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18-12-29 08:47李泓波邓淑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创业意愿计划行为理论影响因素

李泓波 邓淑红

摘要:聚焦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在梳理已有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提供的行为意愿一般性分析框架,对宁夏返乡创业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构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综合模型,为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计划行为理论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9-012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9.02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Returned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TPB

LI Hong-bo,DENG Shu-hong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Shaanxi,China)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returned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of previous research, and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behavioral intention provided by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e representative cases of returning home for entrepreneurship in Ningxia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factor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returned migrant workers was constructed, then countermeasures to increase willingness and promote behavior of returned migrant workers for entrepreneurship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influence factor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返鄉创业是农民外出打工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一种“回巢”现象。当前正值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阶段,农民工聚集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日渐困难,在城市谋生也越来越不容易;与此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浪潮。尤其是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施政纲要,对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结构单一的农村地区而言,返乡农民工以其在城市务工过程中掌握的技术、知识、资本和经验积累优势,无疑成为农村地区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主体。农村社会的创新创业工作亟需返乡农民工的积极参与。行为意愿是决定个人是否进行某种行为的最直接因素,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直接决定其是否会采取创业行为。

1 理论综述

1.1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由美国学者Ajzen[1]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拓展而来,其核心因素是个人行为意愿,行为意愿是决定个人是否采取某种行为最直接的决定因素。行为意愿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变量的影响(图1),它们借由行为意愿的中介作用决定行为的发生。其中,行为态度指个人对执行特定目标行为所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受,反映了个人对某行为的好恶、利弊的评价[2];主观规范是指个人迎合某一特定群体对某一行为态度看法的程度[2];感知行为控制指个人在采取行为时控制所需要的机会与资源的能力[3]。计划行为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行为研究,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构都支持了该理论[4]。计划行为理论作为解释个人发生特定行为的主要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1.2 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研究

劳动力迁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中国近年来劳动力回迁的一种社会现象,不少学者针对该现象展开研究,主要围绕创业动机、影响因素、返乡创业支持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等展开。其中,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理论焦点,主要从个人、家庭和外部环境3个层面进行分析(表1)。

1.2.1 个体特征 学者普遍重视个体特征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年龄、性别、学历、打工经历、收入状况等都是经常提及的因素。男性农民工比女性农民工更倾向于创业;年龄对于创业意愿的影响较复杂,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5];婚姻状况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6]。朱明芬[7]研究发现政治面貌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并无显著影响。外出务工收入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存在负向影响,往往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越高,其创业意愿越弱。有创业经历的比没有创业经历的农民创业意愿要强,工作年限和创业意愿也存在正相关关系[6]。

1.2.2 心理认知因素 对金融政策的感知、机会识别、风险承担、自我效能感等这些心理认知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创业意向的重要因素。创业活动是一项极不稳定的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创业者心理上感知到风险,因此在创业之前会考虑是否存在风险[8]。自我效能感影响着农民工对于自身创业能力的自信心[9],因此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重要影响。

1.2.3 家庭因素 农民工返乡创业多表现为一种家庭集体行为,家庭因素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越雄厚,越能促进农民工回流,特别是增加了回流后创业的概率[10]。朱明芬[7]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人口和承包的耕地面积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都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钟王黎等[11]研究表明,亲戚朋友中创业人数与农民的创业意向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参考文献[7]观点相反,家庭总人口数、家庭收入情况与农民创业意向呈负相关关系。

1.2.4 外部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政府政策支持会显著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如创业技能培训、税收减免和创业信贷扶持的影响十分显著[10];行政机关办事效率、商事制度便捷程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文化氛围等有关系。其中,经济环境对创业行为影响较复杂,有研究证实在经济发展不好时,农民工收入降低反而更乐意选择创业[12]。

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民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案例分析

2.1 案例介绍

满仓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青铜峡市叶盛镇发展壮大。农场主是叶盛镇村民叶茂成。叶茂成曾外出打工,在打工期间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打工当地的创业氛围浓厚,很多富商都是农民工起家,其受到影响,逐渐萌发回乡创业的意念。

叶茂成发现宁夏的梨全来自外省,尤其是一种黄冠梨最为畅销,于是就去山西、河南、河北、新疆实地考察。判断宁夏受黄河水浇灌,土地肥沃适宜黄冠梨生长,于是流转该村及周边村农户的土地88.32 hm2,开办了家庭农场。主要通过引进、嫁接、芽接、换头等技术种植黄冠梨,并迅速占领当地市场。随着梨园产量不断增加,残次果的数量也在增加,他考虑到宁夏没有果醋品牌,于是就试验性对残次果进行深加工并取得成功。除此之外,还延长产业链,打造立体农业,水稻和鱼场养殖齐头并进。集中种植黄冠梨33.33 hm2,优质水稻53.33 hm2,2015年年收入达到268万元。叶茂成不仅自家的经济收入比以前翻番了,还带动了周边村的200多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2.2 案例分析

2.2.1 行为态度的影响 行为态度指个体对做某些事情喜欢或不喜欢程度的一个评价,包括内生态度和外生态度。内生态度指个体内心想要创业,其中,人格特质、责任感和兴趣取向是影响农民工内生态度的主要因素。通过访谈发现,农村闲置人口较多,农民收入来源少,而增加收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是家庭男主人的职责所在。叶茂成长期外出务工,见识了别人创业的成功案例,积累了产业资本,对创业持有乐观的心态;其具有不满足现状、喜欢冒险的兴趣取向,这些都使得叶茂成对创业持有更积极的评价和态度。

外生态度更多源于物质和精神的因素作用。创业可以带来财富显而易见,叶茂成一方面希望通过创业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回到家乡创业也可以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这些不但可以带来现实的物质回报,而且可以提高社会地位,满足精神需求。叶茂成坦言,在外出务工时发现很多富商都是农民工起家,自己却只是个打工仔,直接刺激了他创业的行为意愿,这也反映了他对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的认知,他坚信创业能带来社会地位的改变。

2.2.2 主观规范的影响 主观规范一般分为指令性规范和示范性规范。外界对创业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态度和评判会影响个体对是否采取该行为的认知,尤其是一些联系紧密的重要群体。通过访谈发现,叶茂成的妻子以及亲戚朋友对他创业有信心,给予他极大的支持;当地政府近年来也一直有宣传鼓励创业的政策,还有一些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案例示范。除此之外,舆论媒体对各种创业活动的正面報道也对想要创业的他起到引导作用。

示范性规范是指身边的成功创业经验给他人形成的示范和刺激效应。叶茂成外出打工发现很多成功商人都是农民工白手起家,这直接促使他萌发了创业意愿。外界舆论宣传又使他了解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案例,也增强了示范效应。

2.2.3 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 感知行为控制由内外部两个方面构成,它直接表现为个体感受到采取特定行为的容易和困难程度,进而直接影响个体行为意愿。内部控制指个体对自己采取特定行为的自信程度。叶茂成外出务工使得他的见识、思想超出一般农民工,而且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加之个人本身具有吃苦耐劳的特质,这些都使得他有信心做好创业。

叶盛镇具有肥沃的土地和便捷的交通,非常适宜果树生长,同时销售渠道容易构建。地方金融政策的扶持使叶茂成在拓展创业事业时可以获得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尤其是政府系统的技术指导又极大地增强了他创业的能力和信心。

3 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以往有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中大部分都关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但多为单一视角的探索性研究,侧重考察各独立解释变量对意愿的直接影响,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辨析不够,缺乏层次分明的整合研究。计划行为理论为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及产生机制研究构建了综合系统的研究框架,本研究基于该理论,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案例的剖析,构建了一个涵盖多要素、层次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图2)。

4 结论与启示

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提供的分析框架对返乡创业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态度、感知行为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决定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意愿的强弱,最终影响农民工是否采取返乡创业行为。故以往研究发现的影响因素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都可以用计划行为理论得到合理的解释,并且诸多影响因素得到了层次化、体系化的分类,作用路径更加明确,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意愿的决定机制得以构建。家属、亲人的鼓励、政府政策对返乡创业的引导、媒体不断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案例都会使农民工感受到一种“应该”返乡创业的压力,即指令性行为规范;整体区域创业氛围浓厚,不断接受到他人成功创业的信息,当返乡创业成为一种潮流,农民工也更可能采取从众行为,即示范性规范对行为意愿的增强作用。同时,农民工还会理性思考“能不能”的问题,创业支持政策、创业金融支持、技术培训指导等外部支持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注入了大量资源,增强农民工的信心。农民工本身的人力资本、打工经历、经济基础、以往的创业经验决定了其创业的能力,连同外部支持一起决定了农民工对展开返乡创业的信心和能力,使得农民工相信自己“能够”开展返乡创业。行为态度、感知行为规范、感知行为意愿分别决定了农民工“愿不愿”“该不该”“敢不敢”开展返乡创业行为,共同决定了农民工是否采取创业行为。

基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意愿的决定机制,若想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意愿,政府、社会、农民工个人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①政府可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优惠力度,建立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建立创业信息咨询平台,加强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对创业成功个体予以适当奖励等,来提升农民工对创业能力及创业氛围的感知。②农民工个人可通过打工、教育培训等多元渠道努力提升自身技能,尤其培养市场意识,注意财富积累,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不断增强自身的创业能力。③社会其他主体主要是金融机构可增加对农民工创业信贷投放,降低门槛;新闻媒体应加强舆论引导和信息传递;相关的教育、研究机构应加强对农民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地方与农村经济相关的龙头企业可发挥辐射带动效应,以外包、订单生产等形式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降低农民工创业风险。

参考文献:

[1] AJZEN I.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M].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1985.

[2] FISHBEIN M,AJZEN I. Belief,attitude,intention 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J].Philosophy & Rhetoric,1975,41(4):842-844.

[3]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4] ARMITAGE C J,CONNER M.Efficacy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A meta-analytic review[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1,40(4):471-499.

[5] 劉唐宇.福建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与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5):16-23.

[6] 朱红根,康兰媛.欠发达地区农民创业扩张意愿分析——基于江西省的调查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9):101-104.

[7] 朱明芬.农民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杭州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3):25-34.

[8] BLANCHFLOWER D G.Self-employment in OECD countries[J].Labour Economics,2000,5(7):471-505.

[9] 刘苓玲,徐 雷.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河南、山西、重庆的调查问卷[J].人口与经济,2012(6):33-38.

[10] 石智雷,谭 宇,吴海涛.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0(5):25-37,47.

[11] 钟王黎,郭红东.农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23-27.

[12] 朱红根,康兰媛,翁贞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1145个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0(5):38-47.

猜你喜欢
创业意愿计划行为理论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