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评价

2018-12-20 01:16张以秀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拆线高位患肢

张以秀

(射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

大隐静脉曲张是指患者的大隐静脉受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迂曲和扩张。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其患肢表层的静脉凸出于皮肤表面,呈团状或结节状,且其患肢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如针刺感、瘙痒感、麻木感、灼热感和疼痛感等)。有文献报道称,大隐静脉曲张在我国男性中的发病率高达28%,在我国女性中的发病率高达19%[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是临床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术式。在本文中,笔者对在射阳县人民医院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的74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对此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射阳县人民医院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的74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这74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下肢静脉诊疗方案》中关于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标准,均具有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的指征[2]。其中, 排除合并有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及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有下肢软组织疾病及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在Ⅰ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12例;其年龄为22~63岁,平均年龄为(45.08±4.83)岁;其病程为2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4.15±0.86)年;其中,单侧下肢与双侧下肢发生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分别有28例与9例。在Ⅱ组患者中,有男28例,女9例;其年龄为25~61岁,平均年龄为(45.42±4.77)岁;其病程为4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3.84±0.82)年;其中,单侧下肢与双侧下肢发生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分别有27例与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在此期间,对Ⅱ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方法是:1)术前护理。(1)术前,了解患者的病因、心理状况、生活状况等,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向其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手术团队的专业性,以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对存在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与肌肉的放松训练,以缓解其负面情绪。(2)术前1~2 d,指导患者穿着弹力袜,并在坐下休息时保持双膝交叉式坐位,在睡觉时将床尾抬高30°~40°,以促进其下肢血液的回流。(3)术前加强对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向其强调保持低脂、低盐饮食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食用蔬果及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防其发生便秘。(4)对于患肢局部皮肤存在湿疹、溃疡的患者,术前应对其患处的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术后其患处的皮肤发生感染。对于患肢局部皮肤发生脱屑的患者,嘱其术前在洗澡时避免使用碱性的洗浴用品。2)术后护理。(1)术后,用弹力绷带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包扎,协助其保持去枕平卧位,并将其患肢抬高30°左右。遵医嘱为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等药物,以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注意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按时为其更换敷料。(2)术后6 h,主动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反胃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若患者无上述症状,则指导其进食适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术后24 h,可让患者进食普食。指导其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3)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按摩下肢的肌肉,每天按摩3~5 次。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足背的屈伸运动,以促进其腓肠肌的收缩,进而达到促进其患肢血液回流的目的。对Ⅰ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和生活护理,术后对其进行切口护理和用药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便秘、切口出血等)的情况、术毕至伤口拆线的时间与术后住院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Ⅰ组患者与Ⅱ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22%与2.7%,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毕至伤口拆线的时间与术后住院的时间

Ⅰ组患者术毕至伤口拆线的平均时间与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84±1.93)d与(12.87±3.03)d,Ⅱ组患者术毕至伤口拆线的平均时间与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7.54±1.48)d与(8.17±1.68)d。Ⅱ组患者术毕至伤口拆线的时间与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Ⅰ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毕至伤口拆线的时间与术后住院的时间(d,±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毕至伤口拆线的时间与术后住院的时间(d,±s)

组别 例数 术毕至伤口拆线的时间 术后住院的时间Ⅰ组 37 10.84±1.93 12.87±3.03Ⅱ组 37 7.54±1.48 8.17±1.68 t值 8.505 8.172 P值 0.000 0.000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持续发展,就会导致其患肢的局部皮肤出现色素沉着、脱屑、瘙痒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其患肢的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溃烂[3]。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术式。在对患者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时,会对其局部的肌肉组织与血管造成损伤,因而可增加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此外,接受手术治疗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可影响其术后的康复。因此,临床上在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前后,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以减轻其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应激反应,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综合护理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护理模式。本文中,Ⅱ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2.7%。这与陆舒晓[4]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对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术后伤口拆线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

猜你喜欢
拆线高位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1~2月煤炭价格高位震荡 未来仍存较强支撑
高位算起更方便
牛肉价格居高位 挖潜提升自给力
短期内麦价或高位趋稳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拆线
拆线
拆线剪尖端保护方法改进效果观察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