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8-12-27 01:35胡娇云陈桂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颅脑肢体神经功能

胡娇云 陈桂霜

颅脑外伤具有较复杂的病情表现,主要是因人体头部受到外力而造成闭合性/开放性损伤,具有极高致残率与致死率[1-2]。在目前临床中常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居多患者伴有程度不一神经功能损伤、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如何选取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具有重大积极意义。有研究指出,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肢体受损程度,加速康复进程。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讨论临床对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以及对其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颅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脑外伤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46)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02±11.74)岁;对照组(n=46)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6.19±11.88)岁。将两组的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可作对比探讨。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n=46)应用传统普通护理,包括健康知识宣教、体征监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等。研究组(n=46)应用康复护理,包括:(1)体位指导。可指导患者保持卧位姿势(仰卧位、半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以便于颅内静脉血液回流。其中需加强注意仰卧位时间,不宜太久。对于陷入昏迷且意识模糊患者,应合理调整肢体,做好关节功能保护工作。展开肩外展训练、前臂外旋、上臂后旋转、踝背屈、膝关节屈伸等训练,每组动作重复4次即可[3-4]。(2)心理疏导。由于颅脑外伤可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脑组织受到损害等,绝多数患者极易产生恐惧、郁闷、焦虑等负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保持有效性沟通,多给予陪伴、关怀。(3)康复训练。适当按摩患者肢体,注意保持力度轻柔,指导被动运动。待意识恢复后,再进行翻身、握手等主动训练。当进入恢复阶段时,护理人员应当加强肢体功能训练,例如:牵拉、压迫、击打肌腹。依照生物力学原理,指导其适当进行肌力锻炼,在上肢恢复训练中,积极鼓励进行低级运动,保持肌力平衡。另外,还可发展健侧肢体的各种代偿功能活动能力,包括进食、书写等[5-6]。(4)促醒训练。对于已经恢复意识患者,可在被动运动基础上加强主动运动,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握、举、拉等)以及下肢康复训练(蹬、抬等)。待病情逐渐平稳后,根据不同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还可加强平衡练习、体位转换等[7]。

表1 两组的 Fugl-Meyer评分( ±s)

表1 两组的 Fugl-Meyer评分( ±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6 32.58±6.17 61.29±8.22对照组 46 32.10±6.03 46.89±5.37 t值 - 0.377 4 9.947 0 P值 - 0.706 8 0.000 1

表2 两组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 ±s)

表2 两组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 ±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6 21.95±4.42 11.35±3.12对照组 46 22.38±4.66 18.02±4.53 t值 - 0.454 1 8.224 4 P值 - 0.650 9 0.000 1

表3 两组的生活质量对比( ±s)

表3 两组的生活质量对比( ±s)

组别 心理健康 躯体健康 生活条件 社会功能研究组 88.03±1.76 91.23±1.99 89.54±2.16 93.40±2.05对照组 79.80±1.59 81.52±1.60 78.66±1.90 87.30±1.71 t值 23.533 7 25.791 2 25.651 2 15.497 7 P值 0.000 1 0.000 1 0.000 1 0.000 1

1.3 观察指标

评价并同步记录两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8];NIHSS神经功能评分[9];生活质量情况[10],包括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生活条件、社会功能等四个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Fugl-Meyer评分

经护理后,研究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

经护理后,研究组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的生活质量

研究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颅脑外伤可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且大多均伴有程度不一的神经功能受损,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8]。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自身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从而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高要求。为了改善患者后期生存质量,加速自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增强神经功能尤为重要[9]。在本研究中,将体位指导、心理疏导、基础护理、康复训练、促醒训练等护理对策贯穿于康复护理全程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成效。其护理优势如下:(1)通过展开心理疏导工作,可提升患者对配合治疗与护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有助于确保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10]。(2)积极进行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一方面可促使生成出新的运动神经突触,另一方面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对神经传导功能重建具有积极作用[11-13]。(3)在促醒训练中,通过配合听觉、视觉、感官等刺激作用下,让患者能够有目的性完成取物、梳洗、进食等生活活动[14-16]。总之,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康复护理可增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NIHSS神经功能评分得到降低,提示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研究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提示康复护理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对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加速神经功能复常进程,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医学价值高。

猜你喜欢
颅脑肢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