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护理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

2018-12-27 01:35林生英张晖萍黄敏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围产期母婴出院

林生英 张晖萍 黄敏红

妊娠合并糖尿病可分为以下两种:患糖尿病后合并妊娠、妊娠前存在隐性糖尿病于妊娠后确诊[1]。后者即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妊娠期间因产生多种激素,对胰岛素可能产生抵抗作用,故而导致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而患病。妊娠合并糖尿病为妇女妊娠期间合并严重病症,其可对孕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胁[2-3]。研究表明[4-5],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严密的血糖监测以及护理干预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本研究以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总结应用常规护理及围产期护理对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且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八版)中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6]者或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排除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者及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根据入选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5.25±1.25)岁;孕周34~38周,平均孕周(35.04±2.47)周;包括妊娠期糖尿病23例,糖尿病合并妊娠21例;初产妇34例,经产妇10例;顺产35例,剖宫产9例;合并疾病:妊娠高血压7例,眼底病变1例。观察组46例,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12±1.26)岁;孕周35~38周,平均孕周(35.13±2.36)周;包括妊娠期糖尿病24例,糖尿病合并妊娠22例;初产妇35例,经产妇11例;顺产36例,剖宫产10例;合并疾病:妊娠高血压9例,眼底病变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孕周、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后开展。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患者血压、监测患者血糖、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指导患者运动训练、监控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新生儿护理以及帮助患者注射胰岛素等。在帮助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时应该注意胰岛素的注射剂量、部位以及时间,指导孕妇每天进行吸氧,并检测胎儿的胎动次数。新生儿应该处于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给予新生儿低流量吸氧,出生后30 min可由护理人员预防性喂服25%的葡萄糖水;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新生儿低血糖、黄疸等进行严密观察。

观察组:给予孕妇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前护理:在饮食方面给予孕妇个性化指导,保证其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蛋白质,并控制饮食脂肪含量,在满足孕妇以及新生儿的基本需要外,控制患者空腹血糖在6.1 mmol/L以下,在餐后2 h血糖应该小于7.7 mmol/L;在帮助孕妇注射胰岛素时应该注意胰岛素的注射剂量、部位以及时间,指导孕妇每天进行吸氧,并检测胎儿的胎动次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其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已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血糖情况。(2)生产时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糖、宫缩、产程进展情况及监测胎儿宫内状况,产程不宜过长。若胎儿发育正常,同时产妇宫颈条件较好则可以选择顺产。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科应通过静脉通道为产妇做好补液工作,同时需根据其分娩时的实际情况,适量给予葡萄糖,以避免新生儿发生低血糖和(或)子宫收缩不良等情况;护理人员在助产的过程中,需对胎心率进行持续监测,并需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3)生产后护理:帮助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产后控制其血糖水平,调整其饮食结构及控制体重,并指导其合理避孕;新生儿应该处于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给予新生儿低流量常规吸氧,于出生时和出生后1、2、3 h分别监测新生儿的血糖,之后以3 h/次的频率进行血糖测量直至其血糖稳定;指导产妇正确喂哺新生儿等;出院时嘱患者坚持母乳喂养,使新生儿糖尿病延迟发生;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及出院时的血糖水平、患者生产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血糖指标包括: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于患者出院前发放,共涉及10个项目,每个项目2~10分,满分为100分;分数(F)高于90分为非常满意,F介于80~90分为满意,F介于60~80分为尚可,F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包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双侧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2 h PG水平、FPG水平及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出院时血糖情况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出院时血糖情况比较 ( ±s)

组别 2 h PG(mmol/L) FPG(mmol/L) HbA1c(%)干预前 出院时 干预前 出院时 干预前 出院时对照组(n=44) 11.89±0.57 10.51±0.76 8.32±1.03 6.42±0.53 7.74±0.48 6.16±0.43观察组(n=46) 12.03±0.74 8.17±0.42 8.29±0.61 6.19±0.41 7.81±0.43 5.97±0.30 t值 1.002 18.18 0.169 2.309 0.729 2.440 P值 0.319 <0.001 0.866 0.023 0.468 0.017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情况比较(n,%)

2.2 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妊高症5例(11.36%)、感染3例(6.82%)、新生儿窒息4例(9.09%)、新生儿低血糖1例(2.27%);观察组出现妊高症2例(4.35%)、感染1例(2.17%)、新生儿窒息1例(2.17%)、无新生儿低血糖病例。观察组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为8.69%(4/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5%(13/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1,P=0.01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95.65%vs. 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近些年来,由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明显,容易造成妊娠期高血压、胎儿死亡、新生儿呼吸不畅或低血糖等多种并发症状;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妇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不规律饮食以及不合理作息也容易导致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此类合并症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将会导致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威胁了孕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7-8]。

围产期护理干预在临床上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可以从患者生产前至生产后进行全程护理,可以较为显著地提高对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近些年临床护理研究发现,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9-10]。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围产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生产前护理、生产时护理以及生产后护理,综合护理效果比较理想,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接受围产期护理干预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情况、母婴结局及对护理工作评价情况均更优;提示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应用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预防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措施,通过热情交流,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负面情绪等,让患者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通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通过少吃多餐控制血糖,并多摄入富含纤维、低脂、高蛋白、低糖等食物。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保证合理用药。与此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以及新生儿的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不断调整胰岛素剂量以及饮食计划,并定时行吸氧。产后密切监测血糖情况,并指导患者自主计算新生儿胎心,从而保证了母婴安全[11-13]。因此,通过采取上述围产期护理干预,达到血糖水平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以及患者满意度提高的预期。

综上所述,通过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

猜你喜欢
围产期母婴出院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中药渣发酵物对围产期母猪粪便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围产期时间定义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