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干预

2018-12-27 09:10钟姗倍吴兴裕梁海陈冬清何志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血脂

钟姗倍 吴兴裕 梁海 陈冬清 何志明

摘要: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化痰通络法治疗及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胶囊治疗,其它常规治疗相同。疗程均为6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及血脂检查,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比治疗前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法治疗可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发生、发展,有效调控血脂水平,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化痰通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

中图分类号:R74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6-0104-0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引起脑卒中的众多因素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故治疗和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痰瘀所致,本研究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为研究对象,观察化痰通络治疗方法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有效调控血脂水平,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脑病科住院部及门诊检查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100例。入选标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3岁~85岁;平均年龄(69.2±15.8)岁;双侧颈动脉病变28例,单侧颈动脉病变22例,伴高脂血症25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11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50岁~83岁;平均年龄(66.5±19.5)岁;双侧颈动脉病变30例,单侧颈动脉病变20例,伴高脂血症23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13例,冠心病13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颈动脉斑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天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984)20 mg每晚1次口服,同时加服自拟化痰通络汤(基础处方:半夏12 g,白术15 g,天麻12 g,茯苓15 g,石菖蒲15 g,泽泻15 g,丹参15 g,陈皮12 g,生姜10 g,大枣10 g,甘草5 g)水煎剂,每次200 mL,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仅予阿托伐他汀钙胶囊20 mg每晚1次口服。2组治疗期间均未使用降纤、溶栓、抗凝类药物,对伴发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进行对症处理。对所有病例均建立随访关系。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脂检查,记录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1.3 颈动脉超声评价标准参照《颈部动脉超声多普勒实用手册》[1]标准,局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0 mm~1.2 mm定义为动脉壁增厚;局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 mm定义为粥样硬化斑块。确定斑块存在,计算其横切面最大面积,有数个斑块者,取其最大面积者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或组内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比较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见表2。

2.3 2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在6个月内出现TIA 2例,急性脑梗死1例,脑血管事件发生率9.3%。对照组在6个月内出现TIA 7例,急性脑梗死3例,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出血、过敏、腹痛、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脂血症、动脉斑块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并无此名称,仅文献有“膏”、“脂”、“痰浊”等记载。膏脂颇似现代医学血脂,与津液密切相关,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运化敷布,随血而循环上下,营运全身以濡养五脏百骸,但过剩则为害,为病理性脂浊,聚而为痰,滞于营中,浸淫血脉,即成痰浊淤血。余月华[2]通过研究,发现痰浊中阻证VBI性眩晕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TC、Tg、LDL-C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高,提示血脂异常与痰浊中阻证有密切的关系,TC、Tg、LDL-C增高可作为痰浊证微观辨证的客观化指標之一。而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键。董国菊等[3]调查研究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发现斑块的性质和狭窄程度与痰浊、淤血证型高度相关,提示痰浊、淤血作为主要病机是导致斑块不稳定和促发血管狭窄重要因素。一系列研究证明中医痰瘀证型与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动脉斑块密切相关,故中医化痰通络治疗可干预高脂血症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率。

自拟化痰通络汤由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而来,方中天麻平肝熄风;半夏、茯苓、陈皮燥湿化痰;白术健脾燥湿;石菖蒲开窍祛痰、化浊祛瘀;丹参活血化瘀通络;泽泻利湿降脂;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化痰通络之功。洪行球等[4]研究证明,半夏能明显阻止和延缓高脂血症的形成,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升高。许丹[5]在对泽泻的药效学研究证明,泽泻除了具有利尿、消肿的活性外,还有抗脂肪肝、降血脂、抗过敏等活性。吴惠君等[6]阐述陈皮水提取液可以抑制动物脑、心、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可增强SOD酶相对活性,降低肝细胞脂质,可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比例及胆固醇饱和指数,还可通过抑制胰脂酶活性,增加甘油三酯从粪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吴启瑞等[7]研究表明,石菖蒲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小鼠生存时间,能提高血脑通透性,可以有效增加脑部血液灌注量。

综上分析,化痰通络疗法在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显著,其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和阻止脂质在动脉壁的合成沉积,促进脂质排泄,从而减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修复内皮细胞,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缩小斑块面积,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减少脑梗死发生率,达到预防目的。

参考文献:

[1]邹艳华,戈晓华.颈部动脉超声多普勒实用手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6.

[2]余月华.痰浊中阻证VIB性眩晕患者血脂及颈部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3]董国菊,史大卓,刘剑刚,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颅外段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和中医要素证型的关系[J].环球中医药,2012,12(5):885-888.

[4]洪行球,沃兴德,何一中,等.半夏降血脂作用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9(2):28-29.

[5]许丹.泽泻降血脂活性成分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0.

[6]吴惠君,欧金龙,池晓玲,等.陈皮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9):91-92.

[7]吴启瑞,吴清和.石菖蒲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6):477-480.

猜你喜欢
血脂
八个故事读懂 血脂检查
查血脂有7项注意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分析
分析糖尿病患者应用凝血四项、血脂的检验结果
血脂检查中的若干问题
血脂检查中的若干问题
血脂异常如何调治
血脂异常喝花生壳首乌茶
醋溜白菜也能调血脂
新版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日摄入胆固醇<3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