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之上的见证者

2019-01-03 06:55高远
中国国家旅游 2019年11期
关键词:A座爬楼高楼

高远

拍出一个“新”北京

刚到北京工作的时候,我每天在这座巨大而繁忙的城市里奔波,无暇他顾。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座高楼上看到了落日,城市的天际线如同披上了金甲,闪着神光。我忽然发现自己对这座城市的面貌其实一无所知,每天日出日落光线最美的时候,我都在上下班的地铁里穿行,什么也看不到。随后,天幕转为墨蓝,城市的轮廓线黯淡了,橙黄的灯火星星点点地亮起,犹如一首波澜起伏的交响乐,我又被迷住了……那天我在楼顶站了很久,感觉到震撼,感觉到释放,感觉到说不出的舒服。从那以后,我迷上了在城市里爬楼拍摄。

2015年,我在一个很高的楼顶上拍下了西直门桥,那时候还没有航拍机,图片发到网上,一下子就火了,我收到一条北京土著的留言,他说自己就住在西直门桥边上,每天来来回回走过无数遍,但这样的角度还是平生第一次看到,他非常感谢我打开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一个新北京。这条留言让我深受触动——是啊,有多少人和他一样,从来没有从高处俯瞰过自己日夜生活的城市?那时我的工作比较轻松,于是遇到好天气我就会去爬楼拍摄,先把北京所有的桥都拍了一遍,后来又拍了古建筑和长城,我拍到许多从高处才能看到的都市景观,也拍过凌晨3点的国贸和凌晨5点的三里屯。两年后,感觉北京拍得差不多了,我开始全国各地到处跑,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郑州、乌鲁木齐、三亚……国内最高的摩天大楼和各种高楼,我已经爬了300多座。

“中国制高点”上的16个小时

要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往往需要十几次登上同一座高楼,还有在天台上长时间的等待,天气、角度、灯光等因素都会对拍摄产生影响,为了等待最极致的几秒钟,有时候要在楼顶蛰伏几个小时。有一次我从高处拍摄鸟巢,上楼之前天气晴朗,上去之后忽然狂风来袭,出现大片乌云,刚拍了几张大雨就倾盆而下,天色黯淡下来,光线最精彩的几秒钟转瞬即逝。我还曾在夏季通宵守候在破旧居民楼楼梯的窗户边拍摄北京国贸的闪电.那段时间每天凌晨一两点钟开始有闪电,因为无法判断它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哪里,只能耐心等待,有时等一整夜才能捕捉到三四个镜头,但在我看来都不够理想。后来我终于在成都拍到了理想的都市闪电——南方的闪电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比较容易成功。

选择拍摄地点时,我最关注的是那些尚未完全建成的“准摩天大楼”,因为很多大楼建好之后就不能进入拍摄了。北京的绿地中心整体采用玻璃幕墙,我在它建到50多层的时候就开始去拍摄,首先要挑适合的天气——通常是大风天,地面刮5级风,55楼上的风力大约就是6级,工程电梯不能用,我背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包爬上55楼,前前后后爬了二十五六次,终于拍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图片:沐浴着阳光和点缀着霓虹灯的水泥森林,高楼林立与人潮涌动的都市江湖……

2016年,我爬上了位于浦东陆家嘴的上海中心拍摄。这栋国内排名第一的摩天大楼总高度632米,2008年11月开工,我去的时候还在修建,辗转请当地朋友帮忙,终于排除万难得到了可以上到121楼的设备层拍摄的机会。我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天日出时间是5:30,我凌晨3:30就到了楼下,4:00登楼,4:30忽然遇到平流雾,很多云从脚下涌起,大片的云朵把整个上海都覆盖住了,我只能看到另外两栋孤零零的高楼,还有无边无际的白色,如同置身“天外”一般。我贪婪地享受着“中国制高点”无与伦比的视野,从日出一直拍到下午5:30日落,又从6:30华灯初上拍到晚上8:00,整整在楼上待了16个小时。

4年前在深圳的一次拍摄也很难忘。登上深圳的大中华楼拍摄深圳平安大厦(592.5米)和CBD一带,视角绝佳,黄昏时我乘电梯上到大中华楼的30层,上面还有5层副楼需要自己爬,没想到这栋高楼的顶部分成A座和B座,当时还有20分钟就要日落了,我凭感觉选了B座继续爬,到顶后发现,A座把很关键的拍摄位置挡住了,于是赶紧从楼上冲下来,重新爬A座,感觉自己像是在上演港片里经典的奔逃镜头,几分钟后冲上A座,总算及时架起了机器。后来我每次拍摄总是会提前一两个小时就爬上楼顶等待——生死奔逃演出一次就足矣了。

爬楼之“道”

6年来.为了爬楼拍摄,我几乎走遍了中国各大城市,在我看来,上海是现代化都市森林风景的绝佳代表,陆家嘴等地的摩天楼都集中在一起,天际线非常有美感重庆的地貌特征鲜明,起伏不平,有山有城,活脱脱像个小香港:西安摩天高楼和中央商务区不多,但城市中的古建很有味道.能拍出不一样的城市风情;深圳的地标建筑分布很散,拍摄不到起伏的天際线,但可以拍到壮观的单体地标建筑。

极致的影像总是容易吸引眼球,网上有不少“极限”人士分享惊险的爬楼图片与视频,确实令人过目难忘,也吸引了很多“观光客”想参与。但其中多数人并非真正的爬楼摄影师,拍照也是一时兴起,或是为了发朋友圈炫耀,爬楼过程中他们不太懂得保护自己,也不太懂得保持环境卫生,许多大楼管理人员因此关闭了顶楼通道,一些很有价值的机位现在已经不允许进入拍摄了。

爬过300多座高楼后,我也越来越感受到“安全与规则”的重要性。我和伙伴们一起创立了500PX中国爬楼联盟,主动公开了部分机位,也定下了一些规则,比如倡导爬楼者们拍摄时保护自身安全、爱护环境、避免扰民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我们的这一做法,也会自觉维护爬楼拍摄的生态圈。唯有遵循爬楼之道,才能让我们更自由地去发现和记录城市之美。

从最初看到什么拍什么,到后来追求极致天气、独特景观,如今我已经不仅是在拍摄都市美景,更重要的是在云端见证着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这几年各个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轨迹都沉淀在我的相机里,这才是真正的大片。

CNT对话

爬楼拍摄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安全第一,此如进入工地必须准备安全帽,还有摄影包里常备安全绳。大部分时候拍摄地点都是此较安全的,但有时会靠边拍摄,就需要安全绳的保护,另外如呆遇到大风,也要用安全绳绑住相机和三脚架,避免高空坠物。去君民楼拍摄的话,要带上水和垃圾袋。另外要注意季节变化,夏季天台等地温度很高,要注意防暑,冬天要注意防风防寒。还有就是要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此如去公司、单位所属的大楼拍摄,要提前和物业等部门联系,或者找朋友负责介绍,不能硬闯、黑爬。

爬楼拍摄是否危险?

很多人误把爬搂摄影和之前网络上流传的在屋顶跑酷、做极限动作博人眼球的行为混为一谈,其实爬楼只是我们观察、记录城市的一种方式,拍摄时我们会将安全赦在第一位,不会刻意选择特别危险的地方,也不会在楼顶做跳跃等危险动作。除了自己的人身安全,我们也很注意保证公共安全,不会损害环境或干扰他人生活。当然,有时难免会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出现,也曾导致一些广受欢迎的拍摄点不再允许进入,这种行为会受到整个爬楼摄影囤的谴责。

天空之城的觀礼者

爬楼党们穿梭在城市高楼之间,寻找最佳机位,从“空中”视角观察、记录城市面貌。对于极致景观的长年追逐,也让他们不断反思,城市景观为何如此打动人心,自己透过镜头最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

猜你喜欢
A座爬楼高楼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组联系方式
劈木头,盖高楼
高楼万丈平地起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组联系方式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组联系方式
爬楼摄影 爱上城市之巅
履带变构式轮履复合爬楼轮椅爬楼平稳性分析
步步惊心——“爬楼族”
高空挑战造成伤亡,谁担责
高楼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