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平滑肌小窝蛋白表达与产后出血发病关系

2018-12-27 01:35廖秋萍颜建英刘兆董罗金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小窝信号转导平滑肌

廖秋萍 颜建英 刘兆董 罗金英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而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目前认为[1],小窝是细胞信号分子富集和信号转导的枢纽。其主要的结构蛋白是小窝蛋白(caveolin),调控许多关键信号分子的活性状态。调控信号转导通路活性的分子通过聚集到细胞膜表面小窝,与小窝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改变信号通路活性。其中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兴奋性是其调控终点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产妇子宫平滑肌小窝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病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分组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60例,分为研究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组,n=30)和对照组(宫缩正常无产后出血组,n=30)。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次数、孕周、入院时BMI及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诊断标准参照第8版《妇产科学》[2],采用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剖宫产指征为脐带因素、社会因素。所有研究对象均获知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标本收集:在胎儿娩出后、处理宫缩乏力之前,切取少许子宫下段切口上缘子宫平滑肌组织。取组织约1.0 g用于蛋白提取;取组织约1 mm3大小,用于石蜡切片。

(2)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子宫平滑肌细胞小窝蛋白定位情况。采用TRITC标记的二抗进行试验,采集红色荧光图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3)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小窝蛋白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计算:蛋白表达相对量=目的蛋白IOD值/内参IOD值。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次数、入院时BMI及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子宫平滑肌细胞小窝蛋白定位情况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和细胞质均可见红色荧光,即表明子宫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和细胞质均有小窝蛋白-1、小窝蛋白-2表达。

表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 年龄(岁) 孕周(周) 分娩次数 BMI(kg/m2)研究组 28.30±3.26 39.53±1.17 0.80±0.55 26.97±3.52对照组 27.13±3.17 39.73±0.98 0.68±0.61 25.78±2.80 t值 1.405 -0.719 -1.138 1.446 P值 0.165 0.475 0.260 0.154

表2 两组产妇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产妇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凝血酶原时间PT(s)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s) 凝血酶时间TT(s) 纤维蛋白原Fg(g/L)研究组 12.31±0.59 0.93±0.06 33.80±3.20 16.17±0.76 4.26±0.69对照组 12.00±0.59 0.90±0.04 33.19±2.39 16.19±0.75 4.54±0.59 t值 2.001 1.963 0.842 -0.129 -1.682 P值 0.051 0.054 0.403 0.898 0.098

表3 小窝蛋白-1和小窝蛋白-2表达水平比较(±s)

表3 小窝蛋白-1和小窝蛋白-2表达水平比较(±s)

组别 小窝蛋白-1 小窝蛋白-2研究组 2 984.12±307.56 3 522.16±592.18对照组 2 554.66±406.49 2 780.75±592.18 t值 -4.625 -4.849 P值 0.000 0.000

2.3 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小窝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研究组子宫平滑肌组织小窝蛋白-1和小窝蛋白-2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及图1。

图1 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小窝蛋白-1和小窝蛋白-2蛋白检测

3 讨论

小窝是细胞质膜向内凹陷所形成的囊状结构,其主要结构蛋白是小窝蛋白。小窝作为信号转导的枢纽,许多细胞信号分子富集于小窝,并与小窝蛋白相互作用,导致其活性状态改变[3]。有研究显示,小窝是重要的信号平台,调控许多信号通路上关键分子的活性,从而调节信号通路活性状态,改变细胞和组织功能[4]。小窝蛋白可分为1、2、3型,子宫平滑肌中主要为1、2型[5-6]。研究发现在鼠子宫平滑肌细胞中小窝结构具有调控子宫平滑肌收缩活性的作用[7]。

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证实子宫平滑肌细胞中含有小窝蛋白;进一步采用蛋白印迹法进行定量测定,发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平滑肌小窝蛋白-1和小窝蛋白-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小窝蛋白-1和小窝蛋白-2表达增加可能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8]:在不同妊娠阶段小鼠子宫平滑肌组织小窝蛋白表达量有所不同,在分娩期间小窝蛋白表达量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小窝蛋白在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活性方面起重要作用。Lorca RA等[9]认为,小窝作为含有丰富胆固醇和鞘脂类细胞膜上微小结构,是信号蛋白分子聚集的“驿站”,具有调控细胞兴奋性及细胞内信号转导作用,从而调节子宫平滑肌细胞收缩活性;其重要机制之一是:作为调节子宫平滑肌细胞收缩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能定位于小窝,并与小窝上的小窝蛋白-1和小窝蛋白-2结合并相互作用,调节子宫平滑肌细胞钾离子电流,导致细胞膜电位改变,起到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近期有研究者总结出[10],小窝作为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性信号通路转导枢纽,参与了肥胖孕妇因脂肪因子介导发生的早产与过期妊娠;并指出小窝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肥胖孕妇早产、延期与难产的靶点之一。此外,最近研究表明,小窝蛋白可能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相结合起到信号转导的枢纽作用[11-12]。

本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研究揭示小窝蛋白可能参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病,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未来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具体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防治该病拓展新思路。

猜你喜欢
小窝信号转导平滑肌
TLR4–MyD88信号转导途径介导仙人掌多糖免疫调节的机制研究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等你回来的我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太高的小窝
防水做不好,住宅竟成了这样!
家猪
脊髓背角MCP-1-JAK2/STAT3信号转导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研究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