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小屋在社区慢病干预管理中的应用

2018-12-21 11:19唐冬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慢性病并发症血糖

唐冬艳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小屋在社区慢病干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中心建档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正常随访护理,研究组同时加入糖尿病健康小屋规范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尿病知识知晓水平等等。以及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自我管理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糖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PG、2 hBG、HbA1c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但研究组各指标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小屋在社区慢病干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程度,改善患者生理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小屋;慢性病;并发症;血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079-02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障碍、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因素和导致胰岛功能障碍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1]。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如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2]。持续存在于糖尿病中的高血糖症可导致各种组织的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尤其是眼睛、肾脏、心脏、血管和神经[3]。为全面推广社区糖尿病管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自该管理的积极性,确保社区2型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从2013年开始推出糖尿病健康小屋。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到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一项小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中心建档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中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00±5.5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学历30例,高中及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5例;对照组中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10±5.4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学历30例,高中及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5例。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按常规方式进行管理,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研究组则纳入糖尿病小屋规范管理,具体职责内容如下:(1)为糖尿病患者建立管理電子档案,根据治疗达标为原则,将患者分为调整期和维持期,调整期患者每月至少随访一次;维持期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在进行档案建立或在随访时,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个性化指导,包括制定个性化的定量饮食和运动处方、药物指导、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发生高低血糖时该怎样处理;糖尿病足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足部护理等等;根据2型糖尿病预防指南筛查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与中心医院实行双向转诊;转诊适应症包括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lc)>8.0%,新诊断糖尿病,糖尿病严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负责筛查辖区内高危人群的糖尿病。(2)开展多样化的随访模式:①门诊随访:身高、体重、腰围测量、血压血糖检测、饮食运动指导、口服药服用注意事项指导、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导。督促患者每3个月查HbA1c、尿微量报蛋白监测、半年生化常规检查。通过电话预约、上门随访;②全年健康体格检查:重点对患者的并发症展开筛查。(3)强化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教育:①时间安排:每月一次:②教育内容:2型糖尿病基础知识与并发症、饮食及运动指导、口服药物知识、胰岛素使用及注射技巧、自我检测与护理、糖尿病足部自我护理;③教育形式:小组讨论、个别指导、书面资料宣传。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BG)以及HbAlc等指标变化。②自设糖尿病健康知识水平调查量表,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60~9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差。达标率=(优秀+合格)/例数×100.00%。③采用社区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设置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9~6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度,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各指标变化情况

干预前两组血糖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PG、2 hBG、HbA1c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但研究组各指标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

研究组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14亿,其中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位居全球之首,此外还有庞大的糖尿病前期人群[4]。2型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患者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与否的关键之一[5]。该社区门诊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常规进行2型糖尿病管理,由于社区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综合疾病较多、病情所处阶段不同,依从性较差、自我检测管理欠佳,使得2型糖尿病管理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该中心通过建立糖尿病小屋,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针对性健康指导,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糖与血红蛋白水平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好转,且各指标优于同期接受传统护理指导的对照组,此外研究组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0%)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社区开展糖尿病健康小屋管理工作,能够增强人们对糖尿病管理的了解,进而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及时获取所需知识,解除心中疑惑,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综上所述,在社区开展糖尿病健康小屋专项健康管理工作,对于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率以及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社区慢性病管理相关工作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观连,范穗光,沈丽琼,等.糖尿病健康小屋在糖尿病社区护理管理上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6):2748-2750.

[2] 侯霄雯.糖尿病健康小屋运用于糖尿病社区护理管理意义分析及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152-154.

[3] 金菊,王风,孙红,等.南京市华侨路社区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效果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5):24-26.

[4] 刘芳,杨玲凤,李乐之,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互动管理模式建立与应用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2(24):7210-7212.

[5] 周薇霞,李祖胜,姜永乐,等.门诊起始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40例[J].中国药业,2014,22(11):155-156.

[6] 周艳玲.医院-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项目的建立和实践[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71-72.

(收稿日期:2018-05-27)

猜你喜欢
慢性病并发症血糖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