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早期刺激法进行护理的效果探讨

2018-12-20 01:16王玉香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脑病智力缺血性

王玉香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徐州 2217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是产科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儿脑部发生缺血、缺氧所致[1]。该病患儿的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存活的该病患儿常可发生脑瘫、精神发育迟缓等后遗症,且易发生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2]。有资料显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采用早期刺激法进行护理的效果很好。为了进一步探讨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早期刺激法进行护理的效果,笔者对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资料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 年7月至 2018 年1月期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4例,女21例;其胎龄为36~41周,平均胎龄为(37.3±2.1)周;其日龄为4~7 d,平均日龄为(2.5±1.3)d。在研究组患儿中,有男26例,女19例;其胎龄为36-40周,平均胎龄为(37.5±2.2)周;其日龄为4~6 d,平均日龄为(2.2±1.5)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吸氧、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1)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指征。2)对患儿进行吸氧治疗。3)定时清理患儿口鼻内的分泌物,以维持其呼吸道畅通。4)对其进行饮食护理。在研究组患儿入院后,立即对其在实施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刺激法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1)对患儿进行早期视觉刺激。用绳栓住直径为5 cm的红色小球(或其他颜色鲜艳的小球)放在患儿正前方20 cm处。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小球,以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每次训练15 min,每天训练2~3次。可对患儿采用光亮的物体进行视觉刺激,并根据其视觉的情况慢慢加强对其进行刺激的频率及速度。2)对患儿进行早期听觉刺激。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的母亲在喂奶时用轻柔的语气呼唤患儿的名字,并每天定时与患儿进行对话。护理人员可为患儿播放舒缓、悠扬的音乐或摇铃铛刺激患儿的听觉。3)对患儿进行早期触觉刺激。有技巧、有次序的触摸患儿的臀部、背部、四肢、头部、胸部及腹部等部位,每天触摸患儿每个身体部位2次,每次触摸15 min。注意抚触患儿前,将双手涂抹适量的婴儿油,以防止划伤患儿的皮肤。可协助患儿多触摸周围的物品,引导其感受、熟悉不同的物品。4)对患儿的前庭进行刺激。在患儿的母亲为其喂奶前,使患儿取平卧位,用食指抓住患儿的手腕进行弯曲运动。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让其在38 ℃的温水中进行游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智力水平的评分、运动功能的评分、大运动能力的评分、语言能力的评分、精细运动能力的评分及适应性行为能力的评分。1)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患儿智力的水平,总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其智力的水平越高。2)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其运动功能越好。3)采用格塞尔发育量表(Gesell)评估两组患儿的发育商,内容包括适应性行为能力、大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精细运动能力,各项总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其该项目的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智力水平及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与接受护理前相比,接受护理后两组患儿智力水平的评分及运动功能的评分均较高(P<0.05)。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智力水平的评分及运动功能的评分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智力水平及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儿智力水平及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时间 智力水平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研究组 45 护理前 70.32±6.41 70.29±6.18护理后 87.02±5.33 82.41±6.97对照组 45 护理前 70.31±6.41 70.72±6.69护理后 72.41±5.29 72.49±6.32

2.2 两组患儿发育商评分的比较

与接受护理前相比,接受护理后两组患儿大运动能力的评分、语言能力的评分、精细运动能力的评分及适应性行为能力的评分均较高(P<0.05)。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大运动能力的评分、语言能力的评分、精细运动能力的评分及适应性行为能力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发育商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儿发育商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时间 大运动能力评分 语言能力评分 精细运动能力评分 适应性行为能力评分对照组 45 护理前 73.31±3.12 74.29±3.18 70.32±2.92 74.18±2.18护理后 74.58±2.18 75.22±1.98 72.22±2.11 75.42±2.28研究组 45 护理前 76.19±3.31 76.19±3.38 72.17±2.61 76.29±2.23护理后 88.02±2.22 88.02±2.22 90.61±2.42 90.31±2.21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脑部疾病。该病为新生儿窒息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儿的中枢神经细胞受损[3]。视觉是人类最原始的感觉功能。人类的皮肤是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感受器,也是其体表面积最大的感觉器官。因此,触摸患儿可提高其应激能力,促进其体质量增长,进而促进其脑部发育。对1岁以内的患儿进行运动刺激及视觉刺激、对1~2岁的患儿进行运动刺激,可锻炼其手、眼、口等部位的协调能力,加快其部分神经元的修复及再生,促进其脑组织结构的发育,恢复其脑部的代偿功能,进而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智力的水平。对患儿采用早期刺激法进行护理,可为其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系统,进一步激发其智力潜能及运动潜能,降低其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有研究资料显示[4],新生儿脑部的可塑能力很强,对其采取适当的良性刺激,可促进其脑的代偿功能、神经系统及智力的发育。研究发现[5],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听觉、视觉、触觉及运动刺激,可促进其受损神经细胞的恢复,抑制其神经细胞的凋亡,进而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降低其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其智力的水平。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接受护理前相比,接受护理后两组患儿智力水平的评分、运动功能的评分、大运动能力的评分、语言能力的评分、精细运动能力的评分及适应性行为能力的的评分均较高,P<0.05。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智力水平的评分、运动功能的评分、大运动能力的评分、语言能力的评分、精细运动能力的评分及适应性行为能力的评分均较高,P<0.05。这与张丽萍等[6]研究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早期刺激法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发育商。

猜你喜欢
脑病智力缺血性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