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8-12-27 01:18次仁罗杰
读写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次仁罗杰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教会他们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正如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何才能排除学生这种思维定势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不断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鼓励探索;勇于求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227-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即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数学教学改革的时代主题。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表明: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年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將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鉴此,教师必须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足步升华为兴趣、志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通过精心设计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结合实际情形,巧妙的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能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引导学生在获取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勇于求异,拓展思维空间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起得天独厚的条件,发散思维与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发散思维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求异思维,发展良好的智力习惯。解答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重要方式,是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中找出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教学应用题“某服装厂接到生产2400件衬衫的任务。前3天完成了405%。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任务一共需要多少天?”时教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分析思考,那么学生有不同的切入点、用不同的知识和思路可找到不同的解法,其中“1÷(40%÷3),3×(1÷40%),”等解法不用“生产2400件衬衫”这一条件,而当把“前3天完成了40%”联想为“完成任务所需天数的40%是3天”时,解法“3÷40%=7.5(天)”最为简捷。

在求异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发展发散思维的同时,要注意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瞬时思维训练,突破思维定势,逐步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能以敏锐的观察、急速的思考、快速的判断对问题作简约紧缩的推理,尽快找到解题捷径,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高应变能力。

四、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由此可见,问题是创新之源,疑问是创新之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是要学生会提出疑问,“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经思考后得出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的训练学生良好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喜欢问为什么的科学品质,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动脑,善于抓住时机从课堂做起,为造就新一代具有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小学数学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