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light”见深意

2019-01-02 02:04李易非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西班牙小说

李易非

摘    要: 阿德莱达·加西亚·莫拉雷是西班牙女性作家的代表,其作品《南方》引起很大反响。此作,通篇是她写给父亲的一封长信。表面上看,内容没有新奇之处,只是按照时间的推演。但这个短篇,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盛行一时的“light”文学,反映了当时西班牙小说界具有代表性的创作样式。

关键词: 西班牙    小说    《南方》

在民主化变革之后的西班牙,一大批女性作家的崭露头角为文艺界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她们的创作因视角独特而别具魅力,其中,阿德莱达·加西亚·莫拉雷斯便是代表。她于1945年出生于巴达霍斯市,曾经在塞维利亚学习哲学与文艺创作,学生时代就参加了名为“Esperpento”的独立戏剧表演团体。随后移居马德里,并毕业于西班牙国家电影学院编剧专业。以1981年小说《群岛》的发表为标志,莫拉雷斯开始登上风云际会的西班牙文坛,这部作品为她赢得了“芝麻”文学奖。两年后,她的小说《南方》(包括两个短篇,《南方》与《贝内》)在读者及评论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后来由著名导演维克特·埃里克将小说搬上银幕。莫拉雷斯迅速成为西班牙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其后又发表了一系列作品,1985年《美人鱼的沉默》一书获得安娜格兰玛出版社评选的“埃拉德”小说奖。此外,她还因为出色的创作水平被第16日报社授予“伊卡多”文学奖,莫拉雷斯是现代西班牙作品被译成外文最多的作家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连续发表的三本小说,《吸血鬼的逻辑》《埃克特的女人们》及《阿该达姨妈》进一步巩固了她作为当代女作家代表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南方》进行分析,让我们感受她的创作魅力。

这篇小说篇幅较为短小,由两个独立的故事《南方》和《贝内》组成。本文着重思考第一篇《南方》。小说看起来是一名女子的回忆录,以对话体的口吻写作,通篇就是她写给父亲的一封长信。内容表面上也没有新奇之处,只是按照时间的推演,叙述了“我”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作品开篇提到女子要去拜访父亲的墓地,拉开回忆的大幕:阿德里亚娜与父母一家人生活在偏远的、环境极度封闭的郊外,在母亲、佣人阿古斯蒂娜及何塞法眼中,父亲拉斐尔是一个不正常的人:脾气古怪,自我封闭,可是在幼年的阿德里亚娜看来,父亲却与她心心相印,很有默契,因为她也由于性格乖张被别人排挤,视为异类:孩子极为调皮,生性暴戾,喜欢搞恶作剧,甚至放火烧了同伴的头发,是典型的“不良少年”。

这是有原因的:拉斐尔不允许孩子上学,把她一人关在家中,没有人和她说话,“沉默”与“孤独”成了孩子的伙伴,她的心智发育受到了极大影响,她很孤独,在最需要陪伴的童年得不到关怀,心中唯一感到亲近的就是父亲,只有父亲才信任自己并且给予慰藉。更重要的是,父亲有一门绝技,就是使用钟摆可以找到有水源的地方,这个奇异的功能和物件极大地激发了幼年阿德里亚娜的好奇心;父女之间的关系很奇特,整日的相处终究使他们之间慢慢衍生出一种情愫,甚至是一种超越了亲情的乱伦情感:父亲将最神秘的钟摆之术传授给女儿,她成功地在众人面前表演,阿德里亚娜也在父亲那儿找寻到安全感。她习惯了父亲强加给这个家庭的沉默与孤单,甚至从中寻找到幸福。

时光匆匆飞逝,孩子渐渐长大,这时有了转折。当父亲某次从塞维利亚归来之后,越发沉默与孤僻,甚至不和女儿说话,他终于同意阿德里亚娜去上学,她也第一次领了圣餐,遭受打击的父亲无心再束缚孩子的情感,不得不面对现实,放手让她与外面的世界接触,“无泉之水”遇到了甘霖,慢慢融入群体生活中的阿德里亚娜体会到父亲不能给予她的另一种感觉。她结交朋友,并学会与人沟通,长大成人的女孩有了许多追求者,而日益苍老的父亲却仍然是那样封闭:心中仿佛充满无尽痛苦,却一语不发;妈妈道出了实情,若不是对女儿的那份依恋尚存,他可能早就自杀了。可是青春期的少年是叛逆而躁动的,阿德里亚娜开始学会对父亲说“不”,拒绝效仿父亲与世隔绝的生活,并试图改变父亲的状态,引导父亲走出自闭的空间,可是拉斐尔却不能接受。在一次争执之后,父亲动手打了女儿,这一巴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绝望,斩断了唯一眷念的情愫,成了“最后一根稻草”,拉斐尔不久就死去了。

他的死对母亲和其他人来说似乎毫无影响,他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阿德里亚娜久久不能平静,父亲总是说痛苦从四面八方将他包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父亲与克劳迪亚·瓦耶的通信女儿早就知道,這个生活在塞维利亚的女人是什么角色?阿德里亚娜决定去那座位于西班牙南方的城市仔细调查。她来到了祖母位于塞维利亚的老宅院,发现了三封往日的书信,于是真相大白:这是拉斐尔与克劳迪亚这对苦命鸳鸯的情书,故事并不稀奇,相爱的恋人被拆散,虽然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阿德里亚娜一番话点明要义:“只存在于可能空间而无法成为现实的幻景永远是最美好的。”虽然家乡人对这段爱情故事不屑一提,她仍然决定拜访克劳迪亚·瓦耶,却意外遇见了克劳迪亚与拉斐尔的儿子米盖尔,多年来母子相依为命,懦弱的情人无法给他们娘俩名分,只是把自己隔绝起来消极避世,大家都成了受害者。瓦耶嘴上告诉孩子父亲已死,在信中也提出与拉斐尔绝交,但是那根本不是她的本意,女孩对他们的遭遇很是同情又无力改变,最后只好在拉斐尔的日记中写下了“我也爱你”。回想当初,无法改变命运的父亲将阿德里亚娜视为唯一的财富,想要控制她,不允许她背叛自己,把她当作情感的寄托;可是与社会有了接触的女孩却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想延续父亲那消极的态度,而是要努力创造幸福的生活,文章的最后她与父亲——实际上是与那种封闭与隔绝做了永远的告别。

作者重点刻画了父亲拉斐尔这个形象,这个影子一般的人物其实是作品的主人公,虽然开头点明他已经不在人世,而且我们看到的确实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子:自我封闭,把自己关在房间,唯一乐于鼓捣的还是神秘的钟摆,断绝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唯一的情感寄托便是女儿阿德里亚娜,但是他的影响却清晰可见,在少女阿德里亚娜的心里打上性格的烙印,用令人窒息的封闭与沉默压抑着女孩的心灵,使孤单成为一种习惯,让女孩变得故步自封。拉斐尔的目的是维持父女之间那超越伦常的情感,他要彻底控制阿德里亚娜,不让她与外面的世界有任何接触,确保她在感情上只能依恋自己,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女儿的长大让他感到极大的威胁,女儿的成熟让他感到深深的不安,女儿的叛逆让他愤怒不已,而女儿逐步变成正常人让他对生活绝望。

这是一个充满感伤和忧虑的人物。生活的挫折与爱情的失落磨灭了他的意志,懦弱的性格加剧了他的孤僻和自我封闭,他是个苦大仇深的形象,每天不是叹息就是寡言,心里总是感觉痛苦无处不在,而且试图让女儿习惯这种状态。究竟是什么让一个中年男子变成这样呢?主要因为多舛的命运和脆弱的性格。可以想见这是个多情又敏感的人,他喜欢克劳迪亚,却无法与情人生活在一起,虽然努力却没有结果,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他清高骄傲,瞧不起任何人,可是生活的挫折却让他失魂落魄,终日无所事事又不愿意正视现实;这是个怯懦可怜的人,把女儿视为财富,教女儿神秘的钟摆魔法,女儿学会后便迫不及待地到别人面前显摆;可是这样貌似有本事的人却不敢正视女儿的成长,生怕她翅膀硬了就会飞跑,最终女儿过上了正常生活,并反过来想要影响和改变父亲,拉斐尔无法忍受,打了女儿,其实这时候他的心在滴血,不久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拉斐尔是文章力图塑造的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个敏感而脆弱的存在。但是作品并不局限于此,而是透过他表达对这样一个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怀,反映生活中具有同样性格特质的那个群体。作品并没有涉及太多社会背景,时空也没有明确定位,重点是描绘主人公个体情感的创伤及这一点对其行为的影响,

我认为《南方》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盛行一时的“light”文学,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班牙小说界具有代表性的是创作样式,在那十几年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达到顶峰。上文提到过的安娜格兰玛出版社曾经出版过类似风格作品的名录,这些作品往往篇幅短小,内容上不涉及重大主题或社会变革,更多地关注人的命运和性格特征,被贴上“light”的标签。恩里克·比拉-马塔斯曾经撰写过《轻便文学的简明历史》,将这类文学纳入后现代主义范畴之内。毋庸讳言,这些作品某种程度上回避了社会现实,创作者显得没有任何雄心壮志,而是颇有一些小资情调,不写政治、经济这些宏观的話题,显得很生活化。其实,这种潮流与当时西班牙的社会发展是相关联的。经历了民主化过渡之后,西班牙经济迅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于残酷的内战或者佛朗哥专政这类过于严肃的话题不愿过多提及,大是大非问题在当时不再显得那么重要。所以轻文学才能盛行一时,恰恰迎合了受众的心理,或描绘一些异国的风情,或谈论一些风月的爱恋,或讲述一些百姓的故事,没有太多所谓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但我们不能否认它也是文学发展的一种方向,其中当然不乏精品。

这里引出了故事的主题,为什么叫做《南方》,我觉得有几层含义:塞维利亚位于西班牙南方,气候温暖,充满阳光,那里有父亲炽热的爱情、有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再也不是那个封闭的空间、冰冷的孤单和寂寞的世界;满怀理想却遭遇现实无情打击的拉斐尔,时刻都想回到象征幸福的南方,即使人不能去,心也要向往之,因为他总是坚信南方是象征幸福的方向,所以他时刻把玩着神奇的钟摆,就像指南针一般;更广义地看,走向南方,就会发现一个乌托邦似的理想世界,在那里现实的种种阴霾被一扫而空,拉斐尔的情伤可以得到医治,冰冷的内心可以重新获得光明与暖意,恢复正常的生活,这正是阿德里亚娜德美好心愿,赋予小说浓厚的象征意义。文章结尾阿德里亚娜与父亲的影子作别,其实就是坚定了要过正常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的信念。虽然刻画的是一个精神崩溃的主人公,但是小说却不消极,更不是宣扬没落或绝望,而是给人以信念和追求,鼓励人们追求幸福,所以我们透过表面选题的“light”,能够发现其实《南方》是有着深刻含义的佳作。

参考文献:

[1]王军.论当代西班牙女性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1).

[2]翁妙玮.讽喻、哀悼及童年回忆——西班牙小说和同名影片《南方》[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04).

猜你喜欢
西班牙小说
西班牙(三)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明代围棋与小说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