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奇:睦和村之变

2018-12-27 01:16李微希
当代党员 2018年23期
关键词:黄明涪陵区刘家

李微希

★党建加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建设历史新时期。40年来,我们党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仅为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党自身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壮大、发展和提高。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

“我是来自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的刘家奇。”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自报家门,畅谈起村里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总书记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插话询问。

“去年发展党员没有?”

“去年发展了一名党员。这个党员是名女同志,今年31岁。”

“她之前是干什么的呢?”

“之前她在外地创业,现在回到家乡,回乡创业了!”

面对总书记的一连串问题,刘家奇如数家珍。

自从当上睦和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刘家奇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中心工作的发展之路。

斗转星移,17年过去,刘家奇已走到知天命之年,那个曾经令上级头疼的睦和村党支部,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强化凝聚力、壮大人才队伍,蝶变成今天屡获各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的优秀党支部。

服务是根本

初冬时节,长江之畔,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上千亩锦橙硕果累累,一派丰收光景。

很难想象这么美丽的乡村曾和“一穷二乱人心散”扯上关系。

时光追溯到1999年。三峡库区蓄水后,睦和村耕地面积减少了一半多,过半村民后靠安置(即就地后靠,就近安置的移民搬迁方式),人均耕地不足1亩,收入不足1600元。

在此困难时刻,2001年12月,刘家奇临危受命,当上了睦和村党支部书记。

面对睦和村“一穷二乱人心散”的现实,刘家奇横下一条心:“就是拼了命,也要让睦和村变个样!”

为此,刘家奇带领班子成员扎实调研近一年,邀请专家来村考察、论证,最后决定在村里发展名特优经果林。

“只有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能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才能让近2600亩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刘家奇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但村民们却怎么也不同意。

村上的决策是好的,为啥大家不愿意干?刘家奇思来想去,决定改变策略,解放村民思想。

2002年,刘家奇組织了十多名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到成都龙泉驿、双流等地的水果基地“取经寻宝”,并拍下照片。

同时,刘家奇带头把自家的承包地都种上了果树,还带着村民筹资十多万元引进优质龙眼、枇杷等果苗十多万株,建成优质生态精品果园600亩。

果然不出刘家奇所料,通过村干部和党员代表的带头,大多数村民开阔了眼界,纷纷嚷着要快点种果树。

“以后我就跟着你干了,刘书记!”之前反对激烈的村民任邦平对刘家奇激动地说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刘家奇和其他村干部的带动下,全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如今,睦和村果园面积达2600亩,全村实现年产值365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700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看着眼前的变化,村民们不禁感叹道:“刘书记有眼光,带领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民心是基础

2018年10月10日,睦和村便民服务中心。

一大早,村里80名党员陆续来到会议室。

今天,他们不仅要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还要参加一项重要的评议。

10点过,党支部集体学习完毕后,第三季度“党员联系群众,群众评价党员”活动正式开始。

刘家奇站在前台刚宣布完,会议室立即安静下来。

在座的党员们都紧张起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发言的刘家奇。

台上,刘家奇逐个介绍了党员的表现。台下,所有党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黄明,为带动村民致富,主动向村民传授栽培技术,表现突出,民主评议为好。”

当党员黄明听到“好”字时,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黄明是村里的乡村医生,也是村里的荔枝、龙眼种植大户。

对于种植技术,黄明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对于村民的需求,他更是有求必应,所以在多次民主评议中,黄明都是好评。

不止是黄明,还有不少党员都受到了村民的肯定。

“这都是党员干部所起的带头作用赢得了民心。”黄明笑道。

几年前,在黄明还没有入党的时候,一件事情打动了他。

“有一年,我们家里为了钱发生了点纠纷,两弟兄闹得不可开交。”黄明说,一家人都争执不下,村支书刘家奇来到家里,做了几个小时的思想工作,才把这起纠纷处理下来。

“刘书记的行为打动了我。”黄明感叹道。

于是,在刘家奇的影响下,黄明入了党,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更多的人发展果树种植产业。

在刘家奇看来:“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基层党支部就是要干出个样子,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3年,睦和村党支部获得了涪陵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

人才是关键

“经支委会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将汪登荣同志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在睦和村支部党员大会上,刘家奇宣布。

在市场经济的吸引下,很多头脑相对灵活的青年农民和农村党员都陆续外出打工挣钱。

刘家奇不得不面对支部党员队伍老化严重、后继乏人、战斗力不足的现实。

彼时,睦和村党支部的成员仅20余人,且70%都是高龄党员。

面对此情此景,刘家奇决定从壮大党员队伍入手,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刘家奇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31岁党员汪登荣,就是他慧眼识中的青年代表。

2014年,汪登荣和丈夫回到村里,流转了70亩土地种植柑橘。

作为少数回乡创业的青年人,刘家奇对汪登荣格外留意,不时向她了解情况,询问她以往的打工经历、文化程度及回乡想法。

通过多次与汪登荣本人谈话和邻里间的四处走访,刘家奇发现她是一个非常能吃苦、能干事的妹子。

慢慢地,把汪登荣发展成党员的想法,在刘家奇心里萌生。

为此,刘家奇多次到汪登荣的柑橘基地与她交谈。在沟通中,汪登荣愈发觉得自己应该追求进步,向优秀党员学习。

于是,2016年6月5日,汪登荣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两年多的培养,2018年9月汪登荣成为一名正式中共党员。

汪登荣的入党,仅是睦和村年轻人入党的一个缩影。近些年,在刘家奇的积极培养下,村里的党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了,很多回村的年轻致富能手,都成了入党积极分子。

现在,睦和村党支部有80名党员,4个党小组,人数是2001年时的4倍。

村党支部不断增添新人,刘家奇自然很高兴:“睦和村的发展不愁上不了新台阶!”

从软弱涣散到壮大发展,睦和村党组织的变化,正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变革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黄明涪陵区刘家
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
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
羽翼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cooling system in Hong Kong
当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My Summer Holiday
涪陵区阳光行政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