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2018-12-20 08:44李绍盛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李绍盛

摘要:随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就如何强化初中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挖掘人文素质教育素材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三个方面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通过学习,汲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判断各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人性与情感,通过对历史学科的人文感悟而建立起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历史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一些案例,对强化初中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第一,挖掘人文素质教育素材,丰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初中历史学科中既有科学的史实,又有人文的情感,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通过增加文化史、思想史、风俗史、经济史等内容,使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认识人类智慧力量的伟大,产生对人类文明的敬重感。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要立足初中历史学科,辐射相关学科,联系现实。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中《丝绸之路与大运河》这一幕时,引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首唐诗,不仅使阳关、玉门关这两个地名跃出纸面,方便同学们记忆,而且勾勒出西部地区的荒凉,自然而然地引到西部大开发的话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

第二,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精神。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精神可以概括地阐述为引导同学们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相处,其内涵极其丰富,包括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与求索;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尊重与追求;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与呼唤;对人的关注、理解与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祈盼与高扬。

要使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必须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陈思和先生说,知识的传授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脱离实际,那只能是一种结果:同学们把知识的因素全都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遮蔽了。因此,在传授知识时,必须考虑到初中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必须将人格塑造和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之中,使同学们对已学的知识内化、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

要使同学们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倡“把信心留给自己,对自己负责;把孝心献给父母,对家庭负责;把关心献给他人,对集体负责;把爱心献给社会,对社会负责;把忠心献给祖国,对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负责”。要选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材,培养同学们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朴素情感。新编初中历史教材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如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水灾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引发同学们思考如何去对待自然,让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和批判我们周围的问题,并善待自然、善待地球。

第三,培养同学们健康的审美情趣。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在科学文化和人文建立平衡的同时,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古人要求才子佳人不仅要熟读四书五经,还要精通琴棋书画,这表明这些健康的生活才艺决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在人文素质的养成中有着重要的陶冶功能。审美情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經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

历史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建筑、绘画、书法、服饰等,无不散发着美的气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同学们的实际,引导同学们去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理解美、创造美。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美。商代造型计策、花纹繁縟细密的司母戊鼎、西汉薄如蝉翼的绢衣均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同样,从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到指南针的出现;从赵州桥的设计,大雁塔的落成,到北京城的修建,大运河的开通,无不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无不渗透着劳动人民的血汗,无不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再如教到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课《地球变小了》中出现一些世界性的活动,如奥运会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来讲述中国文化。“中国印”吸收有甲骨文、金文、篆体文字和现代艺术字的因素,含有篆刻艺术、印章艺术和书法艺术的因子,映衬着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体现了古都北京形象;似“人”非“人”,体现了体育运动的人文精神。它作为全世界人民相互交往,增进友谊的纽带,对增强人类的体能和培养团结奋进的精神有着推动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强化对同学们的人文素质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或某一内容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才能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充满新的希望和期待,我相信我们中学初中历史教师一定会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更好的定位中学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强化中学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为同学们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