患儿,告知其家长对其进行单纯母乳喂养,停止为其添加辅食。对于接受人工喂养的患儿,告知其家长让其进食米汤、稀释后的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在其腹泻的次数有所减少后,让其进食粥、面条等半流质食物。根据患儿病情的好转情况,逐步让其过渡到正常饮食。对于存在严重呕吐症状的患儿,告知其家长让其禁食4~6 h(不禁水)。在其呕吐症状有所缓解后,再对其进行喂养。在患儿的腹泻症状消失后,让其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以防止其发生营养不良。2)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患儿的排泄物、个人用品进行妥善的处置。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前,做好手卫生工作,以防止其发生交叉感染。指导患儿家长及探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重点强调让他们做好手卫生。3)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并记录患儿排便的次数、大便的颜色、气味、性状及量,及时将其大便标本送检。采集大便标本时应注意采集大便中存在粘液及脓血的部分。对于存在高热症状的患儿,护理人员使用冰袋对其头部进行冰敷。及时为其擦干汗水,更换汗湿的衣服,定时对其进行口腔护理。对于高热不退的患儿,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对其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等并发症。4)对于使用尿布的患儿,护理人员及时为其更换尿布。在患儿排便后,使用清水对其臀部进行清洗,并用纱布将水吸干。在患儿肛周皮肤发红处涂抹5%的鞣酸软膏或40%的氧化锌油,并对其肛周进行按摩,以促进其肛周部位的血液循环。对于存在肛周皮肤破损的患儿,定时使用理疗灯对其病灶处进行照射治疗。告知患儿家长注意保持患儿会阴部的清洁、干燥,以防止患儿发生尿路感染。5)护理人员定时对患儿的病房进行通风和清洁消毒,将其病房内的温湿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患儿发生呕吐时,协助其取平卧位,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堵塞其呼吸道。定时协助患儿翻身,并对其进行拍背,以促进其呼吸道内痰液的排出。必要时应对其进行吸痰护理。

1.3 观察指标

1)评价两组患儿的治护效果。治护效果的评价标准是[2]:(1)痊愈。治护后,患儿的腹泻、发热等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治护后,患儿的腹泻、发热等症状有所缓解。(3)无效。治护后,患儿的腹泻、发热等症状未改善。2)统计接受治护后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的时间、呕吐症状消失的时间、退热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接受治护后,GXH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的时间、呕吐症状消失的时间、退热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CG组患儿,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d,±s)

表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d,±s)

组别 例数 退热的时间 腹泻症状消失的时间呕吐症状消失的时间 住院的时间CG 组 50 3.02±0.33 3.88±1.19 2.57±0.62 8.02±3.12 GXH 组 50 1.13±0.21 2.21±1.26 1.23±0.41 5.12±1.42 t值 8.214 7.115 9.013 9.672 P值 0.012 0.023 0.011 0.005

2.2 两组患儿治护效果的比较

GXH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96%)高于CG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74%),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护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小儿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和持续性腹泻等。此病患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严重的脱水及全身中毒,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个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兴起的护理模式。近年来,此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现出良好的效果[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GXH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96%)高于CG组患儿治护的总有效率(74%),P<0.05。接受治护后,GXH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的时间、呕吐症状消失的时间、退热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CG组患儿,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肠炎患儿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肠炎消失个性化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