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妊娠期女性肝损伤1例

2019-01-03 17:35吕锦珍杨大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洛韦淤积胆汁

吕锦珍 杨大国 王 欣

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肝病科(广东 深圳, 518116)

巨细胞病毒(CMV)是引起人类病毒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可以引起发热、肺炎、肝炎、脑炎、脊髓炎、肠炎、葡萄膜炎、视网膜炎、神经病变,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死亡[1]。CMV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对于免疫相对健全的无器质性疾病的年轻人较少见。我科最近收治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合并成人CMV感染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4岁,因“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10年,乏力、恶心4d”,于2018年9月4日收入院。患者10年前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于2008年左右开始口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2013年自行停用抗病毒药物,后未定期复查。4d前患者自觉乏力、恶心不适,2018年9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77.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61.2U/L,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HBV DNA)>1.70×108IU/ml;予替诺福韦(300mg,qd)抗乙型肝炎病毒和复方甘草酸苷护肝,后因服药后恶心呕吐不适自行停药。入院症见:精神一般,乏力,恶心不适,无腹胀腹痛,无皮肤瘙痒,无发热,无身目黄染,纳眠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增加约5kg。末次月经: 2018年1月2日。体格检查:T 36.0℃,P 75次/min,R 19次/min,BP 107/59 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未见皮下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氏征(-) 。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自身免疫抗体、EB 病毒 DNA、艾滋病病毒+梅毒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均未见异常。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G(+);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G(+)。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病毒e抗体(HBeAb) 0.003COI,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 0.007COI,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251.000IU/mL。HBV DNA>1.70×108IU/ml。甲胎蛋白(AFP) 420.90IU/ml。腹部彩超提示: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2018年9月10日查CMV-lgC>500,开始针对CMV感染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 25 d 后患者肝功能正常后出院,于2018年10月18日顺产一体重为3.75kg健康男婴,Apgar评分10分,胎儿各脏器发育完善。

2 讨论

CMV是常见的新生儿感染病毒,以先天性感染和围生期感染较为多见。常表现出多器官受损,婴儿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都会遭受损害,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有学者调查显示,育龄妇女血清抗CMV-IgG阳性率为71.65%,提示我国育龄妇女大多数感染过人CMV[2]。据统计,在欧美新生儿人CMV先天感染率为0.2%~2.2%,其中出生时即有症状者占10%~15%,无症状的婴儿中有10%~15%遗留后遗症,如智力迟缓、耳聋和视力损害[3]。

CMV对妊娠期女性可能产生以下后果:(1)胆汁酸(TBA)升高导致流产。有研究指出,一方面,母体高TBA可影响胎盘组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升高,影响妊娠;同时也会刺激平滑肌蠕动,造成早产等不良后果[4]。另一方面。母体高TBA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影响胎儿胰腺分泌功能,导致血糖素分泌水平增加;也会通过细胞毒作用影响细胞能量代谢,导致血流灌注不足和细胞凋亡坏死,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胎等不良情况[5]。孕中期及孕晚期属于雌激素波动幅度最大阶段,但在此阶段,胆盐代谢出现障碍,影响肝细胞功能,进而产生血清TBA异常升高、肝功能指标异常,导致胎盘血运阻力过大、血运减少, 不利于胎儿正常生长发育[6]。妊娠中晚期,胎儿肝脏内合成的胆汁酸可由胎盘转运到母体,若此过程发生异常就会导致胆汁酸在胎儿体内蓄积,从而可减少胎盘的血流量,影响胎儿的供氧[7]。(2)出现胆汁淤积症甚至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人CMV 在一般人群中可引起急性、慢性肝炎,甚至引起暴发性肝炎及肝硬化。CMV 肝炎易发生胆汁淤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的机会更多。早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后期易出现黄疸[8]。CMV 引起肝胆损害的机制颇为复杂,一般认为CMV在人体内首先侵犯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炎症反应,继而损害胆管,肝细胞损害与胆管上皮细胞损害同时进行,造成肝细胞坏死和汇管区及边缘胆小管增生、胆管上皮细胞炎症、CMV 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进而胆管腔狭窄,胆汁淤积[9]。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病情判断应当包括: 发病孕周、瘙痒程度、生化指标最高值和治疗是否有效等,但至今无具体标准。

本例患者治疗体会:CMV治疗首选为更昔洛韦,因我院暂缺更昔洛韦,予阿昔洛韦替换。阿昔洛韦与更昔洛韦化学结构相似、功能相似,均能抗CMV。更昔洛韦在动物实验中有致畸、致癌、免疫抑制作用和生殖系统毒性,故对妊娠期患者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用药。阿昔洛韦能通过胎盘,但动物实验证实其对胚胎发育无影响。阿昔洛韦在抑制病毒复制和中止病毒对肝脏损伤方面的作用明显,但是不能有效的解决胆酸和继发的免疫紊乱对肝细胞的损伤,所以临床中我们加用泼尼松片口服。泼尼松片可减轻胆管炎症,妊娠期妇女使用可加重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体重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增加,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本例患者为妊娠晚期妇女,出院后顺产一体重3.75kg健康男婴,Apgar评分10分,胎儿各脏器发育完善。考虑小剂量泼尼松片对妊娠晚期及围产期胎儿可能无影响,但临床中尚需要更多例子来验证这一假设。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难治性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尤其是出现高黄疸,高TBA时,应考虑是否合并CMV感染。

猜你喜欢
洛韦淤积胆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盐酸缬更昔洛韦片万赛维的属性剖析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水库运行管理方式对水库积淤的影响研究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