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创新性教师的点滴思考

2018-12-26 09:16董占荣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角色转换创新教育情感

董占荣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从培养“书生型”人才开始向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转变。因此,广大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为创造性而教”,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创新教育;角色转换;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089

笔者在参与省级课题《高中学生创新学习教师角色研究》讨论过程中,体会到在创新教育中,要培养富有创新型的学生,就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做一名创新型教师会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从课堂教学学科内容途径看,教师课堂教学缺乏渗透创新意识。各科教学没有根据创新教育的目标和学科特点有侧重地进行创新教学和制定出创新教学策略。当前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是:缺乏引导学生自己“学”懂课本,而是多依赖教师“教”懂课本,学生缺乏自主求知能力,教师很少去支持学生不一般的想法和回答,很少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教师教学进行质疑问难,甚至有些教师厌恶学生问错疑错,极不耐烦,从而挫伤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差异不做因材施教,什么都做整齐划一的要求等等。

2. 从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看,疲于接受学习,缺乏创新时空,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低下。目前的情况是往往以补课的方式弥补课堂知识传授的某些漏洞。比如下午4节课都在上课,双休日补课,这等于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挫伤了教学热情。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但漫无边际的补课加课,使得教师关注于加大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其结果是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更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外对学生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致使学生没有时间消化课堂内容,疲于应付,久而久之,厌学和各种心理疾病积淀,学生无形中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健康人,教师与创新理念背道而驰。

3. 从课堂教学手段上看,挂图、实验、幻灯用得少,缺乏教学多媒体的辅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方式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利用计算机可以揭示常规教学中难以看到的各种现象,再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加强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有器材近在咫尺,有些教师也是懒于去用,不去研究如何利用,让这些电脑成了讲台上的一道障碍。

二、如何转换教师角色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1. 变革学习方式,教师要营造创新氛围。法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由此可见,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吸收——储存——再现”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創造”。

2. 重视启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要在质疑诱导上下工夫。强烈的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造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内核”。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决的新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不落入定势圈子,广开思路,自由想象,从而消除学生被动学习,以提高课堂效率,避免以补课弥补不足。如笔者在教学《过秦论》第三段时,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本段中能够表明作者态度的是哪个词?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味?在章法上,它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明确:“自以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说出了自己的体会,有的同学认为是“狂妄自大”,有的同学说是读出了秦始皇的自信,有的同学读出了秦国实力确实强大而不可撼动,有的同学读出了作者对秦始皇的否定,有的同学读出了作者嘲讽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再问学生,这个词在文章的章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很多同学都能理解说是引起下文,但是,这只是说对了一半,作者这样写实际是为下文张本,否则,这段话难以与下文关联起来。即,按照正常的逻辑,秦始皇统一六国,又采取了一系列的严密措施,那么,秦国,不,秦朝当然应该是子子孙孙为皇帝可传万世而不绝了。但是,作者在这里偏要说是“自以为”,给了它一个似褒实贬的结论,为下文秦灭亡的结果来做铺垫,真是匠心独运,妙手天成。通过这样的赏读,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这样,使学生思维由定势点发散开去,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依据心理规律,培养创新学习,做一名情感型教师。情感投入教学是一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情的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无论在学习准备阶段还是在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显然,教学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欲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创造科学情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期望和激励的心理效应激情引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情绪发生的心理规律,巧妙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具有诱发学生积极情感的色彩,以引导学生创新欲望。笔者在《劝学》的教学中进行“劝学”的实践,证明了在创造性阅读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劝学》是《荀子》书中的第一篇,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我国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在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把课文的原意读懂后,便围绕“本文哪些说理最感人、服人?”这个议题展开探究性议论。由于被动学习,多次考试成绩未见“成功”而自嘲天赋不如人的同学这样说:“青于蓝与寒于水这两个生动的比喻让我茅塞顿开。”另一位同学反驳他:“虽然青于蓝与寒于水均非一日之功的道理,可使你产生勤奋不懈赶超别人的意念,可是你现阶段的学习状况莫过于那“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的比喻了,单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其中的奥妙就使你受益匪浅,更何况你并非驽马呢!几个学生也提出了异议:“最具说服力的是蚯蚓与螃蟹的比喻!”通过议论探索,不少学生拓展了思维。

学生创新学习,不是要求他们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创造出新的“产品”,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所表现出的创新,是他们想出了解决难题的办法和策略,这是学习观念的改革和创新,教师要努力从创新的角度优化教学过程,做学生真正创新的导师。

猜你喜欢
角色转换创新教育情感
情感
台上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