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山居笔记

2019-01-03 06:55张琳
中国国家旅游 2019年11期
关键词:青溪青川县青川

张琳

解读两千多午前的墨迹

青川历史悠久。西周武王姬发元年(公元前1046年),巴中先民建立氐族侯国“斮”,东周烈王姬喜八年(公元前368年),开明氏的蜀国灭了斮国,后设藩属国苴国,青川即位于斮国和苴国境内。先秦时,秦惠王赢驷派张仪等人带领军队走石牛道灭了蜀国,置蜀郡,青川县正位于秦都咸阳至蜀郡成都的大道上。唐代,因“其水(指青竹江)清美”而得縣名“清川”。

乔庄镇是青川县政府所在地,1979年1月,一个叫王文聪的农民在镇上的郝家坪建造房屋时,在地下发现了一具厚实的棺木,撬开木板,里面有一些陶、铜残片,一个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战国墓葬群就此被发现。

经过大约$半的发掘整理,郝家坪古墓群共清理出72座墓葬,出土了177件漆器、124件陶器、58件铜器和50件竹木器。这些墓葬的主人是楚人,墓中的棺椁、白膏泥充填物、随葬器物都带有楚文化的特征。四川境内发现的同一历史时期的墓葬多属巴蜀先民,而青川这一墓葬群却是楚人墓,说明早在2300多年前,青川附近区域存在一个移民通道,是先秦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交汇之地。

在50号墓内出土了两件木牍,其中—件长46厘米,宽3.5厘米,厚0.5厘米,已经不能辨别是否有文字;另—件长46厘米,宽2.5厘米,厚0.4厘米,两面均写有文字,共计150余字,记录的是先秦灭蜀7年之后,即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命令丞相甘茂等人修订并颁布关于保护土地、维护桥梁等方面的律令,是战国晚期秦国开拓疆土的重要证据之一。

这件木牍上的文字,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隶书墨迹,处于隶变的初期阶段,“书法流畅,率意而不呆板,结体错落有致,并有篆籀遗韵”。中国早期书体经历了从金文、篆书、隶书到楷书的演变,青川木牍呈现出的篆法隶势,为研究中国书法史提供了可靠的史料。

青川战国墓葬群2002年被列为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探明的墓葬有150多座。2010年,在青川县乔庄中学教学楼的施工现场又发现了16座战国时代的古墓,与郝家坪战国墓葬群属于同一时期,据说现在乔庄中学的地下可能还藏有未被发掘的古墓。

青川木牍的原件现存于成都的四川省博物馆,青川县城以老城区为核心,打造了一座战国木牍文化生态园,包括郝家坪战国墓葬群、青川县博物馆等景观,可以看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薅草锣鼓及耍牛灯、山歌 《二面麻柳叶》等民俗表演。

探寻川此的繁华往事

青川自古便位于秦岭通往巴蜀大地的要道上,许多知名历史人物曾在这里轮番登场,其中三国时期尤为喧嚣热闹,如今人们仍能隐约触摸到那时留下的印记,在幽深的历史隧道中闪着光。

三国经典

青川地处横断山区边缘,青溪古城就位于县城以西59公里的群山中。这是一座格局完整的城池.围着一整圈的城墙,四圈开有城门,爬上城楼.除了感觉视野开阔,也能立刻意识到这座城池的战略意义——它坐落于山区中难得的一片开阔谷地.正北面的群山中,就隐藏着那条曾经改变三国格局的蜀道——阴平道。

阴平道并非官道,却大名鼎鼎。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偷渡阴平”的故事,魏将邓艾巧渡阴平道偷袭蜀军,是曹魏灭亡蜀汉时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国志·邓艾传》记载,公元263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运粮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邓艾带兵讨伐蜀国,被蜀国将领堵在剑门关以北,久攻不下,于是他回军阴平郡,通过山间的百里小道到达江油关后南下,直抵成都。

阴平古道的起点位于甘肃文县鸪衣坝,翻过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抵达终点——四川平武县南坝镇江油关,全长约265公里,大致相当于三国时期的705里(如今的1华里约合三国时期的1.33里),这样算来,阴平古道长705里,正好与《三国志》中记载的“七百余里”相吻合,其中相当长的一部分位于青川县境内。

阴平道上至今仍有不少古迹可循,同时它也是一条“活着的古道”,青川本地人和山那边甘肃文县的乡民仍然可以顺着这条古道往返两地,探亲访友,单程要走上几个小时。

民族风情

当年蜀汉政权站稳脚跟后,开始在阴平道上兴建军事工程,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蜀汉政权在青溪设县,委托诸葛亮的参军廖化在此戍守,开垦屯田,发展生产。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青溪设立“青川守御千户所”,“千户所”是当时重兵驻守的大兵营,驻军拓展城池,筑起砖墙,奠立了古城的基本格局。当时青溪已不再是边城,物质的繁荣带动了阴平古遭的发展.青溪转而成为商贸重镇.南北各地的货物都在这里汇聚。

明正统元年(1436年),一个叫黑奎的回族人带领族人移居到今青川县前进乡黑家河一带,明万历年间,又有马、锁、赵、黑四个姓氏的回族人分两批来到今大院乡花盖河一带。横断山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青溪古城是一个不多见的回族聚居地,古城东门附近有一条回族街,主色调为白、绿两色,两侧都是伊斯兰拱券建筑,一些戴着传统白色小帽的老人坐在门口聊天,喝盖碗茶。街道尽头有一座清真寺,我们遇到了来做礼拜的虎先生。他说自己的家族是200年前迁移到青溪的,他的姓氏读作mao而不是hu。据说虎氏先人来自西域,到中国后被封为“虎巍将军”,此后便以“虎”为姓,但为了避讳帝王之尊,改读音为mao。

虎先生邀请我们去他的“虎氏庄园”坐坐,他家出品的虎氏清真铜火锅2011年就被列入“青川十大名菜”。铜火锅是青溪古城回族特有的一道美食,食材基本固定,甚至每一层码放的内容都不能乱了次序:锅底铺上魔芋、木耳、萝卜、香菇,上面一层是酥肉(一种裹上鸡蛋面糊炸过的牛肉)和牛杂,最上面码上一层风干的牛肉。铜火锅的汤底是高汤,虎老板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熬高汤,要用精挑细选的牛棒骨熬上几个小时,汤浓味醇。

岁月悠长

我们现在看到的青溪吉城.是5·12汶川地震之后重建的,重建时特鄹强调要以保护古城历史遗产和延续地域文化为基础。

位于古城正中央的八景楼曾经是钟楼,以这座楼为中心,向四个方向各延伸出一条街道,形成十字交叉的中央大街。源自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草堂的溪水,沿东西街道穿城而过,与古城外的青竹江汇合,形成一条“水街”,使得厚重的古城有了灵动之气。街道两旁立着川北的吊脚楼,盖着深色的小青瓦,居民们喜欢侍弄花草,把自家盆栽的花草堆到溪水两旁,几乎盖住了小溪,水街变成了“花街”。

青溪古城没有什么商业气息,清幽自然。天刚亮,女人们就起身开始做豆腐,在氤氲的水蒸气中做卤,晃悠着包浆。青溪的豆腐、豆腐干都是有名的特产,尤其是豆腐干,有麻辣、五香、孜然、泡椒等多种口味,凉拌、油炸或直接拿来下酒都极受欢迎。

Tips

古道遗迹

阴平古道沿线有许多地名和三国时期的历史相关,漫步古道,像在读一本散落的史书。

摩天岭:位于唐家河景区内,相传邓艾正是在这里“以毡自襄,推转而下”,这里也是甘肃和四川的分界。

三锅镇:镇上有三个白石头,相传三国时诸葛亮行军路过此地时曾在这三个石头上搭锅做饭。

军屯、上屯、下屯、小屯:位于青溪古城附近,是当年屯兵之所。

落衣沟村:传说邓艾行经此地被树权钩住了衣服,只好把衣服脱了扔在这里。

深秋静享湖光山色

青川生态资源丰富,其中最知名的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区,唐家河秋季可赏红叶,冬季可观测野生动物,白龙湖则是一个康养度假地。

天然基因库

阴平村是从青川县城去往唐家河保护区的必经之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阴平道就坐落在村后的山中。吉道沿途有不少村落.唯独这个村子以“阴平”为名。可见当年地理位置的重要。村口的小河水源即來自唐家河保护区的山中,

阴平村面积不大,规划工整,有一股清秀婉约的气质,一条环村的小路把各家各户串联起来,每家都有一块地,房子差不多都是青砖白墙的三四层小楼,旁边还有一片果园,种着本地常见的冬梨、葡萄、苹果、樱桃、黑李子等水果,靠近道路的一侧安着低矮的栅栏,边角里也种上了花。阴平村是农家乐示范村,十多年前就开始大力发展农家乐,如今已经颇具规模,住宿的价格十分公道,旺季每晚也不过百元出头。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现有3000余种植物、200余种鸟类、100余种兽类,构成一个庞大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冬季很多野生动物会转移到相对温暖的低海拔地带,是观测的最佳时机。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保护区允许参观的只是一小部分。我们正好赶上了这里的红叶节,景区内的红石河一带只有这时才会开放,这里也是红叶最绚烂的地方。去红石河的路上会经过白熊坪,林中有一座两层小木屋,是白熊坪保护站的大本营。2014年,唐家河保护区引入特许保护权理念,与非政府组织(NGO)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将白熊坪保护站交给这个组织保护和管理,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由保护区和NGO共建的站点。

唐家河以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曾于2015年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长寿的在世圈养大熊猫”佳佳就是在唐家河被发现的。1980年,两岁的佳佳在阴平古道倒梯子柏林沟被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寻获,经过悉心饲养,1999年庆祝香港回归2周年时它被赠予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护区工作人员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巡山,进行野外观察,安装、检查红外摄像机,他们常在摄像机里观测到野生大熊猫的身影,还曾经拍摄到一对野生大熊猫母子在水池坪保护站的竹林中享受亲子时光,母亲在竹林中采食竹子,幼崽则在桦树林间嬉戏玩耍。

TiPS

特别提示

唐家河红叶最佳观赏时期为10月25日至11月15日左右。

青川县客运站有直达唐家河的班车。自驾车路线:青川县城-105省道行驶26公里一鹿城大道行驶32公里(途经桥楼乡)一清溪镇一唐青线行驶21公里一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畔假期

川南有泸沽湖,川北有白龙湖,白龙湖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总面积420平方公里,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其中大部分水域位于青川县。

白龙湖坐落在群山之中,水岸曲折,水域分隔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与峡谷,我们去的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半岛。岛上有一条长约4公里的环岛步道,串联起了百寿园、百果园、百乐园、百福园、在水一方、临福台、祈福台、纳福台、幸福广场、风情街、搏鱼平台等主要景观,全程都是缓坡,没有台阶,很适合休闲散步。靠近湖泊的区域种植了薰衣草等花草,夏季百花盛开时想必别有风情。此时已是深秋,虽然不是风景最美的季节,却是最有口福的时候一白龙湖水质优良,湖中的鱼味道也特别鲜美。湖中的鱼都是野生的,有银鱼、鲶鱼、草鱼、丁鳜鱼等20多种,别处很稀罕的翘嘴鱼在这里也司空见惯,鱼的个头也很大,以15-20斤的野生鲶鱼、花鲢、白鲢居多,当地渔民曾捕到过87斤重的野生鲶鱼。

岛上有一家规模不小的老年康养中心,提供餐饮、住宿一体化服务,我们在这里吃到了全鱼宴。鱼都是一早刚从湖里打捞的,大厨会根据鱼的肉质选择烹饪方式,比如翘嘴鱼要蒸才能保持肉质的滑嫩,鲶鱼要配上豆腐、茄子用大火燉,银鱼蒸蛋是白龙湖的一道特色菜,在鸡蛋羹中加入银鱼段,银色的鱼身和淡黄色的鸡蛋羹十分搭配,入口嫩滑。

白龙湖附近有不少渔家,我们一早起来跟随渔家去打鱼,打到的鱼足有一米多长,将新鲜的鱼肉切块、绞成肉馅,就可以做成地道的渔家饭——鱼肉饺子。

TiPS

青川旅游路线

广元地震感恩奋进一日游:广元一青川县城一东河口

唐家河生态休闲度假二日游:成都(绵阳)-东河口-青溪古城

青川县城生态休闲度假三日游:成部(绵阳)-东河口-青溪古城-阴平村-唐家河

中国·青川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依托优秀的生态环境,青川2017年开始举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包括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和迷你马拉松(约5公里),赛道穿越城镇和乡村,可以-边运动一边感受山区小城的精致玲珑和山间的田园气息。

青川美食

凉拌黄瓜

凉拌黄瓜是中国各地都能见到的一道家常凉菜,青川的这道菜却独具特色,除了选用当地上等的嫩黄瓜,还会加入唐家河的野生蜂蜜,味道既爽脆又甘甜。

搅团

青川的一道名吃,将苞谷粉置于沸水中搅拌,呈米糊状后起锅,加上当地特有的熟油辣子酸菜汤,芳香四溢,筋遒开胃。

肉蛤蟆

“肉蛤蟆”得名于菜的外形,做法是先将腊肉去皮,切成小块,裹上面糊,放入锅中用小火炕至金黄,吃起来香脆可口。夏天可与酸菜豆花稀饭同食。

猜你喜欢
青溪青川县青川
心里关着蝴蝶
青川县:抓实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青溪
青川岩沥青对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探究
《古诗三首》拓展阅读
——青 溪
昙花
青川县LUCC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