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训练对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2018-12-27 01:35陈淑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障碍研究组满意度

陈淑霞

肿瘤发生机制为:在细胞癌因素作用下,基因产生一系列变化,基因正常的生长能力、调控能力表现为缺失状态,从而形成肿瘤[1-2]。而患者在肿瘤影响下,将有更多正常细胞变异,威胁其生命安全,应予以有效治疗[3]。放松训练,又称“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方法。护理人员通过指导患者使用放松训练,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促进睡眠,解除睡眠障碍;本研究为确定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对62例肿瘤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应用放松训练干预和常规护理不同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环境干预、心理干预、用药干预、认知干预和饮食干预的基础上加用放松训练,效果确切,现将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放疗后出现睡眠障碍的肿瘤患者共62例,均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就诊,均经全身检查排除认知障碍者、精神病史者,均知情同意,符合睡眠障碍临床诊断标准。按随机抽签方式,将上述62例研究样本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1例。其中,研究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42~59岁,平均年龄为(51.7±4.3)岁;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12例,高中15例,大学1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为43~59岁,平均年龄为(51.8±4.1)岁;文化程度:小学2例,初中11例,高中16例,大学2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基线资料的统计学对比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按照护理常规进行:(1)环境护理:定时整理、清洁、消毒病房,及时调节室内温湿度,并布置绿色植物,保证病房环境清静、舒适、空气新鲜,同时,将治疗、护理操作集中于白天,夜间定时熄灯,确保患者病房周围无噪音等,营造一个适宜睡眠的环境。(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选取恰当时机与患者交流,应用沟通技巧,充分了解其担忧、恐惧的具体原因,予以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可指导患者应用正确方式宣泄心中负面情绪,如聊天、下棋等,进一步缓解心理压力。(3)用药护理:对重度睡眠障碍患者,适当予以催眠药物治疗,而在用药期间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并告知患者催眠药物使用方法、用药剂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4)认知护理:告知患者睡眠障碍作为肿瘤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其健康状态、精神状态、治疗效果均可造成不利影响,应遵医嘱接受治疗,从而积极克服;(5)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口味、病情等,为其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尽可能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患者胃黏膜而产生疼痛症状。

表1 两组患者放松训练干预前后的PSQI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放松训练干预前后的PSQI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31 16.9±1.6 6.5±1.1对照组 31 16.8±1.4 10.6±2.7 t值 - 0.262 7.830 P值 - 0.794 0.000

研究组患者以上述护理内容为基础,增加放松训练,该方法由专职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训练,每日练习1~2次,每次15分钟[4],具体方法:(1)护理人员营造清静的外部环境,指导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同时播放轻柔音乐;(2)嘱咐患者仔细聆听医护人员的指导语,调整呼吸,使全身的肌肉放松;(3)嘱咐患者一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先呼气,感觉肺部有足够的空间,来做后面的深呼吸,然后用鼻子吸气,保持3秒,心理默数1-2-3,停顿1秒钟,再把气体缓缓呼出,可以在心理默数1-2-3-4-5,吸气时让空气进入腹部,感觉放在腹部的手向上推,而胸部只跟着微微隆起,使呼气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长,同时头脑中可以想象,所有的不快、烦恼、压力都随着每一次呼气将之慢慢呼出[5-6]。(4)肌肉放松法:教会患者有意识的去感受主要肌肉群的紧张和放松。护士指导患者从双手至躯干每一部分肌肉群进行放松:集中注意力深呼吸三次→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肌肉放松。患者掌握放松方法后,由其自行完成。

1.3 观察指标

(1)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8],评估患者在放松训练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水平;PSQI量表评分范围是0~21分,PSQI评分较高者,表示其睡眠质量较差,反之则表示其睡眠质量良好。

(2)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析患者对护理内容、服务态度、心理状态、睡眠状态的满意度,按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甚满意和极不满意五级标准,对上述四个条目进行评分:4分、3分、2分、1分、0分,总分是12~16分者为满意,不足12分者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者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对比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比则实行t检验;P<0.05,证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放松训练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

放松训练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松训练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PSQI评分远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共31例,满意者30例,不满意者1例,其护理满意度是96.77%;对照组患者共31例,满意者25例,不满意者6例,其护理满意度是80.6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

3 讨论

放射治疗作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限。然而,因放疗本身即可对患者正常机体细胞形成一定损伤,加上治疗时间较长,且放疗可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加剧患者痛苦,从而使患者并发睡眠障碍[9-10]。

睡眠障碍是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常见副作用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需予以及时有效的干预。因常规护理模式存在内容片面性、操作机械性等弊端,在改善放射后肿瘤患者睡眠质量方面效果一般,需联合特殊护理干预模式[11-12]。本研究即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放松训练干预,放松训练的基本假设是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随着改变。生理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的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13]。其机制是:通过创造特定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使患者能够充分的放松全身的肌肉,使身体和心理处于松弛状态,减轻患者焦虑水平,促进患者朝着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诱导睡眠的发生,最终有效解除睡眠障碍[14]。

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放松训练护理干预后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患者应用放松训练干预的临床效果肯定,并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障碍研究组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跨越障碍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