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学实践 丰富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2018-12-27 08:21沙留华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学科

沙留华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226000)

核心素养正引导基础教育走向更高的高度,一线教师要走向这个高度,需要在自己的实践上进行扎扎实实的思考.这就意味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对高中化学教师而言,也意味着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既要关注其理论角度阐述的内容,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理解.通常认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而要让学生在这五个方面有所建树,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等.笔者试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如何从一线教师角度丰富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核心素养是从目标角度对教学提出的要求

无论是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还是从化学学科角度提出的上述五个方面,都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从目标角度进行的阐述,即这是对学生成长的目标,对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能够达成的水平所作的预期.而强调这一点,则是想提醒同行们,在课堂试图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来描述自己的教学结果的时候,更需要从学生角度对学习结果作出描述.

例如,在“化学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在学生讨论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时,需要从煤的组成(其中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及其燃烧后所产生的CO、NO、SO2烟尘来判断其对环境的污染,并在此过程中思考如果要减少污染,那就需要对煤进行综合利用,而从化学角度讲,所谓的综合利用,就是指要通过干馏、气化和液化等方式来获得二次的燃料以及其他一些化工原料,在这样的思路之下,学生自然就会对煤的干馏即工业上的煤的焦化过程产生兴趣,他们就希望知道如何将煤与空气隔绝之后使其分解,并得到哪些产物等.

在这样的教学中,笔者将教学的目标确定在学生在环保意识的驱动之下,对煤的综合利用形成比较全面的科学认识.实践证明,这一策略是有效的,因为高中学生原本就天然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而化学学习中所形成的认识更会让学生作出的选择不是强制不准使用煤(在讨论初期,有学生是有这些想法的),而是想办法去让人们在使用煤的时候既利用其价值,同时又不让其造成污染(上述学习过程与学生的这一思路是吻合的).这在笔者看来,就是一种核心素养,这种素养体现在学生的思维不是线性思维,而是科学思维.而类似于上面例子这样的多次实践也表明,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既然核心素养是从目标角度对教学提出的要求,那在化学教学中就需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而不是以自己的教学目标或教学预期为本,就需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收获(素养水平的提升)去判断自己教学是否适当.当然,强调这一点,又不是说对教学过程不重视,相反,只有合理、科学的教学过程,才能保证核心素养培育的结果得到实现.

二、化学核心素养培育需要关注学习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才能保证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培育呢?有研究表明,学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正确的化学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对此总结,笔者也是认同的,对学生化学学习过程的关注,对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认知过程等进行关注,确实可以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寻找到机会.

例如,在一些常规问题的解决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常常会影响问题解决的结果,如给学生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知在200mL的某溶液中含Mg2+、Al3+、H+、Cl-等离子,现在该溶液中逐滴加入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单位: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单位:mo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与y的差值为0.01

B.原溶液中c(Cl-)=0.75mol·L-1

C.原溶液的pH=1

D.原溶液中n(Mg2+)∶n(Al3+)=5∶2

这个问题的价值在于可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化学问题解决的重要思维方式:数形结合.本问题中,要能够根据图像判断出各物质与NaOH反应的先后顺序;然后还要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溶液的pH,以及图像中的曲线的最高点所蕴含的意义(生成沉淀后得到的溶液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其后要能够判断出图像中的三段线段所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以及根据图像的趋势去判断反应后有无沉淀等.

总之在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体现在学生根据图像去判断反应的过程中,此过程中还有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至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笔者以为问题解决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创新之处则可以体现为从图像中挖掘隐藏信息,从而丰富对化学学习过程中信息来源与问题解决方式的关系的认识.显然,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来说,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无论是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得越扎实,学生在其中的收获越多,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把握也就越准确,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也就越合理.这也有力地说明,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师,固然要学习相关理论,但更需要积累相关实践,只有从实践中才能发现理论的价值所在,也才能发现学生在核心素养生成过程中的得失所在.

三、化学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意识与水平培养

其实,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视野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教师的核心素养意识与水平问题.很难想像,如果教师的意识薄弱,或者说对核心素养本身就是一知半解,其还能带领学生去获得什么核心素养.事实上,还有人从另外的角度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出了阐述,如有人认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包括化学素养、化学信息素养、化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素养、化学思维素养、跨学科合作综合素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笔者以为,这样的判断对一线化学教师最大的启发就是:化学教师要从化学课程本身去理解何为化学素养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而这些素养又有可能由哪些方面组成.必须承认的是,信息社会背景下,化学学科的学习已经不完全是实验室里的实验加上书本知识,其也应当通过多元的信息途径去获取信息,并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运用化学语言描述化学实例的能力等.所有这些,都是教师应当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准备的.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扎扎实实搞好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学习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基.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化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