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备课与背课

2018-12-29 09:20何小霞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备课教师

何小霞

摘 要: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对于教学举足轻重。背课是指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背课是教师备课的前提,但教师备课不能以背课为最高标准。

关键词:教师;备课;背课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概括来讲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法则是讲知识的重要手段。熟知三者方能因材施教,教学得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备课方式、备课内容上进行变革。要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备课应备当下的教育热点、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心智水平、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的利用价值、教具的使用策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构建、学习方式的选择、师生问题的生成、教学活动的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语言的优化、学科作业的设计等,甚至还需要备学生的状态、教师的情绪,备气候的变迁等。很多时候,需要一课三备,第一次自己独立深入钻研;第二次参照别人的备课,取别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反复锤炼自己的备课内容;第三次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开展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当然备课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备课成为一门没有止境的艺术。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要使这45分钟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殚精竭虑地付出。

二、背课

背课不是指多看几次教材,把教材背熟就炉火纯青了。也不是指将教案背熟,将课前准备好的教学设计照本宣科,站在讲台上对着学生背书。

既然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活动,背课则首先需要“背学生”。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要熟知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知识现状、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等,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

二是要“背教材”。需要对教材烂熟于心。要讲一门课,不仅要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更要知道在备的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与这门课相关的科学、科技、人文、社会热点等。这样才能达到前后贯通并且激趣增效的效果。

三是要“背课标”。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熟知有关这门课程的课标和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一堂课该讲多少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四是要对自己使用的教具、多媒体等教辅用具的使用情况烂熟于心,才能应用起来得心应手。

五是要“背语言”。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的一环。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力求优美、灵动,富有表现力;具有启发性;富有激励性,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三、备课与背课

1.备课先背课

背课是备课的前奏,是备课的源泉,背课是“厚积”的过程,是备课的必要条件。

背课方能在备课时创新设计。熟悉教材,背熟课标,对学生对教具、多媒体了如指掌;在备课时便有材可用,有据可依,有规可循,得心应手。将这一系列材料装在脑子里,记在心上,在备课时方能做到呼之欲出,方能才思泉涌,方能创设出精妙的教学设计。

在背课中锤炼提升自我。教师背课的過程,其实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背教材、背学生、背课标等,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自我钻研的过程,锤炼、提升教学素养的过程。老师在背课的时候,往往能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学生”上,在背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感想往往就是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感想。如此一来,教师就会进一步思考怎样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思路。

2.精上课须背课

像于永正、魏书生、李镇西、贾志敏等,都是背课高手。课标清晰明了,篇篇课文都烂熟于心,使得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绝佳的语感、流畅的表达、敏锐的反应,调控课堂游刃有余,任何一节课都能倾情投入,上起课来如行云流水,把学生带进“物我两忘”的境界。

背好课能给学生信任感,有利于构建课堂。只有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牢记在心,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关注学生,才有足够的智慧和精力去处理课堂的生成资源,才能很好地构建课堂。背课有利于课堂灵感的产生和课堂亮点的形成。

3.避免背课的误区

背课过程中要预防不给课堂“意外”留机会。预防因为背课,因为对所有一切都太熟悉,束缚了课堂的灵性。背课是为了储备,因储备,用时可以信手拈来,课也因随处生景而丰富,充满灵气,富有弹性,从而让自己的课显现无限的张力。当然,无论怎么背课,实际的课堂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磕磕绊绊的灵动才是学习之真风景。

名师的每一节课,都应是无法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梁勇莉.教师有效备课的实践与思考[J].管理观察,2014(16):161-162.

[2]任利那.带着学生走向教材[J].中小学教学,2015(8).

[3]訾秀玲.新课程理念下:浅谈备课的基本要求[J].中华少年,2016(11):229-230.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备课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孩子刚入学,父母咋“备课”?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