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探究课堂有效性的课例研究

2018-12-29 09:20廖银欢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互动探究导学案有效性

廖银欢

摘 要:为提高互动探究课堂的有效性,开展了以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为教学内容的课例研究,聚焦于互动探究课堂的情境设疑、优化导学案的设计和提高探究积极性等方面,总结出提高互动探究课堂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动探究;有效性;导学案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师授生受”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实施“互动探究课堂”是在对新课改理念理解的基础上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四动”开展教学的课堂,旨在把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有效结合,体现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观,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互动探究课堂实施过程中优化导学案是实施的前提,优化课堂是保障,把握互动探究的度是桥梁,进行当堂训练是检测的镜子。下面以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為内容进行互动探究课堂有效性的讨论。

一、研究过程及发现

1.第一次课试教

(1)值得肯定的方面

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的“课前导学案”部分,对教学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能减轻课堂教学压力,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课堂上通过解决七个问题串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过程按“课前导学—课堂导学—当堂训练”的程序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按“独立学习—组内交流—组间展示”的程序进行,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并展示交流成果。教学中使用教具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2)问题发现及原因诊断

①缺少课堂导入部分,直接进入检查课前导学案的环节,缺少情境创设,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课前导学案的设计不够合理。课前导学案部分以填空题的形式展现,旨在落实“运动系统”“关节”“肌肉”等基本概念,但是这些填空题只是课本内容的照搬,学生通过自学在课本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缺少了思考的价值。这一环节的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实效性差。

③课堂导学案的问题设置缺乏连贯性。以问题形式开展课堂讨论,从而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问题之间的衔接缺少有机的结合,问题间的过渡不流畅使得每个问题都是独立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后却未能回归到主题。本环节教师让学生把七个问题全部讨论完再交流展示,学生讨论时间长而且效率低。

④使用木棍和细绳的教具展示肌肉附在不同的骨上,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但是缺乏真实的体验。

(3)改进建议

①增加课堂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②优化设计导学案,导学案的课前导学案部分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设置任务时,要给予学生思考和联想的空间。课堂导学案的问题编排要有逻辑性,增加问题间的过渡性讲解。

③使用实物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

2.第二次课改进

(1)课堂上的积极变化

①增加课前导入。展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并播放猎豹追捕猎物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运动是通过身体的哪个系统实现的?用图片和动物运动的视频引入新课,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从教学观察来看,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为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优化导学案的设计,让导学案也变得丰富多彩。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生预习部分——课前导学案,见下图。

使用思维导图编写导学案,以图片、丰富的色彩和较少的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和联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习也变得更加有趣。在回答“运动的完成只依赖于运动系统就可以了吗?”这个问题时,学生能直观地说出运动的完成要依靠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能根据图片的展示联想出各系统的主要功能,说出“运动的完成除了运动系统的参与,还要靠神经系统的支配,需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为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并且运走所产生的废物”。

③整合课堂教学环节,把握互动探究的度。第二次上课重新整理课堂探究的问题,削枝强干,把部分非重点问题删除掉,突出了重点内容,见下图。问题设置以“关节—肌肉—骨”为主线,最后总结运动中骨、关节和肌肉三者是如何配合完成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教师评价、纠正、补充”的程序进行,体现互动探究课堂的“四动”,即“生动、师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于简单的问题快速带过,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④充分利用实验,提高探究效率。在解决“肌肉的组成”“肌肉是如何附着在骨上的?”这两个探究问题时,给每个小组提供鸡翅解剖,让学生直观认识肌肉的结构和特点,思考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发现及改进意见

学生实验时间控制不够合理,耗时较长,从而影响了后面的练习时间。实验前教师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可让先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协助有困难的小组,从而节约实验时间。

二、思考

经过两次的教学实践和研讨,对于提高互动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1.情境设疑是提高“互动探究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巧妙的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或直观地呈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优化导学案的设计是提高“互动探究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导学案是“互动探究课堂”实施的一个载体,是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工具。课前导学案要让学生能通过自学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做到“先学后导”,保证学习的信心,还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课堂导学案要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供互动探究的问题,探究问题的量要控制,探究的度也要掌控,做到少而精。练习检测,是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试金石,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典型,要具有代表性。

3.保持探究的积极性是提高“互动探究课堂”的润滑剂

“互动探究课堂”中“互动”和“探究”是课堂的核心,生物课堂中,实验、与生活相关的事例等都是非常好的探究资源。教师还要巧妙设疑、创设情境,为学生探究搭建桥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为探究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王芳青.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例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5,31(9):27-29.

[2]陈启芳.“互动探究课堂”的结构、原则和实施策略探讨[J].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7,23(13).

[3]钟锡钊,赵伟桃.“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4(1):84-85.

注:本文是增城区“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思维导图式导学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ZC201641)”之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互动探究导学案有效性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电子白板“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