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8-12-27 01:35吴小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溶栓人文脑梗死

吴小云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会出现突发性剧烈头痛、一侧脸部及肢体麻木、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半身不遂、休克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溶栓是对急性脑梗死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3]。但在治疗期间还需对护理措施加以重视,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起到明显的治疗辅助作用,人文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有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4]。因此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实施人文护理措施,探究该种护理方法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神经内科在2015年3月—2017年11月接收并对其实施溶栓治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40例,年龄59~80岁,平均(69.52±3.56)岁,病程1~5 d,平均(3.06±0.78)d,合并疾病类型:高血压30例、糖尿病28例、冠心病22例;研究组男性45例、女性39例,年龄60~81岁,平均(70.51±3.55)岁,病程2~6 d,平均(4.04±0.76)d,合并疾病类型:高血压29例、糖尿病27例、冠心病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例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5]:(1)经临床MRI及CT等相关检查确诊,患者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本次研究中,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并表示愿参与到其中。

排除标准[6]:(1)患有恶性肿瘤晚期疾病的患者;(2)具有肝肾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3)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者;(4)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5)具有头颅内出血史、近期大手术史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护理。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心率、瞳孔变化、血压及脉搏等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时刻的观察监护,若发现任何异常情况便要及时向患者的主治医师汇报,协助进行相应处理。同时,护理人员需实施适当的饮食护理,并根据病情稳定情况予以运动指导。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人文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急性脑梗死发病突然,绝大多数患者一时难以接受,很容易产生不安、烦躁、恐惧、郁闷甚至绝望等的消极心态,会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护理人员必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情绪以及心态的变化情况仔细观察,进行具体原因分析,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表示鼓励支持的态度,并向患者、患者家属进行有关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等相关知识讲解,并告知临床护理的主要目的、重要性以及治疗护理期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另外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进行成功治疗案例讲解,以此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不良情绪,树立治疗的信心。

(2)溶栓前护理准备工作:在溶栓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血液样本送检,进行静脉通道建立并做好充分的药物准备工作,将溶栓治疗过程中所必须注意的相关事项尽数向患者、患者家属告知,以保证患者能够积极对临床治疗工作予以配合。

(3)溶栓治疗中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时配合给药,为患者做好口腔卫生清洁护理工作,按时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测量,对其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予以密切的监护。

(4)溶栓后护理:完成溶栓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身上的管道情况予以仔细观察,确保其顺畅,在溶栓治疗后的24 h内,不能对患者行动脉穿刺操作,预防局部出血情况的发生。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需为其制定详细的饮食护理计划,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实施康复训练指导。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IHSS与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判定标准: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能力越好。神经功能判定标准:使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判定,分数越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好[7]。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的NIHSS与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对比 ( ±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NIHSS与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对比 ( ±s,分)

组别 例数 NIHSS指数 Barthel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84 25.16±4.67 10.16±3.09 47.65±9.56 78.82±10.34对照组 84 24.35±5.17 14.87±4.36 46.38±9.46 65.65±12.71 t值 - 1.066 8.078 0.865 7.367 P值 - 0.145 0.000 0.194 0.0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专用软件对数据资料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当P<0.05时,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8%,要低于对照组的10.71%,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的NIHSS、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研究组在治疗和护理前NIHSS、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NIHSS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属于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会使患者的各项机体功能遭受到不可逆损害,溶栓治疗是临床上对急性脑梗死疾病进行治疗的常用方法与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及应用效果,与此同时,对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实施全面具体、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急性脑梗死患者总体上的治疗效果得以明显的提高,帮助改善患者生理、心理上的状态,从而更加顺利的进行治疗[8-9]。人文护理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全程的临床护理操作均围绕患者加以展开,不但注重对其基础的生理护理措施,也同样注重在心理上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整个临床护理措施会从患者情绪、心态、精神、社会状态及所处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后,再进行详细的护理计划制定,能够充分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更好的体现人性化护理理念[10]。同时,医院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措施过程中,需将其同情心、爱心以及责任心融入其中,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更用心的为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提高总体上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在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实施人文护理干预时,会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年龄、具体病情、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患者担忧、恐惧的具体原因后,再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指导,以此来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减轻心理压力,使心态转变的更加乐观积极,从而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11];溶栓治疗前准备工作、治疗中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确保之后治疗的顺利进行,消除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治疗后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预防、减少患者出血或是灌注性脑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合理饮食可保证患者体内营养吸收均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更好的恢复[12-13]。根据本研究显示,在实施人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IHSS指数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这说明在脑梗死溶栓治疗中,实施人文护理的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实施人文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溶栓人文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人文绍兴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人文社科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