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新跨越 共绘新篇章

2018-12-27 01:19汤泾洪卢建平
江西教育A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全省办学

汤泾洪 卢建平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办学规模持续扩大,资源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能力显著提升,办学质量保障有力,形成了鲜明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成为江西省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浪潮中的一大亮点。

一、奋进的历程

(一)中等教育结构调整期的发展

至1984年,全省农、职业学校和普通中专发展到319所,在校学生为103825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118%和64%。

1990年,全省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02所、城乡职业学校326所,技工学校70所,共招生87200人,与当年全省普通高中招生87600人基本持平;1986~1990年,全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108330人,城乡职业学校毕业242700人,合计351030人(同期技工学校毕业生数据不齐全,未列入),实现了江西省首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

(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变革

1991年,全省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分工,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领导体制。创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长招聘”和“国有民办”两项办学机制改革。推进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招生和就业制度改革。

在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学的过程中,全省各级职业教育管理部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保障教育质量,积极通过各种评估加强示范和骨干学校建设。至1998年,全省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高中23所、省级重点职业高中24所、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15所,并在此基础上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和重点普通中专各5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持续增长,1998年,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3类学校共553所,合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为129615人和311689人。全省高中阶段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不包括技工学校)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比例,分别达到55∶45和52∶48,形成了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三)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下的调整

1999-2002年,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格局因宏观环境变化而进行调整。

从1998年起,普通中专逐步推行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双轨制”并轨,至2000年全省普通中专全面实行缴费上学、不包分配。诸种因素叠加,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度出现曲折,企业减负不再举办职业学校,部分普通中专升格脱离中职,职业高中为了吸引生源改办普高,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连续3年滑坡,其中2001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为89242人、278248人。2001年,以和1999年同样的统计口径测算,全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职普比分别为30∶70和36∶64。

但与此同时,在国家以新模式、新机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指导下,江西省抓住机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1999年,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蓝天职业技术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到2002年,全省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不计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到32所,次年招生总数35219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勃兴,改善了江西省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不断趋于完善。

(四)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下的跨越

职业教育在经历世纪之交的调整之后,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迅速扩张的背景下,中央政府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教育均衡的目的出发,重新确立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适应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并根据职业学校的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现实,强调“发展职业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我省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制定贫困学生资助制度,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十八大以来,针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态势,全省职教战线瞄准制约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顽症”“痼疾”,克难攻坚。

——完善校企合作制度。2015年,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江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从制度层面规定了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等校企合作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校企合作相关财税、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同年11月,江西省教育厅、省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国资委在南昌联合召开全省校企合作现场推进会,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出席并讲话,为深入推进全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

——整合中职教育资源。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编办,按照“做强优势学校、创建特色学校、打造品牌学校”的原则,采取撤销、合并、划转、重组等形式,启动以中职学校达标能力建设为重点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基本解决了原先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散、小、弱”问题,优化了职业院校布局结构。个别原本处于“无校舍、无教师、无学生”状态的“三无”空壳县级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整合地方职教资源、引进企业和民间资本办学,在办学规模和硬件建设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按照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現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质量提升“123”工程:到2020年建设10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遴选200名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成为技术技能名师,打造30个特色专业群;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创新行动计划,32所高职院校围绕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根据江西区域特色和实际情况,共承接了建设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特色骨干专业等17类共767项具体任务(包括建设349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确定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促进农村职教发展。省教育厅与省委农工部、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等9个部门和单位起草《关于加强面向“三农”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若干意见》,由省政府办公厅在2016年8月印发全省。2017年,省教育厅把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面向“三农”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若干意见》列入重点工作,突出强化面向“三农”职业教育和培训对职教扶贫攻坚的重要作用,从2017年开始组织“优质高职院校结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中职学校”。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26所高职院校与安远中等专业学校等26所地处享受国家级贫困县政策县的中职学校结对,拟通过3年时间,指导和帮助26所中等职业学校全部达标,使受帮扶学校建成若干特色骨干专业和精品课程,培育技术技能名师,逐步建立完备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省教育厅在全省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是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制定了《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施意见》,明确工匠精神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品质职业素养,要求把工匠精神培育作为我省“十三五”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实施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程计划、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名师”培育计划、“百校千企”校企合作推进计划、职业教育校园文化育人计划、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实岗培育计划等五方面的任务。各地各校贯彻落实《意见》,把工匠精神培育作为职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结合自身辦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大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启动质量诊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建立职业院校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的要求,江西省启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诊改工作”首先选择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作为试点学校,以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为依托,从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建设“五纵五横”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唤醒学校、教师的质量主体意识,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2017年,教育厅确定江西省医药学校等34所学校为第一批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学校。“诊改工作”有效地引导职业院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成为学校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

二、独特的贡献

(一)助力经济增长,培养700万技术技能人才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

以改革开放以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为基点,江西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1982-2017年,共毕业学生500多万人;以1999年兴办新高职为基点,全省高职高专教育在2002-2017年,共毕业学生180万人。这些毕业生均获得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相应的学历文凭,以90%以上的就业率,走上社会的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优化了各行各业从业大军的技能结构。

(二)优化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

江西省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整个教育基础薄弱、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结构不能满足人们教育需求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在全省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进程中,职业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4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总体上与普通高中保持大体相当的比例,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进程中共同发力。而且,有数据表明,高等职业院校85%的学生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近20年来圆了百万家庭的大学梦。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的“兜底教育”,想方设法把未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吸纳进来,教给他们一技之长,帮助他们尽快顺利就业,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职业教育不仅仅为这些人提供了教育机会的公平,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合适的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了“教育结果的公平”。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当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体系,是国家调整教育结构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离开了职业教育,教育结构优化就无从谈起。

(三)服务“三农”发展,使数以百万计的农家子弟“带本领进城,有技术从业”

自2004年起,省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任务,每年培训10多万人,让农家子弟“带本领进城,有技术从业”,转移就业率达到88%以上。2013年,全省农村职业教育进入以创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引领发展的新阶段。这些示范县不断完善以县级职教中心(职业中学)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成人文化技术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网络,并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教育培训平台;通过校企合作设立教产一体的实训基地,形成“学校+企业+农户”的教育培训模式;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培训品牌,如家政服务行业的“兴国表嫂”培训、饮食服务行业的“安远小吃”培训,对接贫困县农村妇女这类最弱势的群体精准帮扶,在转移劳动力的同时,还推送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服务和文化的名片。

(四)推进制度创新,为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贡献“江西方案”

40年来,我省职业教育立足区域经济、紧随时代步伐办学,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适应市场需求,突破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为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进行了先行探索,贡献了“江西方案”。

——现代学徒制试点。2010年,新余市出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建立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国家案例的现代学徒制体系,实现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新余市政府主要领导受邀出席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会和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其介绍的现代学徒制“新余试点”,得到出席会议的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引起全国职教界的强烈关注。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2011年,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揭牌。作为一个由中、高级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工业园区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现代职教集团得到政府部门的充分支持, 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省民政厅登记注册,拥有了独立法人资格;为打造深层次紧密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建材集团公司的学校管理办公室和现代职教集团合署办公,把公司行政管理职能有效融入对集团化办学的管理。这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行政管理职能的“紧密型”职教集团,当时是省内首创,全国特有。

——“双师型”教师认定。省教育厅印发《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这是全国第四个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全省开始依据《认定及管理办法》,按照“个人申请、组织推荐、省级评审”的程序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到2017年共认定3159人。全省“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作出了制度安排,也为后来河南等其他省份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经验。

——民办公助混合制办学。2014年,吉安县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将公办的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交由民办华忆电子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托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民办公助混合制办学;同时,政府在教师编制、教师社保、学校建设等方面对华忆电子工业中专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民办公助混合制办学,解决了华忆电子工业中专发展资源不足和县职业中专办学机制不活的问题。公办职业学校与民办职业学校发挥各自优势,激发了办学活力。

三、辉煌的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江西发展对人才的强烈需求,职业教育必然应有新的担当和新的作为。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更加完善

按照“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的总体思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攻坚战”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优势特色专业,扩大职业培训领域、市场和规模,畅通职业教育体系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以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层次、多样化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需求。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加深入

产教融合理念将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职业院校布局规划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資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进一步衔接;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地位确立,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开发专业和课程,共建生产性实习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中心;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引企入校,并形成引进一个企业、打造一个专业、发展一个产业的校企联动机制。

(三)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更加明显

职业院校强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主动服务全省发展战略,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融入全省对接“一带一路”,推进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与贫困地区中职学校结对帮扶,服务脱贫攻坚。加强县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建设集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中小学生劳动技能教育、社会生活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职教中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更加良好

全体学校加强劳动教育和生产实践体验活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广大劳动者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匠心型”技能人才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同样受到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进一步提高,并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作用日益彰显,吸引力明显增强。

(汤泾洪系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处处长,卢建平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全省办学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