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达:三米车厢,见证文明盛放

2018-12-27 01:16李哲
当代党员 2018年23期
关键词:车厢出租车改革开放

李哲

★文明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时,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也显著提升。

“您好,请问您要去哪里?”刚坐上出租车,刘远达就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我打招呼,多年来坚持文明用语已成他服务的常态。

待我坐定后,刘远达迅速用右手扯过安全带,插在了锁扣上。

这是我第一次遇见帮乘客系安全带的出租车驾驶员,不禁打趣:“平时你也这么为乘客服务?”

“上了我的车,我就要照顾周全。”刘远达坚定地说。

为乘客捡回遗失物品,免费送老人游览山城,无偿献血17400毫升……在三米车厢服务的17年里,刘远达获得了一系列正能量的标签,也因此成为全市闻名的“模范的哥”。

通过三米车厢这个“移动舞台”,刘远达也如一位看客,见证着改革开放这些年重庆精神文明的改变,坐在车上听着这些故事,就如遇见冬日的阳光,温暖又美好。

一声“您好”·文明绽放在身边

出生于1971年的刘远达,在2001年考取了驾照,在开了一段时间的中巴车之后,转行开起了出租车。

都说城市里的出租车司机是 “活地图”,也是“万事通”,每天载着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在城市里,刘远达遇到过不少奇葩人、奇葩事。

特别是刚入行那些年,刘远达的车开得很不顺心。

一次,三名乘客在朝天门上车,要去往南坪,行至一半,前方道路出现拥堵,刘远达提议绕道小路,可以避免拥堵。

没想到话刚说出口,其中一名乘客就劈头盖脸骂了过来:“你个小崽儿,绕啥子绕,就是想多挣两个钱。”

说罢,这名乘客“呸”的一声,将一口浓痰吐在了车上……

忆及这些往事,刘远达不禁摇头苦笑:“那些年,跑出租车遇到‘带把子骂人的、烟头戳座垫的、乱扔瓜果皮的都是常事,甚至还有打人的。”

一方车厢,咫尺之地,却是展现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舞台。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素质不够高、城市环境脏乱差、行业服务意识欠缺等现象开始显现。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重庆这座城市的文明精神也在岁月辗转间一点点改变。

不知从何时起,刘远达的三米车厢里,开始被一些平凡的温情所充盈。

“就比如前些天,我在北城天街载客。三名年轻人已经坐上了车,这时,两位老人出现在了车窗外。几个小伙子说了句‘您好,师傅,让老人先走就下了车。”刘远达说,这句“您好”,让他回味了好久。

“文明,往往就体现在这些小事上——每次乘客上车时的一句‘师傅,您好;每次走进商场时,服务员的一句‘您好,欢迎光临;甚至陌生人的一个微笑……都是城市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体现。”刘远达说。

血浓于水·小善彰显大爱

从2001年在解放碑献血开始,刘远达就开启了他“献血大王”之路。

“头些年,参加无偿献血总是冷冷清清,和我‘志同道合的人很少。”刘远达说。

虽然觉得孤独,但刘远达仍如单枪匹马的骑士,执着地坚守着。

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人对公益事业都缺乏认识,认为只有捐钱捐物才叫做公益,而献血这种“小善”不算做公益。正是这样的认知,制约和限制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社会对公益的认知度不断提升,公正、客观、合理的公益意识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認可,大家参与公益的热情也高涨起来。

其间,刘远达见证了重庆城市公益精神从蒙昧到觉醒的拐角点。

那是一次“失败”的献血经历。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刘远达第一时间调转车头,奔往献血点。

来到第一个献血点,现场已经被人群挤满,根本挤不进去。

他只好来到另一个献血点,现场依旧排起了长龙。

他被迫来到第三个献血点,抬眼看去,依旧是长长的队伍。

这一次,刘远达傻眼了,但一股暖意传遍全身,因为他惊喜地发现:原来在公益路上,他已不再孤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随着重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公益已成为市民常态。

现在,当刘远达驾着三米车厢穿行于这座城市时,常常能透过车窗看见一桩桩凡人善举、一位位平民英雄用行动诠释着人间真情,激荡着每一颗心灵,也触摸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志愿服务·穿行城中的奉献轨迹

为公司服务的这些年里,刘远达除了是出租车司机外,还是国泰爱心车队江北分队队长。

初入国泰爱心车队江北分队前,刘远达对志愿活动并不了解。

直到1993年12月19日,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国启动,志愿活动才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演变为一场全方位、多角度、各层次的社会良性互动。

重庆,这座城市的志愿活动也在这股旋风的来袭下,席卷各行各业。

刘远达加入的爱心车队就是在这股风潮下,应运而生。

通过爱心车队,刘远达结识了家住江北的孤寡老人肖婆婆,并开始与其他10多名队员一起对肖婆婆进行志愿帮扶。

每次到肖婆婆家,刘远达和志愿者们都会把肖婆婆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陪老人尽情聊天……

看到冷清的家一下子充满生气,肖婆婆常常感动落泪。

在做志愿服务期间,刘远达不仅收获了成就感,也从中收获了温暖。

“之前我多次参加过高考志愿接送活动,没想到女儿参加高考时,也是乘坐爱心车队的出租车到考场的。这种爱的传承,就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风貌的圆满体现吧。”刘远达说着,脸上浮现出满满的自豪。

建设“志愿之城”是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向导,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快速发展,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2018年,重庆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布工作报告披露,目前全市注册青年志愿者已达528万余人,注册青年志愿者组织57935个。

无论是值守斑马线还是走进敬老院,像刘远达一样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就像一束束微小的光,散发着动人的光芒,照亮着重庆各个角落,让这座山城变得更加温暖和亲切。

十几年来,刘远达用自己的力量给重庆这座城市带来了改变,而重庆这座城市也因为千千万万个“刘远达”而变得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车厢出租车改革开放
乘坐出租车
六号车厢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SSAB Hardox悍达450材料轻型自卸车厢体测试报告
李书福炮轰出租车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