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病与相关影响因素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8-12-29 03:59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232001
中国卫生统计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病独生子女人群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232001)

刘建建 穆 敏△ 徐李蓥 邹元杰 张 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由焦虑、抑郁等心理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双心病越来越受关注。临床上双心病的显著特点就是心脏发生器质性病变同时伴有心理性疾病[1-2]。在中国,双心病处于发病率高、发现率和识别率均低的现状[3]。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更多关注躯体健康,很少探究心理健康,这就导致双心病患者不能及时有效地被诊断,从而延误了治疗,对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双心病的发生受到吸烟、饮酒、肥胖、童年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探讨这些因素与双心病发生的关联并加以干预,对双心病的防治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双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双心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双心病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6月-2017年10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淮南市东方集团总院心内科四个病区开展调查,共760名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DASS-21)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疾病阳性筛查,初步确诊320名双心病患者为病例组。在东方集团总院体检中心选取健康者作为对照,将曾经患有心血管疾病以及疑似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剔除,最终保留自述无心血管疾病并且本次体检后初步确诊537名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剔除不合格问卷(病例组21份、对照组36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病例组299份,对照组501份。

2.调查方法及内容

(1)调查方法 测评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患者住院期间,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与患者在病房内进行面对面询问和沟通,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2)调查内容 内容包括DASS-21问卷、社会人口统计学信息(年龄、性别、BMI值、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独生子女、家庭收入情况、婚姻情况等)、睡眠时间、被动吸烟情况、饮酒情况、CTQ-SF问卷。

问卷内容:DASS-21量表参照抑郁-焦虑-压力量表[5],并通过检验其cornbach’s α系数为0.91,GFI值为0.91,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CTQ-SF量表参照国际版儿童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7]并通过检验其cornbach’s α系数为0.73,GFI值为0.91,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8]。

(3)变量赋值:年龄[≤40岁、41~60岁、>60(参照)],性别[男、女(参照)],BMI[过轻<18.5、正常18.5~23.9、肥胖≥24(参照)],居住地[农村、城镇、城市(参照)],独生子女[是、否(参照)],文化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初中及高中、大专及以上(参照)],职业[务农、务工、商人及企事业单位(参照)],家庭经济收入[贫穷(家庭年收入<5000元)、一般(家庭年收入5000~30000元)、富裕(家庭年收入>30000元)(参照)],婚姻状况[好、不好(参照)],睡眠时间[充足≥8h、不足<8h(参照)]、被动吸烟[否、是(参照)]、饮酒[否、是(参照)]。

(4)双心病的诊断

①自愿参加并且意识清楚可以回答问题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

②通过使用DASS-21中文精简版结果为阳性的冠心病患者纳入病例组。

(5)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

双心病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见表1。睡眠时间、CTQ-SF情感虐待、躯体忽视、性虐待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BMI值、居住地点、独生子女、本人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状况、婚姻状况、被动吸烟、饮酒、CTQ-SF情感忽视、躯体虐待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双心病相关影响因素的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

双心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调查发现男性、居住在城镇、是独生子女、婚姻状况好、没有被动吸烟、CTQ-SF情感忽视得分<15、CTQ-SF躯体虐待得分<10是双心病的保护因素。

表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值、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婚姻、睡眠时间、被动吸烟、饮酒、体力活动、CTQ-SF)后居住在农村和城镇、独生子女、收入一般、婚姻状况好、没有被动吸烟、CTQ-SF情感忽视得分<15、躯体虐待得分<10是双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

讨 论

本研究发现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以及童年期应激对双心病的发生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童年期应激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精神心理行为以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9-10]。本研究调整了混杂因素后发现,年龄≤60岁的人群双心病发病风险高于年龄>60岁的人群,与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11]。这可能和人群所需要承担的压力有关,年龄越大,尤其是退休后,其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就会相应的减少,例如工作压力、抚养子女问题等,与此同时他们所拥有的休闲娱乐时间就会相应的增多,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会有所改善。研究还发现居住在农村和城镇是双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这可能和城市人群面临巨大的生活和精神压力有关,这些压力不仅会对机体生理上造成损害,还会严重影响机体的心理状况,长此以往极有可能损害机体的健康,导致双心病的发生[12]。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是逐年攀升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职业为农民是双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人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升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为了适应日益城市化的环境,农民必须努力克服贫困,维持生计,由此便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13]。Susmita Das通过对孟加拉国的一个村子进行横断面调查发现低文化程度的人群的健康素养明显低于高文化程度人群[14]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一项针对北京低文化程度人群的调查研究发现,这类人群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低文化程度显然成为双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5]。本次研究显示,情感忽视得分<15分是双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有调查发现不完整家庭的儿童和同期正常家庭的儿童罹患心理性疾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情感忽视得分较高往往会导致这些儿童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往往会伴随一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双心病的发生[16]。躯体虐待得分<10是双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儿童期是身体成长的脆弱期,儿童虐待极易引起儿童身体上的伤害,严重时可导致残疾,虐待对儿童的心理状况也会造成极大打击,从而引起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性疾病[17]。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防治双心病,我们在注重自己衣食住行时也应该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关注童年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呼吁社会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的干预。

表2 双心病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猜你喜欢
心病独生子女人群
便秘是否也是一种心病?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关注孩子的“心病”
古人医心病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西红柿的心病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