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机化性肺炎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21例临床探讨

2018-12-27 01:35洪瑞兰郑玲兰国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性肺炎皮质激素肺泡

洪瑞兰 郑玲 兰国翠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tis,CO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亚型之一,属于少见病,亚急性起病,多数患者病情较重,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同时排除继发性机化性肺炎,才能作出诊断,与肺炎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上极易相互误诊误治。我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1例COP患者,开始均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过抗感染治疗无效后才行肺组织活检做出诊断,为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准确率,现对这21例COP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8.5±10.2)岁,其中40~60岁18例,占85.7%。

1.2 临床表现

21例患者均有咳嗽,血痰2例,发热18例,其中38.5℃以下5例,38.5℃以上13例,活动后气喘15例,肺部爆裂音17例、湿性啰音4例。其中合并呼吸衰竭15例,病情较危重。

1.3 影像检查

胸CT检查及治疗前后改变见图1、图2,以肺实变、磨玻璃影及占位性病变为主,4例肺部病变游走,13例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累及双肺18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确诊后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复查胸CT:21例病灶均有吸收。2周后复查:18例病灶明显吸收。6周复查:全部病例均有明显吸收。

1.4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17例,大于10×109/L 4例。降钙素原(PCT)正常19例。免疫全套:抗核抗体(ANA)阳性1例,滴度为1∶80。 合并胸腔积液的5例,多为少量胸腔积液,其中1例胸水较多行穿刺抽液检查示渗出液,未培养出细菌。7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抗酸杆菌涂片、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15例患者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

1.5 肺功能检查

17例接受肺功能检查,2例通气功能正常,15例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1.6 病理结果

7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14例经皮肺活检,21例肺活检标本病理见(图3):符合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改变。

图1 一个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胸部CT对比

图2 另一个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胸部CT对比

图3 肺活检标本病理

1.7 误诊情况

21例患者中开始均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误诊时间1~3周不等。误诊1周17例,2周3例,3周1例。

2 结果

21例患者入院后均按肺炎给予抗生素治疗1周以上,临床症状无缓解,肺部CT示病灶进展,治疗无效后行支气管镜检查或经皮肺穿刺病理明确诊断,确诊COP后,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停止抗菌药物,15例呼吸衰竭,病情危重,先予甲泼尼龙80~120 mg/d静脉滴注,1周后改用泼尼松口服序贯治疗。其余直接予以泼尼松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1 mg/(kg·d),每4周减半,最后以5~10 mg/d维持,疗程6~12个月。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8例患者随访至12个月,3例患者随访至9个月,21例均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病灶明显吸收,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院2个月后自行停用糖皮质激素,肺部病灶复发,再次使用泼尼松30 mg/d,3周后病灶吸收。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

COP发病率男女比例相当,多发生在50~60岁,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刺激性咳嗽、食欲减低、乏力,上述临床症状在数周内进展。体检时听诊可闻及散在的湿性啰音及双肺爆裂音。肺通气功能测定主要为轻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少数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中性粒细胞可轻度增高,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而血降钙素原正常[1]。影像学表现主要有肺泡实变影、磨玻璃影、结节团块影、网状影、支气管扩张等,大多分布在周边部及双肺,可伴有游走现象[2-3]。而CAP起病相对较急,主要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也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影像学主要以肺泡实变及磨玻璃渗出为主。总之早期COP临床表现与急性或亚急性肺部感染相似,极易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COP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影像-病理特点,同时需排除继发性机化性肺炎才能作出诊断,确诊需要取得病理学的依据。本研究7例患者经支气管镜肺活检、14例经皮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得以确诊,经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肺活检病理检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活检成功率高,可重复性高,是确诊COP的重要手段。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COP的首选药物,常在用药后几天或几周内起效。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有以下情况预后较差:以间质改变为主的病变;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少;组织学见瘢痕改变[4]。由于COP对糖皮质激素治疗较敏感,因此病死率很低[5]。目前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及疗程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初始剂量为泼尼松0.75 mg/(kg·d),2~4周后减量,激素减量或停药后可能出现复发,病情较重者,治疗初期可给予激素冲击治疗,文献报道给予甲泼尼龙每日240 mg静脉注射3天效果好[6],建议总疗程为6~12个月。本研究21例患者确诊COP后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停止抗菌药物,全部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症状明显缓解,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其中1例过早停药后复发,再次予泼尼松治疗后,仍有效。复发与延迟治疗可能有关,但与结局无关,不影响患者预后,不会增加死亡率[7]。近年也有文献报道,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部分COP也有一定疗效[8]。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COP患者,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有较好的疗效[9]。总之早诊断,早治疗,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尽量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0]。

3.2 误诊原因分析

(1)本组患者病初大多有咳嗽、咳痰、发热、气短等呼吸道和感染中毒症状,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及肺泡爆裂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并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与急性或亚急性肺部感染相似,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2)COP在胸部影像学表现复杂多变也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病灶呈游走性[11],本组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实变及磨玻璃样变的混合病灶,13例伴有支气管充气征,以实变及渗出病灶为主,与肺炎表现相似,故易误诊为肺炎。(3)COP确诊需要取得病理学依据,肺活检是有创检查,开始患者往往不易接受,本组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才同意支气管镜检查或经皮肺穿刺,所以早期患者不配合有创检查亦是误诊原因之一。(4)临床医生诊断思维局限,对COP这个疾病认识少,未能及时做活检取得病理检查,往往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才考虑此诊断。(5)未动态观察胸部影像的变化,部分医师对COP的诊断经验不足或综合分析不够全面,单纯依赖影像学报告即作出肺炎的诊断。

3.3 防范误诊的对策

(1)应提高对COP的认识,对于诊断为肺炎的危重患者,如果血白细胞不高,PCT正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液检查未能获得病原学证据者,需要动态观察短期内胸部影像学变化,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须考虑COP的可能性,应尽早行支气管镜肺活检或经皮肺活检,明确诊断。(2)既往健康,无免疫功能受损背景的患者,病初胸CT即表现为多叶段广泛的阴影,应考虑非感染性疾病,尤其是COP。(3)患者一般状况好,而肺部影像表现相对重,经过较长时间抗感染治疗,病灶不吸收,不能用肺炎延迟吸收解释者也应考虑COP可能。(4)对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增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痰培养未找到致病菌,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不能用肺炎解释者也应考虑COP的可能。(5)诊断为肺炎者,动态复查胸部影像,如果肺内病变呈游走性,排除结缔组织性疾病,应考虑COP可能,及早行肺组织活检病理以明确诊断。

猜你喜欢
性肺炎皮质激素肺泡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