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2018-12-26 01:2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22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芍药

,, , ,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变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神经功能缺失、炎症浸润、组织水肿及其他脏器组织损伤。尤其在脑卒中后康复期,由于受损部位脑组织运动调节功能降低,病人会表现出肌张力升高及肢体痉挛状态,影响病人自主生活能力[1]。据报道,70%~80%的卒中后存活者会遗留功能障碍,65%的卒中病人会出现痉挛状态[2]。临床上脑卒中的治疗多以运动康复疗法为主,但仍有部分病人康复效果不佳。目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常见的疗法,对脑卒中病人患肢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卒中后康复是中医学的优势部分,中医治疗对改善病人肢体活动、语言功能、肢体痉挛等均有良好作用[4]。芍药甘草汤为中医“酸甘化阴”的代表方,通过芍药、甘草配伍,起到养血柔筋、缓急止痉之功。有研究已证实芍药甘草汤可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5]。本研究旨在探讨芍药甘草汤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康复期病人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于我院诊断及治疗的脑卒中康复期病人9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女35例;年龄42岁~7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脑卒中康复期病人,存在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性失语;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够配合检查及治疗;③病人或家属签字同意,配合本研究;④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心、肝、肾等脏器疾病;②合并有癫痫、意识障碍、精神障碍;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对研究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者;⑤治疗期间死亡、失访、中断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入院后明确诊断及完善各项基本检查,控制基础疾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营养脑神经及改善微循环等。综合康复训练包括冷热疗、水疗、下肢伸肌牵伸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仪器为三甲WOND2000F0肌电生物反馈仪,先向病人讲清楚操作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操作步骤:病人取坐位或卧位,调整并设置仪器参数,采用乙醇清洁上下肢体肌肉部位的皮肤,将电极置于肌肉起止点,调节刺激频率,以病人耐受为度,刺激时间为每次20 min,每周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组方:黄芪20 g,太子参20 g,白芍40 g,炙甘草10 g,伸筋草20 g,当归20 g,鸡血藤15 g。随症加减,将上述药物加水煎取200 mL,早晚分服,每日1剂。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 语言功能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评定语言功能,根据本次研究需求,选择听、复述、说、出声读、阅读5个维度,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得分为0分~10分,得分越高病人语言功能恢复越好。

1.5.2 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状态 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来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分为上肢和下肢,上肢指标除反射活动(0分、2分)和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0分、1分)两项,其他8项均为0分~2分3级评定,总分为66分;下肢指标除反射活动(0分、2分),其他6项均为0分~2分3级评定,总分为34分。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肢体痉挛状态,该指数包括腱反射、肌张力、阵挛3个维度,总分为16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痉挛状态越严重。

1.5.3 临床疗效 基本痊愈:病人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能自主完成日常生活;显效:病人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显著恢复,小部分日常生活需要旁人协助;有效:病人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有所好转,大部分日常生活需要旁人协助;无效:病人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恢复无明显改变。将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所占比值计为有效率[6]。

1.5.4 安全性分析 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体格检查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有效率为80.85%,低于观察组的9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语言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听、复述、说、出声读、阅读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语言功能比较(±s) 分

2.3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状态比较 治疗后两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较治疗前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状态比较(±s) 分

2.4 安全性分析 所有病人均完成治疗及评价过程,未出现失访及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临床上脑卒中的患病人群逐渐增多,以高龄病人居多,大部分病人伴随后遗症,预后不佳。尽管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大部分病人在急性期抢救成功,但也要进行康复期的治疗,病情严重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故卒中后的康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7]。目前,脑卒中临床药物治疗及医学康复方案较多,部分抗痉挛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仍在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在脑卒中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早期协助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增强肢体协调性和精细运动等训练,对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及预后有促进作用[8]。物理康复方式虽有一定疗效但缺少特异性,且治疗周期较长,仅可作为辅助干预方式。脑卒中康复期病人往往会出现四肢肌张力升高及痉挛,由于疼痛而难以坚持康复治疗,单一的康复疗法难以完全改善病人的痉挛状态[9]。中医学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有较深的理解,根据卒中及卒中后的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10]。

卒中偏瘫病人神经可塑性是肢体及语言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应用于运动、语言及吞咽等功能障碍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1]。近年来,该疗法较多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可通过放大肌肉电信号来调整肢体功能训练,提高病人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吴玉玲等[12]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偏瘫病人,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有助于提高病人下肢运动功能、肢体活动及步行能力。有研究在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后病人肌电值、手腕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腕功能评分均改善[13],说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于卒中康复期病人上肢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大部分脑卒中病人的病程较长,卒中后康复期的病情特点符合“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畴。《难经·二十五难》记载:“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为卒中后康复期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历代医家对卒中后康复期的病因及病机形成了统一的认识,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及科研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14]。中医学理论认为卒中后素体衰弱、气血亏虚是痉挛状态的重要病机。尤其在卒中康复期,病人多因气血亏虚、血不养筋而致肢体痉挛,故治以滋养肝肾、活血通络为主[15]。芍药甘草汤源于《伤寒论》,由白芍、甘草二者配伍而成,既往为脚挛急所设。芍药性苦、酸,微寒,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甘草性甘、平,补中缓急,芍药与甘草相伍可酸甘化阴,使筋脉得阴津濡润,则挛急诸证皆平。后世医家根据其配伍特点,由此方化裁而成的多个组方均有解除痉挛、改善肌张力的作用。药理学研究提示甘草对末梢神经有抑制及镇痛作用,其解除痉挛与直接弛缓骨骼肌、平滑肌有关[16]。且大鼠动物实验发现,将芍药和甘草以3∶1的比值配伍,具有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解痉止痛的作用,临床效应与调节神经递质及受体水平密切相关[17]。谢兰兰等[18]研究发现,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芍药甘草汤,有助于建立完整的运动投射区,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从而缓解肢体痉挛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人听、复述、说、出声读、阅读评分均升高,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升高,CS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佳,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可耐受治疗过程。证实了芍药甘草汤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康复期病人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陆抑非《芍药》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