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血液前向流动的影响

2018-12-26 01:2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22期
关键词:阿托心肌细胞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会出现无血液灌注情况,即无复流现象[1-2],使心肌细胞损伤加重,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无复流成为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难点[3-4]。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病人的预后,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5]。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预防无复流的用药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取8周龄的健康清洁级SD大鼠45只,雌雄各半,体重250 g~280 g,由中国医科大学动物部提供。

1.2 分组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各15只。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于术前7 d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实验组于术前7 d给予阿托伐他汀15 mg/kg与2 mL生理盐水混合后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正常饲料喂养7 d后造模。

1.3 造模方法 所有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 mL/kg麻醉后,将大鼠固定在操作台上,连接三导联心电图机,在第3、4气管环间切开后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剪开胸腔,将5号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在中间放置乳胶管作软垫),其中假手术组不结扎,其余大鼠结扎60 min,在30 min时见心脏跳动减慢,心肌颜色变暗红,此时心电图示ST段抬高,预示造模成功[6]。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20 min。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的标志:心肌轻度发绀,再灌注30 min时心电图示ST段下降<30%,硫磺素S染色可见缺血区[7]。

1.4 检测指标 造模结束后,经颈动脉采血1 mL,离心后用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检测血清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在生物实验台上,用VIVID7型号超声仪(美国GE公司生产),由右颈总动脉入导管至左心室,动脉压呈大幅度波浪状,提示进入左心室,测量心率(HR)、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主动脉收缩压(SBP)、主动脉舒张压(DBP)。心肌染色计算心肌缺血风险率(AR/WH%)、心肌梗死率(IS/WH%)、心肌无复流率(AN/WH%)。将40 g/L硫磺素S注入大鼠尾静脉1 mL/kg,原位再次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将伊文蓝(evans blue)1 mL注入大鼠心房,10 min后摘取心脏冲洗干净,用刀片在心脏横切面切薄片约2 mm厚,放在紫外线仪下观察染色情况并拍照记录,再放入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电镜图像分析计算,AR/WH%=心肌缺血风险面积/心肌横切面面积×100%;IS/WH%=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横切面面积×100%;AN/WH%=心肌无复流面积/心肌横切面面积×100%。

2 结 果

2.1 3组大鼠血清CK-MB、LDH水平比较 模型组和实验组CK-MB、LDH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CK-MB、LDH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3组大鼠血清CK-MB、LDH水平比较(±s) U/L

2.2 3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模型组HR、LVESP、LVEDP、SBP、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HR、LVESP、LVEDP、SBP、DBP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3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2.3 3组大鼠心肌AR/WH%、IS/WH%、AN/WH%比较 模型组与实验组AR/W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S/WH%、AN/WH%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3组大鼠心肌AR/WH%、IS/WH%、AN/WH%比较(±s) %

3 讨 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心肌梗死再发生率高,心源性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重构等发生率均增高,积极纠正无复流现象能够明显改善预后[8-9]。本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血清CK-MB、LDH水平,说明阿托伐他汀减轻了心肌细胞损伤;且能明显改善HR、LVESP、LVEDP、SBP、DBP等血流动力压力,使血流前进动力增强,加快心肌缺血状态血液供应的恢复,减少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无复流现象。硫磺素S是荧光染色剂,可准确显示内皮细胞无复流面积的大小[10]。TTC染色能更清楚地判断细胞是否存活[11]。本研究结果发现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后心肌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减少,无复流面积减少,考虑与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脂,减轻血脂颗粒阻塞血管,减少血小板聚集,恢复血液流动,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内氧自由基产生,减少炎性因子损害,促进心肌细胞的血液前进流动,改善心肌细胞微循环障碍,加快心肌功能恢复有关。

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调节血脂,抑制微血管内血栓形成,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12-13]。有研究显示,首次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80 mg,使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减少,即心肌炎症反应减轻,同时预示心肌灌注明显改善,远期并发症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较好[14]。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动,促进血液前向流动,减少无复流发生,减少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面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其发生机制与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的功能密不可分[15],确切的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阿托心肌细胞心肌梗死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心肌细胞增殖能力研究进展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