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疗效评估

2018-12-21 11:19廖政戎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糖尿病疗效

廖政戎

[摘要] 目的 回顾该院肝脓肿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并进行诊治方法和疗效评估。方法 自2014年1月—2018年6月间于该院就诊且住院诊治的肝脓肿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挑选出60例,着重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疗效情况。结果 与无合并糖尿病组肝脓肿患者相比,合并2型糖尿病组多无特征性腹痛表象,多伴有发热、畏冷、寒战、腹部不适、乏力等症状,该研究中肝区显著疼痛患者占比率不达30%;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胆石症考虑胆源性致病、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液白蛋白、ALT、ALP、γ-GT、总胆红素、血肌酐异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血尿素氮异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单纯发热者,需要密切注意合并发生肝脓肿可能,结合B超、CT等常用的简单快捷的检查手段,能减少误诊、漏诊问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早期抗感染治疗与护肝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实施有创治疗方案。

[关键词] 肝脓肿;糖尿病;临床特征;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023-02

肝脓肿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是逐年增加,二者的关系密切。肝脏脓肿处腹腔内,局部症状体征往往不典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内环境状况较不稳定,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失衡,导致病人愈合能力显著降低,抗感染能力减弱,容易并发感染性疾病,二者常常并发,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该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于该院住院诊治的肝脓肿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现作阐述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60例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的患者,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组30例(糖尿病组),包含22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在37~90岁间,平均年龄(59.3±13.1)岁。无合并糖尿病组30例(非糖尿病组)。包含22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在38~83岁间,平均年龄(61.3±13.3)岁。所有病例年龄在37~90岁间。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的全部病人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畏冷、寒战、腹部不适、乏力、尿色偏黄,经肝脏B超或者CT、MRI检查明确,部分病例接受B超或CT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疗效评定标准如下:监测患者生命征、腹部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完全正常,脓肿完全吸收者为痊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基本好转,血液学指标未完全恢复,脓肿未完全吸收者为好转,病情加重及死亡患者为无效。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糖尿病组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21例(70.0%),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2例(6.7%),以腹痛和发热同时出现者5例(16.7%),其他表现如乏力等占2例(6.7%)。非糖尿病组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7例(23.3%),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9例(30.0%),以腹痛和发热同时出现者11例(36.7%),其他表现如食欲减退、腹胀、乏力等占3例(10.0%)。并胆石症情况,糖尿病组同时合并胆石症4例(13.3%),非糖尿病组并胆石症3例(1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检查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均以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为主,其中糖尿病組白细胞均值(14.61±7.0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值(84.85±7.18)×109/L,非糖尿病组白细胞均值(14.51±5.7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值(80.61±9.9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方面,血液白蛋白指标,其中糖尿病组均值(30.11±6.31)g/L,非糖尿病组均值(31.18±6.44)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ALP、γ-GT、血肌酐、血尿素氮指标,以该院检测方法定义正常上限,ALT 40 U/L、AST 40 U/L、ALP 104 U/L、γ-GT 64 U/L、总胆红素25 μmol/L、血肌酐135 μmol/L、血尿素氮7.5 mmol/L,各指标小于或等于该值为正常,超过该设定值为异常。糖尿病组ALT异常23例,AST异常20例,ALP异常19例,γ-GT异常23例,总胆红素异常3例,血尿素氮异常10例,血肌酐异常3例;非糖尿病组ALT异常者16例,AST异常6例,ALP异常20例,γ-GT异常23例,总胆红素异常6例,血尿素氮异常2例,血肌酐异常1例。两组间ALT、ALP、γ-GT异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异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AST异常多于非糖尿病组。总胆红素异常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方面,血尿素氮指标异常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BUN异常多于非糖尿病组。血肌酐指标异常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病例行B超或CT检查,结果均为阳性。脓肿情况比较上,糖尿病组单发脓肿23 例,多发脓肿7例 。脓肿位于肝左叶者4例,位于肝右叶者20例,位于左右两叶者5例,位于尾状叶者1例。非糖尿病组单发脓肿23例,多发脓肿7例。脓肿位于肝左叶者6例,位于肝右叶者23例,位于左右两叶者1例。

2.3 治疗方法及转归

对于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入院后立即通过饮食控制及控制血糖,给予皮下注射人胰岛素或其他胰岛素类药物,尽可能控制血糖空腹6~7 mmol/L,餐后2 h 9~11 mmol/L,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予以不同强度抗感染治疗,包括单用三代加酶头孢类、奥硝唑、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药物抗感染治疗。据脓液或血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同时予以保肝、调节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处理。其中糖尿病组25例例患者于彩超或CT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5例行保守治疗,非糖尿病组23例例患者于彩超或CT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7例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在行保守及穿刺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肝脓肿在我国常见、多发[1]。该次分析中,糖尿病組老年患者居多,与其他报道相符合[2]。肝脓肿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组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70.0%,其中数例合并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也是引起发热的可能原因之一,其中有多例因考虑肺部感染收治入院,与既往研究类似[3]。有其他研究报道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组也可因入院诊断不明确未收入专科治疗而造成延误诊治[4]。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首发症状以提示肝区问题可能的右上腹腹痛为首发症状者仅占6.7%,且在以腹痛和发热同时出现的患者中,腹痛部位和性质也不甚典型,其他表现如乏力等占16.7%,极易导致漏诊及误诊。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时,需要注意排除肝脓肿可能,不能仅限于社区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以减少漏诊、误诊。

传统认为细菌性肝脓肿病因多因胆道逆行感染所致,该研究中,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合并胆石症胆道感染的患者均较少,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考虑多数患者入院前于当地诊所或下级医院接受过抗感染治疗,可能接受了覆盖胆道感染的抗生素治疗,导致胆道感染已经控制,仅仅表现为肝脏化脓性改变。

两组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患者可能接受过外院抗感染治疗相关。蛋白消耗及肝酶异常方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肝脏功能异常与无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差别,针对该研究提示,糖尿病组患者并没有更多的蛋白消耗,增加过多的蛋白补充,可能获益不大,还可能增加肾脏负担。肝肾功能中,AST和血尿素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脓肿位置和单发、多发情况上,两组相差不大。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并不增加患者的病死率[5]。目前对糖尿病治疗的进一步认识和诊疗的逐步规范,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和肝脓肿的同步治疗已经逐步成熟,疗效上,尽早的进行外科处理,通畅引流,能尽早缓解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加快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伟芳,韩明子,金世柱,等.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7):1276-1280.

[2] 秦晓霞,李平.2型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评定[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7,13(2):29-30.

[3] 孙宏伟,闫洪锋,王平,等.糖尿病患者细菌性肝脓肿的误诊原因[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6,22(8):518-521.

[4] 马杰,彭心宇,吴向未,等.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34):4093-4096.

[5] 孙逊,肖烨,迟海燕,等.糖尿病并发感染临床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7,53(4):499-502.

(收稿日期:2018-07-21)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糖尿病疗效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