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用于鼻息肉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2018-12-27 01:35齐亮刘海楼洪海填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皮质激素

齐亮 刘海楼 洪海填

鼻息肉病与鼻息肉存在明显差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的疾病,与患者家族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缺陷相关。传统方法进行单一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切除鼻息肉、开放鼻窦,重建鼻窦引流,但远期效果不理想,选择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成为关键[1]。近年来,随着临床上联合治疗方式的研究完善,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手术联合药物、药物联合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2]。因此,本文以厦门市第五医院耳鼻喉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鼻息肉病患者84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用于鼻息肉病的临床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厦门市第五医院耳鼻喉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鼻息肉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研究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2.9±6.5)岁,行副鼻窦CT检查Ⅱ期Ⅱ型23例,Ⅱ期Ⅲ型16例,Ⅱ期3例,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13例;参照组男32例,女10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3.5±6.9)岁,行副鼻窦CT检查Ⅱ期Ⅱ型30例,Ⅱ期Ⅲ型10例,Ⅱ期2例,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同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实施。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鼻内镜手术,全麻鼻内镜下息肉钳钳除鼻息肉,切除钩突,开放上颌窦,扩大上颌窦口,切除前组筛窦、后组筛窦(有研究表明:功能性开放筛窦,残留病变黏膜,术后易复发鼻息肉病,全组筛窦切除,使复发率降低,所以选择全组筛窦切除术,若为全组鼻窦炎,则开放全组鼻窦),患者完成手术后,使用膨胀止血海绵填塞鼻腔,起到止血的效果。手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治疗,术后48小时后取出鼻腔填塞物,给予呋麻滴鼻液2滴/次,滴鼻,3次/日,给予生理海水行鼻腔冲洗,3次/日,使用7天。出院后继续自行鼻腔冲洗,3次/日,我科定期复查,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两周1次,第3~6个月,每月1次。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与糖皮质激素联合,药物为醋酸泼尼松片(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23,5 mg),术前7天开始使用,使用剂量为5 mg/次,口服,3次/日。术前2~3天住院,患者术后2天后增加药物剂量,为20 mg,口服,3次/日,术后4天后将药物使用剂量降低,为5 mg/次口服,3次/日,使用两天后,停止使用。同时,术前7天开始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81,每瓶60掀,每掀含糠酸莫米松50μg,药液浓度为0.05%(g/g)),0.2μg/次,喷鼻2次/日,术后拔除鼻腔填塞物后,继续开始予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0.2 μg/次,喷鼻2次/日,出院后,继续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0.2μg/次,喷鼻1次/日,连续使用3个月,出院后自行鼻腔冲洗、定期复查时间,同参照组。

1.3 疗效评价[3-4]

痊愈:患者的鼻息肉全部清除干净,无复发,鼻窦炎症状全部消失,窦口开放较好,未见脓性分泌物;有效:患者的鼻息肉大部分清除,无复发,鼻窦炎症状有所好转,窦腔黏膜的脓性分泌物较少;无效:患者的鼻息肉症状未见改善,窦口出现锁闭或存在大量脓性分泌物。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每组总例数。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鼻息肉病患者的各项指标,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

1.5 统计学处理

所用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形式表达,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单独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发现,研究组(100.0%)高于参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单独治疗后的围术期指标

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前者优于后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在耳鼻喉疾病中鼻息肉较为常见,在成年人中,发病率为1%~2%,但鼻息肉病较为少见,大约占鼻息肉患者的2%~5%[5]。鼻息肉大多来源于中鼻道的窦口-鼻道复合体,或者前组筛窦,通常为单发,或多个,有蒂[6]。鼻息肉病是整个鼻腔黏膜均可见为广泛水肿息肉样改变,外表似很多相融合在一起到小囊泡,与正常黏膜无明显的界限,无蒂,无好发部位可寻,鼻中隔亦可有此改变,严重者可以除下鼻甲以外,整个鼻腔无正常黏膜[7]。副鼻窦CT检查,表现为:多组鼻窦炎,甚至全组鼻窦炎。鼻息肉病的发病机理,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共同作用,包含变态反应、感染、长期慢性炎症、创伤、解剖异常、代谢紊乱、内环境改变、遗传因素等等[8-9]。引发因素与鼻腔鼻窦黏膜极度水肿存在相应的关系,同时与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存在相关性。目前临床上鼻息肉病治疗效果较差、治疗困难,主要问题在于术后远期治疗效果不理想,鼻息肉病复发。鼻息肉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鼻内镜手术,虽然可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术中易出血,使手术难度增加,且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一旦患者复发会增加治愈难度[10]。近年来,临床主张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有专家研究后表明,糖皮质激素可将机体血管通透性显著降低,从而使腺体的胆碱能刺激反应减弱。与此同时,糖皮质激素可对嗜酸粒细胞向炎性部位的转移进行抑制,从而使细胞因子的产生速度显著降低[11]。另外,糖皮质激素对鼻塞症的缓解起到促进作用,可将抗炎和抗水肿效果充分发挥。全身使用与鼻腔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结合治疗,可使息肉变小,鼻腔黏膜水肿减轻,术中出血减少,术野清晰,术后复发率降低,将单一手术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同时可将鼻息肉病的临床治疗痊愈率、有效率显著提升[12-13]。通过对此次84例患者进行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等围术期指标优于参照组,说明结合糖皮质激素术前术后共同使用,可显著预防术后鼻息肉病复发。

表1 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单独治疗后的疗效评估[n(%)]

表2 鼻内镜结合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单独治疗后的围术期指标

总之,鼻息肉病应用鼻内镜手术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取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皮质激素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