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讨

2018-12-20 01:15符克杨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1期
关键词:稳定型优良率患肢

符克杨

(东方市人民医院,海南 东方 572600)

股骨是人体内最长的管状骨。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股骨骨折[1]。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本文对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东方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东方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收治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其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中排除患有心、肝、肾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15例;其年龄为65~85岁,平均年龄(73.06±10.87)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17例;其年龄为64~80岁,平均年龄(75.03±11.87)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基本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通过了东方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对其骨折端进行闭合复位。在距离患者股骨大粗隆顶点3~5 cm处做一个长度为3 cm的切口。切开其阔筋膜张肌及臀中肌,将导针经股骨大粗隆顶点处置入其髓腔内。对其进行扩髓处理,然后沿导针将PFNA主钉置入其髓腔内。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将股骨颈螺旋刀片置入髓腔内。对PFNA主钉和股骨颈螺旋刀片进行锁定。冲洗术区,留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缝合[2]。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在其髋关节外侧做切口,充分暴露其髋关节的关节囊。切开关节囊,切除股骨头。在此过程中,尽量保留大、小粗隆间的骨折块及筋膜。对患者进行扩髓处理,将骨水泥注入其髓腔内。将人工股骨头假体的柄端置入髓腔内,对髋关节进行复位。逐层缝合切口,并对其进行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及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的时间、术后卧床的时间和术毕至患肢可负重的时间)。

1.4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分级标准

优:治疗后,患者髋关节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良:治疗后,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明显改善。差:治疗后,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未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为优者有23例,为良者有5例,为差者有2例,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中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为优者有18例,为良者有7例,为差者有7例,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78.13%(25/32);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卧床的时间和术毕至患肢可负重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83.13±10.32)min、(5.36±2.28)d、(15.35±2.35)d,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后卧床的时间和术毕至患肢可负重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81.89±9.52)min、(10.98±5.45)d、(36.93±2.44)d。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的时间和术毕至患肢可负重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s)

组别 例数 术毕至患肢可负重的时间(d)观察组 30 83.13±10.32 5.36±2.28 15.35±2.35对照组 32 81.89±9.52 10.98±5.45 36.93±2.44 P值 >0.05 <0.05 <0.05手术指标手术的时间(min)术后卧床的时间(d)

3 讨论

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有研究指出,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骨质疏松、发生跌倒摔伤及遭受外力撞击引起的[3-4]。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较长,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5]。王斌[6]的研究表明,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其骨折处的稳定性,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卧床的时间和术毕至患肢可负重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稳定型优良率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