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8-12-27 01:35范慧卿乐仁祥吴彩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胃病呼气

范慧卿 乐仁祥 吴彩姬

学龄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未成熟的阶段,易感染各类型的疾病,对其健康成长、知识教育等方面造成影响。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具有感染率高等特点,流行病研究表明[1],全球超过50%人口均携带Hp,且Hp感染率在不同地域、年龄阶段均有所差异,其中6~14岁学龄儿童最易感染。Hp是临床常见细菌,具有对生长条件要求高、微厌氧、螺旋形的特性[2]。Hp感染最大的危害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可导致胃癌的发生,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安全,因而了解Hp危险因素,以做好学龄儿童疾病预防工作尤为重要。文章通过调查学龄儿童Hp感染状况,对影响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研究以及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相关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且伴有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的腹痛学龄儿童625例作为调查对象,患儿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儿部位不固定;轻者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常伴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嗳气、反酸、胃灼热、消瘦等临床症状,所有病例30 d内均未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等药品。其中521例参与13C呼气试验,其余104例拒绝试验。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表 笔者通过查看相关文献,统计影响Hp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设计与研究相符的问卷,发给儿童及家属,并交代问卷的重要性,在护士的指导下,由两者共同填写,填写完成后,问卷全部收回。

1.2.213C呼气试验方法 叮嘱患者于受检前空腹或禁食2小时以上,将呼气袋发给患者,并讲解使用方法,患者温水口服13C尿素胶囊1颗,30 min静坐后,向呼气袋中呼气,完成样本采集后,将呼气袋交给护士,完成检测。若检测结果显示呼气中标记有13C,表示患者携带Hp,阳性判断标准[3]:样本原子峰值高于基线值的5%。检测仪器:红外线能谱仪(生产公司:德国罗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儿13C呼气试验结果,分析学龄儿童Hp感染率;统计问卷调查表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学龄前儿童Hp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创建数据库,使用SPSS 19.0完成数据库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针对单因素中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感染率

521例参与13C呼气试验,416例为阳性,阳性率79.85%(416/521),其中男212例,女204例;年龄8~14岁;城区252例,农村164例。

2.2 Hp感染单因素分析

Hp感染与性别、喜爱零食无关(P>0.05),与地区、年龄、胃病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常啃手指、漱口杯公用有关(P<0.05),详见表1。

2.3 Hp感染多因素分析

以本研究中参与13C呼气试验的521例资料为样本,Hp感染状态为应变量,赋值1=感染,0=无。以上述表1中呈现显著的指标/因素为自变量,赋值亦参考表1,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过程采用后退法以进行自变量的选择剔除,α退出=0.05。结果发现,农村地区、家庭年收入<10万元、年龄13~14岁、有胃病史、常啃手指、漱口杯公用、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下是影响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详见表2。

3 讨论

Hp是临床常见细菌,传染性、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口臭、胃痛、烧心、反酸等,在人体胃幽门生存,胃黏膜组织中寄生,是消化道溃疡、胃炎等疾病的致病菌[4-5],随病情发展可致胃癌。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癌症中死亡率排在第二位,我国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数高达16万[6],而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Hp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预防Hp感染受到极大关注。学龄儿童作为特殊群体,一直以来都是Hp感染的主要对象,WHO表明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学龄儿童而言,Hp感染率10%~80%,年龄<10岁,感染率>50%[7]。而Hp不仅可导致胃部疾病,还可造成营养缺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育缓慢等疾病,因而,深入调查学龄儿童Hp感染状况,分析相应危险因素,对临床防治尤为重要。

表1 Hp感染单因素分析 [n(%)]

表2 Hp感染多因素分析

Hp感染呈现全球化分布,其传播途径尚未明确,认为胃-口、口-口以及粪-口是主要传播方式。尚无研究表明,Hp能够通过动物完成对人类的传播,但是,有研究指出[8],Hp可以在自来水和牛奶中生存4~10 d,由此可见,饮食习惯Hp感染危险因素之一。流行病学表明,Hp感染还与胃病史、年龄、居住环境等相关。卢乐声等人[9]对嘉兴地区1 982例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Hp感染率为11.60%,且Hp感染与性别、喜吃零食、年龄段3种因素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农村地区、公用刷牙口杯、胃病史等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除年龄因素外,本文结果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相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为13~14岁的儿童Hp感染率明显高于8~12岁的儿童,说明Hp感染与儿童年龄有关,分析原因为随着学龄儿童年龄增大,其与外界的接触越多,从而增加了感染机率,因此其Hp感染率也更高。李红艳等人[10]的研究中将年龄层分为学龄前、青春期以及学龄期3个阶段,且各年龄段Hp感染率有差异性,说明Hp感染与年龄有关,且该研究结果还表明,Hp感染与性别无关,与胃病史相关。本文研究显示农村Hp感染率高于城市,家庭收入高的Hp感染率低于收入低的家庭,表明Hp感染可能与居住卫生环境、餐饮条件有关[11];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下发病率高于大专以上,说明父母对于疾病了解程度、接收疾病预防信息、对儿童知识教育的情况,可直接影响Hp感染率;儿童常啃手指高于不常啃手指,分析可能是由于儿童爱玩耍,手部容易沾染细菌,通过口部造成感染;漱口杯公用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公用,表明Hp感染与传播途径口-口传播密切相关;有胃病史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病史,说明家族聚集性,易形成交叉感染[12-13]。由此可见,应积极改善儿童聚集地环境,灌输爱卫生、保护环境的理念,发放健康手册,增强父母疾病以及预防知识,从而达到降低Hp感染的目的。

综上所述,Hp感染与家居环境、生活及饮食习惯、家族病史、年龄、经济状况、儿童年龄等因素有关,有着家族聚集性的现象,为确保儿童健康成长,需加强疾病预防工作。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胃病呼气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胃病会传染吗?
2014年某市学龄儿童尿碘检测结果的分析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哪一个呼气口可以继续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