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内涵辨析、深层动因和践行路径

2019-01-03 00:57马云龙
理论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和统领作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厘清其基本内涵、把握其科学要义,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之源、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以及当前面临的时代问题出发全面考察其深层动因。新时代要有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坚定政治信仰,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提高政治能力;净化党内政治环境,培育良好政治生态。

关键词: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全面领导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9)12-0051-07

作者简介:马云龙(1994-),男,山东淄博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博士,研究方向:执政党理论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站在政治建设的高度上解决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1],提出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一系列科学论述,形成了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相对系统完整的理论。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全面深入地认识其深层动因、怎样在新时代管党治党的实践中科学推动党的政治建设落地生根?科学系统地回答这三个问题,是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大要求的基本前提。

一、科学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

“党的政治建设”属于“政治建设”的范畴,科学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涵就要从全面准确地理解“政治建设”这一内涵深刻、要素丰富的庞大概念入手。然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政治建设”却存在误解:一是给“政治建设”打上极“左”的标签,认为“政治建设”就是要否定党的中心工作,对“政治建设”讳莫如深;二是对“政治建设”这一概念缺乏明确的界定,在理解阐述这一问题时经常陷入孤立片面和语焉不详的窘境。但事实上,政治建设并非“左”的产物,它是我们党探索自身建设规律和治国理政规律的总结;政治建设也绝非模糊的抽象空谈,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和具体的构成要素。总体来看,政治建设包括国家的政治建设和政党的政治建设两个层面。

国家的政治建设是国家从传统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政治系统的重新建构,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推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的关键要素。从国家层面来看,政治建设就是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机制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这一概念既体现了国家建设现代化的目标导向,即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升,又突出了国家现代化的动力来源,即党对国家的领导和治理。具体来看,国家的政治建设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其一,坚持和巩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切实保证党的领导覆盖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领域、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过程;其二,坚定不移地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点推进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其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行政体制改革推向更深层次,积极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好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辅助作用;其四,提升法治观念,将“全面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坚持和巩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作为推动国家政治建设的动力之源,是政治建设在国家层面上的内核与根本。

政党层面上的政治建设主要是指政党作为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为夺取政权、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而从根本上进行的自我建设,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大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和执政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党的政治建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灵活性和吸收有益经验的包容性,其基本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至今已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从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的关系来看,党的政治建设深深融入其他建设之中,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的统领要素,是党在其他领域的建设顺利开展的政治保证;从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身内容来看,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强化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等要义,反映了党的奋斗目标、道路方向、科层关系、纪律保证和文化保障。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其基本内涵就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其一,从政治建设的地位来看,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政治建设对其他建设的统领作用;其二,从党的奋斗目标来看,就是要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政治教育,强化政治意识,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能力,使全党坚定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其三,从党的道路方向来看,就是要严格遵循党的政治路线,贯彻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确保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道路和政治方向前进;其四,从党内科层关系来看,就是要重视领袖的核心地位、突出“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强调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要重点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突出其政治功能;其五,从党的纪律保证来看,就是要求全体党员自觉尊崇党章,做到挺纪在前不逾矩,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党内监督体系,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政治监督;其六,从党的文化保障来看,就是要重视党内文化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政治建设和国家政治建设之间存在明显分野,它们的侧重领域截然不同。党的政治建设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又存在密切联系,在党是领导一切的最高政治力量的前提下,党的自身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国家政治建设的成效。

二、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层动因

(一)理论维度: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之源

政党是特定阶级为实现自身政治目标而围绕共同的政治纲领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政治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虽然马列经典著作家们没有提出“政治建设”这个概念,但他们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實践时却早已把政治建设作为解放全人类的根本手段,并将政治斗争的经验不断升华为科学理论,以此指导新的革命斗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注重政治上的建设而立,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之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点聚焦在制定和完善党的纲领上,他们认为党的纲领包含了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党的政治主张,展示了党的政治形象,是党的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因此,无产阶级在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时必须有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作为政治保障。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党的纲领对巩固无产阶级政治立场、保证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给威廉·白拉克的信》中写到:“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2]355恩格斯曾在给伯恩施坦的信中写到:“如果建立一个没有纲领的党,一个谁都可以参加的党,那么这就不成其为党了。”[3]210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准确判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正确衡量无产阶级的运动水平,科学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运动中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和终极奋斗理想,这就构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首个政治纲领。

列宁十分重视从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他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4]408列宁将俄国革命实际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有益成果相结合,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一,列宁在同党内存在的修正主义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时特别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要坚持党的领导。“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的覺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 [5]353,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进组成部分,是领导国家一切工作的政治力量。同时,他特别重视对党中央和领袖人物权威的维护,他指出“谁要是因为俄共(布)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就否定权威,削弱党的领导,谁就是无政府主义的支持者”[6]327,在党内只有做到“千百人的意志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5]107才能真正维护领袖的权威。其二,列宁将严格的党内纪律和民主集中制视为增强党的力量、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和创造良好党内政治环境的有效手段,为此,他强调:“全体党员不分上下都必须无例外和无条件地承认党的纪律”[7]202,俄共(布)“要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制”[8]325。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之源,是指导我们党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历史维度: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辉煌胜利的政治保障和重要法宝,虽然直到十三届七中全会时我们党才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概念,但事实上我们党对政治建设的探索实践早已覆盖了党的自身建设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党的活动的全过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把完善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以及反对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加强党内政治教育作为主要着力点。

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确立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高奋斗目标和“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为真正之民主共和国”的阶段性任务。高低纲领的提出为处于幼年时期的党确立了正确的政治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批评了 “军事好,政治自然会好”[9]79的单纯的军事观点,提出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指出“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和“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是实现党内同志“政治化实际化”的有效方法,坚定了党和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巩固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1939年,毛泽东在论述无产阶级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责任时强调要加强无产阶级政治对各革命阶级实行政治领导的重要任务。在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经验和教训时,毛泽东提出了“党的建设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10]605的重要论断,强调了党的政治路线对党的事业的重大意义,科学揭示了党的政治路线与党的建设的内在联系。1945年,刘少奇同志在中共七大上批评党内某些同志在政治上的软弱与盲目性,总结了毛泽东的科学党建思想,指出着重“从政治上建党”是我们党取得极大进步与成功的原因所在。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政治工作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统领作用,强调政治工作和生产工作相结合,在生产和发展中抓党的政治工作成为这一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特征。

毛泽东在指导农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特别强调政治工作的根本性和统领性,他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1]449,把加强政治工作作为提升经济工作的基本动力。在处理政治工作和具体生产工作的关系上,毛泽东认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12]351,政治与业务不可割裂,对只讲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建设的错误倾向要进行彻底批判。此外,毛泽东还准确把握“政治”这一概念的时代性特征,认为“政治”一词的涵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丰富发展。为适应物质生产资料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也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思想领域中的政治改造,提出了“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2]226的著名论断,动员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建设中。

3改革开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党内部分人员在思想上放松了警惕,有些党员受不良风气影响,出现了思想滑坡。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体现在面对各种危险挑战之时的“讲政治”上。

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和分析问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13]179,强调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号召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要立足政治全局来考虑问题,明确提出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14]166的要求,为改革开放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立了良好的开端。

江泽民明确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他将“政治”的主要内容界定为“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15]457,并指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 [15]458江泽民强调“清谈政治,误党误国”[16]114,我们党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不能只喊空头口号,要将讲政治具体化,把讲政治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将其贯穿于各行各业和各项工作中。为解决党内存在的政治意识淡薄问题,提高干部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敏锐性,江泽民在党内发起了一场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题的党性党风教育。

胡锦涛强调领导干部应当成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表率”,讲政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并指出:“政治素质是头等重要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在政治上很坚强。”[17]要求领导干部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我们党98年的光辉历史证明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攻坚克难、发展壮大的政治保障,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对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三)现实维度: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 [1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政治建设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党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政治”这个根源来解决管党治党的“宽松软”,将政治建设的经验制度化规范化,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提供基本遵循;我们党注重加强党内教育,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要求全党认真学习主题教育的经验成果,使全党的政治信仰更加坚定、“四个意识”更为巩固;强调“两个维护”,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证令行禁止,党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极大提升,党的全面领导明显增强;着力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政治建设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党内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命题依旧存在理论上的模糊和实践上的偏差。在理论上,思想之迷雾仍未能廓清,有些人依旧将“政治”等同于极“左”,似乎强调“讲政治”就是要重走过去极“左”的错误路线,就是要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否定改革开放。在实践上,行动之标尺仍未能对准,有些人在面对物質利益的诱惑时一再突破政治底线,导致自身政治立场摇摆、政治方向偏航;有的人在各种敌对势力否定党的领导、抹黑党的历史时患上了“政治麻痹症”,不仅不能坚持原则勇于亮剑,反而有意淡化政治、不讲政治,出现了听之任之甚至是随声附和的现象。党内的一些

现实情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祛除党内顽疾沉疴的治本之策,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有力武器。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践行路径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为根本,以坚定政治信仰、把准政治方向为保障,以夯实政治根基、提高政治能力为关键,以净化党内政治环境、涵养良好政治生态为基础。

(一)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加强党的政治领导

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坚决落实“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努力方向,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高的政治原则,在党的所有领导方式中,政治领导是党发挥领导作用最普遍最突出的领域,是党最为核心的领导,必须将其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

其一,坚决落实“两个维护” 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指出:“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19]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就要使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反对“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不断增强全体党员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确保全体党员自觉对标中央,始终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建立健全保障“两个维护”贯彻落实的督促机制和问责机制,确保全党毫不动摇、不折不扣地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地抵制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和“伪忠诚”。

其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要求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要以科学严密的制度作为保障,要在研究制定党领导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重要工作的党内法规上下“硬功夫”,不断健全党中央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地方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规定。同时,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载入各类部门和各种性质组织的章程中,确保各部门各组织始终在党的领导下独立有序地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要正确认识党的领导的重点所在,在把握方向和谋划大局上着重发力;要将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领导制度和群众路线这一基本领导方法贯穿党的领导的始终,善于通过调动全党和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汲取智慧、凝集力量;要坚持依法执政这一基本领导方式,强化法治思维,推进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一体化建设,使党的全部活动都能于规有依、于法有据。

(二)坚定政治信仰,把准政治方向

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根基,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保证。政治信仰动摇,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就会变质;政治方向偏航,我们党的宏伟蓝图就会落空。因此,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定信仰之“根”、把好政治方向之“舵”。

其一,坚定政治信仰、把准政治方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披荆斩棘、克艰越阻的科学理论的集中概括,必须将其作为武装全党的锐利思想武器。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提高党员的学习自觉和学习效率,努力使全体党员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让全体党员真正牢筑信仰之基、净化精神之“魂”。

其二,坚定政治信仰、把准政治方向要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集中反映了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是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就要毫不动摇地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堅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有机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确保始终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制定大政方针、重大战略部署,为实现政治目标、完成政治使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障。

(三)夯实政治根基,提高政治能力

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党的事业依赖于党员干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紧紧扣住民心、提高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作为关键环节。

其一,坚决站稳政治立场。政治立场事关根本,拥有稳固的政治立场是对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党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是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的有机统一。站稳政治立场,就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贯穿于政治活动的全过程,既要使全体党员积极拥护党的纲领,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党的纪律,以党的方向定位自身方向,以党的意志引领自身意志,确保始终做到与党同心同德;又要使全体党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自己的现实任务和使命,把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懈追求。

其二,提高党组织政治能力。党组织政治能力主要指我们党通过自身的组织彰显自身政治属性、发挥政治功能的能力,党组织政治能力的提高包括我们党自身政治性质的强化和党组织对其他组织、机构的政治领导的加强。首先,各级党组织要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党中央要紧紧围绕核心,不断强化领导权威,充分发挥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用。地方党委应在中央和上级组织的领导下,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全面领导本地区的发展工作,全面负责本地区的党建工作。党的基层组织要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将自身组织力的提升作为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党支部和党组也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其次,提高党组织政治能力要不断强化党组织对国家机关、群团组织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引导,使国家机关彰显其政治属性、群团组织发挥其政治作用、国有企事业单位强化其政治导向。

其三,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本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10]526,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做到政治清醒,不断提升站稳政治立场、找准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原则的本领,确保始终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在面对各种风险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要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将政治问题的诱因扼杀于萌芽之中,防止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风险,不断提高准确预判风险、妥善处置风险、科学预防风险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历练高超的政治本领。

(四)净化党内政治环境,培育良好政治生态

培育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永恒的课题,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党的肌体健康,必须把净化党内政治环境、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作为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党内政治生态极易遭到破坏,如果对党内存在的“肌肤之疾”和“腠理之恙”治理不力或放任不管,就会导致党内政治生态安全受到挑战,就会导致我们党弊病丛生,进而引发社会生态恶化和群众信任危机,甚至会使整个政治生态系统彻底崩溃。因此,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要防微杜渐,要从根本上转变过去长期存在的“先污染,后保护”和“边污染,边治理”的错误思想观念,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必须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决心来积极治理。

其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培育良好政治生态的必要前提,要着力克服党内生活中弱化政治的不良倾向,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努力在党内形成“六有政治局面”。党内政治文化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被党内成员普遍接受的、较为稳定的对党员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的总和,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要加强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和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念,不断厚培政治生态的文化土壤。

其二,在选人用人中突出政治标准的决定作用。选人用人导向是衡量政治生态优良程度的重要标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拔任用干部。要把政治标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标准,严把选人用人的“政治关”,注重考查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能力和政治担当,重点选拔任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严肃处理任人唯亲、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违反党的纪律的现象,对“带病提拔”的干部实行严格的倒查。

其三,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葆清廉政治本色。政治纪律作为党最根本的纪律,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要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的政治纪律,教育党员对党忠诚,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容许各行其是、搞自由主义。要严肃处理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重点查处“七个有之”问题,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五个必须”,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坚决防止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等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要把坚决反对腐败作为培育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任务,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反腐原则,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善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不同情节的问题。要把制度威慑、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相结合,既要通过科学的制度从根源上切断利益输送链条、发挥长效震慑作用,又要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断锤炼其党性提升其境界,同时,还要关心干部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干部要给予适当帮助,以此保证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必腐、不想腐,从而永葆共产党人清廉的政治本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恩格斯与伯恩斯坦通信集[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期林业企业政工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怎样清除政治生态中的“雾霾”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从《论十大关系》看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