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林:相声不了情

2019-01-03 07:01刘海东
东西南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曲艺团口音从政

刘海东

从台前到幕后,虽然告别舞台近30年,但王祥林心底里对相声的热爱始终未变,“相声,妙在一捧一逗间,捧哏穿针引线、帮腔作势,逗哏包袱笑料、高潮不断。”

他是吉林省相声界的老前辈,青年时期师从天津相声名家赵佩如先生,苦学4年。文革期间,他被迫告别舞台。文革后归队,演出、机关从政,一晃就是40余载。

退休后,他重拾旧梦,整理、改编创作相声段子20余个,参与各类文艺团体演出数百场。

他是王祥林,一个辗转半个世纪,重回相声怀抱的传统艺术坚守者。

藏在心中的相声梦

今年80岁的王祥林已经在长春生活了59年。他本是浙江杭州人,幼年时追随祖父在天津生活了一段时间。

那一年,15岁的王祥林正在天津上学,收音机里每个相声段子,都让他开怀大笑。马三立、侯宝林等相声大家,经常在天津演出,他几乎每场必到。后经人介绍结识了恩师赵佩如先生,但初次见面他就吃了闭门羹。那时的王祥林操着一口南方口音,是相声表演的大忌。

但这些并未阻碍王祥林藏在心中的相声梦,他一有空就去师父家旁听,师父对其他弟子的教诲,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我后来下功夫改南方口音,字念不上来,我就照着立柜镜子抽自己。”勤勉之下,王祥林的语言基本功愈发扎实,南方口音也渐渐淡去。他说,作为演员,口语标准是最基本的。精诚所至,王祥林终于迎来了师父的赞许,行了拜师礼后,他便进入了更专业系统的学习。

1958年,出师后的王祥林先到了河北省唐山市曲艺团,虽然有几次調动机会,却因体制问题最终搁浅。1960年前后,恰逢长春市曲艺团刚刚成立不久,亟需演出人才,他辗转来到了长春市。

从政的19年

本以为自此就扎根在长春,毕生发展演出事业,却不曾想,过来没几年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演出受到了影响。

1978年,吉林省曲艺团成立,曲艺业又重见曙光,王祥林也随即调入该团工作。

1981年前后,由于返乡错过了剧团演出,王祥林临时被调去吉林省文化局帮忙,因业务出色他便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被留下了,一干就是19年。期间,由于他曾参与一些相声节目点评,在业界小有名气,1995年,他受邀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兼任节目编导工作。

从台前到幕后,虽然告别舞台近30年,但王祥林心底里对相声的热爱始终未变,“相声,妙在一捧一逗间,捧哏穿针引线、帮腔作势,逗哏包袱笑料、高潮不断。”对他而言,相声既是梦想,又是乐趣,这门传统艺术已经在他心底扎根,挥之不去。

重回相声怀抱

“还是热爱,难以割舍。”每当有人问起王祥林“弃艺从政”的感受时,他总是毫不掩饰对相声的情怀。

王祥林从1960年到长春后便开始了创作,作品大多以整理、改编、丰富传统相声为主,例如《批三国》《东坡鱼》《武松打虎》等,此外,还有部分紧跟时代变迁的作品,都被他写入段子,搬上舞台。王祥林说,相声绝不仅仅是一种让人发笑的艺术,还应该有内涵,让观众笑后留下回味。

2011年,随着吉林省相声俱乐部的成立,王祥林正式回归相声事业。至今,他参与的演出已达数百场,为观众带来了欢笑。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在王祥林看来,瓷实的基本功、刻苦学习和机遇,三者缺一不可。眼下,他已收徒近十人,日常除了带徒,他还参与一些演出。未来,他希望继续发挥余热,为繁荣吉林省曲艺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王祥林

吉林省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猜你喜欢
曲艺团口音从政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法国立法禁止嘲笑他人口音
别人都在说英语,只有中国人在说口音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从政敬业
你说话的口音反映出什么?
刘兰芳:我为人民说书
粤曲的历史及我区粤曲(私伙局)的发展
怀念曲艺团
轻易不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