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

2018-12-26 09:16詹德勋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

詹德勋

摘要:创新教育包括培养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构成成分。学生如果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可以全面理解、应对遇到的问题,他们会独辟蹊径,用新颖、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普遍发展的当代社会,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摒弃之前生硬被动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性,让学生学会创新以及自主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造性思维;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059

在现代化社会,创新型人才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现代人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整个社会群体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教育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太过传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照本宣科,学生大都是被动地接受,不会主动参与、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育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中学课堂必须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力量与教学内容结合成为教育创新改革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内容资源整合,让信息技术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新颖的展现形式,同时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也是信息技术的承载体。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借助信息技術,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能力,想象是从现实出发而又超越现实的概念,想象的内容可以是未被人们发现的事情,也可以是还未出现的概念。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想象力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敢于想象,才创造出了相对论;莱特兄弟敢于想象,才有了现在快速便捷的飞机原型;瓦特敢于想象,才有了之后的蒸汽时代。因此,培养想象能力对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生硬,不能为学生提供想象的资源和情境,学生的想象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语文书本上的内容通过图片、音乐、影像等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文章描绘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例如学习《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将赤壁之战的故事、电视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知识,然后再去理解鉴赏文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言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同时也拥有了想象的素材资料。除了直观的影片内容,教师在上课时,也可以播放一些音频资料,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播放这首古典乐曲,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想象文章中描绘的情景以及作者寄予的感情。

2.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敢于质疑、产生矛盾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起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疑问,说明学生真正用心地在思考;敢于将心中的疑问说出来,说明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产生质疑并提出质疑,教师给予明确解答的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变色龙》时,文章题目为什么是变色龙,文章中写的都是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题目是变色龙的意义是什么。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变色龙的照片,介绍变色龙这种动物的特点,或者播放关于变色龙的纪录片,让学生先了解变色龙的行为习惯,再详细分析文章中的人物特点,然后为学生解释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才是关键,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借助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为学生解答疑问,让学生思 考的内容更加合理,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不能让学生养成单线思维模式,将所有问题简单化处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搜索网络中很多方面的知识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找到关于陶渊明的各种生平事迹,讲课的时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首先对作者有更加清楚的认识,然后再介绍文章写作的背景,利用网络资源,将那个年代的特点和作者生活的具体环境介绍给学生,最后再详细地讲解文章。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复杂的网络信息和文章中找到关联,并根据已知的信息回答文章的问题,以此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并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平时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质疑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这些能力的提高都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发展有所帮助。并且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以及多样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学生创造特定的情境学习语文文章,还可以播放音频影像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想象文章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多种教学模式下学习,教师可以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有进步。

二、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学生感官参与,激发想象力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板书、文字材料、实物图像与色彩,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精心讲解并配以录音、对话提问、诵读辩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从听觉和视觉等方面激发想象意识,从而对阅读学习中所学知识有深刻的领会与认知,总结出自己的阅读观点与看法,促进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形成。

三、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创新出现在各个方面,各行各业因为有了创新而发展得更加先进,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孩子都被培养成应试教育式的学生,他们不会发散性思维,他们大部分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会主动思考,不会发出质疑,更谈不上释放个性,敢于创新。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没有活力,毫无个性,创造性思维没有发展,这样的学生将不会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被改变。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思考、写作素材,并且可以让学生学会互动,主动获取学习资源,学会主动思考,这为学生的个性化释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最能够展現学生的个性和语文素养,但是翻开学生的作文,基本都是千篇一律,基本都是按照一个模板填充进不同的素材。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利用信息技术。

1.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上各种贴吧论坛搜索等提供了大量的内容可以参考,并且学生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看到教师、学生等各行各业人的观点,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新颖的角度和写作的素材,学生的作文也会变得更加个性化。

2.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保护,让学生大胆尝试。很多学生有新颖的想法,但是他们又很怕表达,网络有实时交流功能,学生可以在网上和自己的教师单独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听教师的分析和建议,在作文写作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让自己的作文更加有个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让教师生动直观地讲解课本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质疑能力、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 娟.创新求变 实践求新——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9).

[2] 周 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甘肃教育,2016(17).

[3] 于文博.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