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问题链指导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2018-12-26 09:16王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问题链问题设计阅读兴趣

王静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反思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结合文本设计问题链指导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做法与思考。重在论述问题设计的原则、类型、层次以及应注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链;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067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英语试题中,对学生阅读能力考查的比重逐渐加大。阅读理解的选材也越来越广泛,包括天文、科技、地理、历史、人物传记、英美风俗人情等,并且加大了对考生理解、概括、推理能力的考查。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能较好地反映学生掌握语言的深度和广度,是构成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能力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报刊杂志、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等相关信息,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知识及一定的词汇量,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从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阅读课、教师集体备课、观课、议课、与学生交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等形式,收集了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教师过多地强调语言点

有些教师把教材中的阅读文章都当作精读课来上。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讲解生词和词组、逐句逐段翻译、分析句子结构等,把阅读材料作为传授语言点的载体。整节课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英语语言知识。

2. 教学模式单一

常见的阅读授课模式为:Vocabulary learning;Read quickly and answer questions ;Read again and do some exercises Language points;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每个学生阅读的速度不同,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也有差异,那么,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就无法使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而且也容易让阅读课显得枯燥、乏味。

3. 阅读教学的策略引导不到位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猜测词义、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结构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4. 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经常手拿一本词典,遇到不认识的词汇立即查词典,这不仅降低了阅读的效率,而且还缺少了锻炼和理解阅读英语资料的机会。其次,学生缺少英语阅读的兴趣,所以学生在阅读方面就缺少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成绩的机会。

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实践

阅读教学如果仅停留在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对阅读材料缺乏深入分析,设计的练习比较肤浅,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这类练习失去兴趣,而且这样的阅读训练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结合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问题,组成问题链开展阅读的实践。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对文章表层意义的理解——文本的显性问题;其次,对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文本的隐性问题;第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超越文本的问题。

以下笔者以Travels for the environment 为例,对问题链的设计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加以说明,这篇文章涉及到热门话题(人口与环境),在此之前学生在学习中已谈论到了环保的话题。笔者在处理这篇文章时,主要有以下几步:

1. 阅读前任务设计

用多媒体播放,人多车多造成的交通道路拥挤,城市的大面积扩张造成了大面积耕地被占用,森林面积减少,然后提出如下问题:Who causes such changes? What should we do?

學生马上热烈的讨论起来,屏幕上的场景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2. 阅读中任务(while-reading task)

(1)快速阅读,了解主旨大意。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完课文并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或段落的中心句。当然,学生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概括每段的中心。设计认知类问题。这类问题提问范围一般不超越句子的表层意思,学生只需读懂字面意思,便可快速找到答案,这类问题可训练学生识别事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精读,获取更多信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设计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小组讨论:①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our earth has changed much because of__________

A. its old age B. mans activities

C. the changes of weather D.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②Water pollution will become even worse if ___________.

A. birds and fish continue to die

B. people continue to built factories

C. people cant stop factories from sending waste things into water

D. many rivers and lakes are still dead

设计分析类问题。这类问题提问范围不局限于句子的表层意思,引导学生参阅文本信息,加上自己已有的認知和经历,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而且能理解句子的内容关联,并运用各种间接的语言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精读、研读、从上下文揣摩隐含的内容。

(3)研读,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评价类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知识,对课文的观点和内容作题外发挥,表达自己对某人、某事或某物的看法,也可以用作者的观点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情况或问题,要求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运用。这类练习属于难度大、层次高的阅读练习,可用来训练学生的应用和评价能力。

3. 阅读后任务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信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理解,为了让他们巩固所掌握的语言形式,阅读后再找出几篇相关话题的文章,做快速阅读训练,让学生先看题再看文章,将文中的答案找出。

三、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的原则

1. 目标性原则。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2. 层次性原则。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分出层次,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的差异进行设疑,让大家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 渐进性原则。知识的掌握、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应适应学生认知过程和接受客观事物的规律。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让学生能够拾级而上,循序渐进。

4. 量力性原则。教师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问题设计要有“弹性”,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英语阅读教学更有效。

效果好的阅读任务常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阅读任务具有实际意义,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2)整体性,阅读任务不宜过于细化,因为太琐碎的任务难以有探索的空间。(3)层次性,阅读任务应由繁到简,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推进,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构成“任务链”。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是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改进的过程。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笔者将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充分意识到那些阻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大胆探索,激发阅读课堂活力,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发展阅读策略,提升人文修养,使学生变“阅读”为“悦读”,达到语言学习和人生成长双体验的效果。

猜你喜欢
问题链问题设计阅读兴趣
精设计,巧提问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