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化滞颗粒灌肠治疗小儿少阴人伤食泻40例

2018-12-27 01:35高燕付星金相哲李凛金春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四象少阴灌肠

高燕 付星 金相哲 李凛 金春花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原病、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在我国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类常见多发病[1]。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

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易伤脾阳,加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食物种类丰富,饮食不节,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易致伤食而成泄泻[3-4]。四象医学在《内经》的基础上,结合“天、人、性、命”为一体的整体观,以“四维四象”辩象施治,分为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和少阴人。其中少阴人的体质辨象特点与脾阳虚证有诸多相似之处[5]。从而根据朝医辩象施治理论对小儿伤食泻进行治疗,以开拓治疗小儿伤食泻新的视角。我院对收治的伤食泻患儿临床病例进行分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9月—2019年2月在延吉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诊断为少阴人伤食泻的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 27 例,女13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6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个月。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6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6]中泄泻诊断标准。 (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2)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3)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症。(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5)大便病原学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轮状病毒等。(6)重症腹泻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7](人民卫生出版社)。(1)痛时欲泻,泻后痛减。(2)大便酸臭或如败卵。(3)大便稀溏夹有乳片或不消化的食物残渣。(4)嗳气酸臭,干哕呕吐。(5)食少或拒食。(6)矢气频频臭秽。(7)夜寐欠安。(8)舌淡红,苔厚腻或黄垢。(9)脉滑数。(10)指纹色紫。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科学》第7版(人民出版社)[8]。(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脓便或脓血便。(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朝医少阴人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朝医基础理论》朝医药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延边大学出版社)[9]。(1)面容月形或马形,俊秀,端庄,温顺。(2)体形矮短或有高大者,下实上虚,胸襟之包势孤弱,膀胱之坐势盛壮。(3)肌肉浮软,皮肤柔软。(4)上眼睑外眦下垂。(5)口大,口唇厚。(6)耳轮,耳下垂大。(7)声低而缓慢。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其他系统等严重疾病者。(2)无法配合治疗患儿,或资料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1)治疗组:予秘方化滞颗粒灌肠。药物组成:三棱2 g、蓬术2 g、半夏曲5 g、木香5 g、丁香5 g、青皮5 g、陈皮15 g、黄连5 g。药物冲开保持温度38.0℃。6个月~2岁患儿:4~6 ml;3岁~6岁患儿3~10 ml,日3次直肠保留灌肠,3天为1个疗程。(2)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1岁以下105 mg,1日2~3次; 1~ 6岁210 mg,1日2~3次。蒙脱石散1岁以下婴儿,1日3 g,分2~3次服用;1~2岁幼儿,1日3 g,分1~2次服用;2~6岁幼儿,1次3 g,1日2~3次服用。3天为1个疗程。

1.5 疗效标准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的“小儿泄泻症状分级量化表”积分方法,医者将根据患儿治疗前后泄泻主症和次症发生的程度变化给予分别评分,并在计算临床症状减分率后评定疗效。临床症状减分率=(治疗前分数 - 治疗后分数)/ 治疗前分数 ×100%。

临床痊愈 :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 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70%,<95%。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70%。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减少<3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 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5.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早在《内经》已有飱泄、濡泻等记载,宋以后著作多称为泄泻。其主要病位在脾胃。由于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失节,运化失健,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合污下流,致成泄泻。朝医四象医学把人群体质分类成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人,《东医寿世保元》[11]说:“人禀脏理有四不同:肺大肝小者名曰太阳人;肝大肺小者名曰太阴人;脾大肾小者名曰少阳人;肾大脾小者名曰少阴人。”太少阴阳的脏局短长,是天禀所决定固定不变的。李济马认为除“天理之变化”外,喜怒哀乐性情对于脏局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即“少阴人乐性深确而喜情促急,乐性深确则气注肾而肾益盛,喜情促急则气激脾而脾易削,少阴之脏局所以成形于肾大而脾小也[12]。”少阴人素体肾大脾小,肾受热表热证,胃受寒里寒病。少阴人放出水谷之下焦肾部发达,肾局阴降之气盛,相反中上焦脾部孤弱,所以阳上之气不足。且被阴所压而不能上升,导致中上焦脾阳不振,故脾阳不足是少阴人的发病要因,其发病也以消化系疾病多见[13]。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瓜果及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发为伤食泻。朝医少阴人特点与中医脾虚体质相类同,秘方化滞丸即出自《东医寿世保元》治疗少阴人伤食泻[14]。其中三棱、蓬术行气消滞。青皮、陈皮、木香行气调中,燥湿化痰。半夏曲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黄连清热燥湿,清胃热。丁香温中降胃气[15]。中药保留灌肠利用肠壁半透膜的渗透性,使中药迅速被患儿吸收,减轻了患儿服药的痛苦,并且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黏膜的不良刺激[16-17]。

综上所述,根据朝医四象人论与中医理论相类同之处,用朝医理论治疗小儿伤食泻,开阔了诊疗思路,加之利用灌肠疗法,方法多元,副作用小。

猜你喜欢
四象少阴灌肠
论少阴“三急下”
《四象》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方向漫谈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
大学生亚健康压力症状与朝医四象体质相关关系研究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大黄牡公灌肠散质量标准研究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