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

2019-01-04 06:04陈鲁民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9年7期
关键词:老夫妻助手韧性

◎ 陈鲁民

文明很脆弱,创立极难,如同针挑土;毁灭极易,好似浪推沙。因而很多文明都毁于一旦,湮没无闻了。著名的古代四大文明,如今就剩下中华文明尚在延续,其他三大文明都陆续消亡了,或毁于战火,或灭于暴政,或亡于文明冲突。罗马士兵一刀就砍断了科学家阿基米德的脖子,而不管他正在算题还是在发明。随着莫斯科小流氓的一声枪响,普希金——“诗歌的太阳”,就这样不幸陨落了。

文明又很有韧性,虽历经磨难,风雨飘摇,却能在夹缝里生存,在困境中挣扎,在重压下蓄力,在野火中涅槃,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人是文明的创建者,也是文明的载体,文明的韧性,说到底就是人的韧性,没有坚忍不拔的人,就不会有灿烂辉煌的文明;没有不屈不挠的人,文明也不会传承至今。

汶川大地震,天崩地裂,日月无光。有个叫邓清清的女孩,在废墟里楼板的狭窄夹缝下,一边等待救援,一边坚持读书。微弱的手电光,照亮了传递文明的书籍;琅琅的读书声,战胜了对灾难的恐惧。这个场景令无数人动容,这个坚忍而镇定的女孩,受到文明的感召,也给了文明有力的支持,是文明的出色使者和捍卫者。书籍是文明符号之集大成者,只要有人读书,文明就不会中断。

二战结束,德国柏林到处是断壁残垣,余火烽烟。人们哀叹,这座城市永远不可能恢复了。可是,一个来采访的美国战地记者发现,在一堆瓦砾上居然摆出了一盆鲜艳夺目的康乃馨,那是居住在地下室的一对老夫妻的杰作。记者便断言,柏林人具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精神,城市的重建只是时间问题。果然,不到十年,一个更新、更美、更现代化的柏林拔地而起。对美的真挚热爱,对生的积极向往,形成了创建文明的不竭源泉,是文明劫后再生的巨大动力。

印度前著名国会议员梅农,初到新德里便被盗贼洗劫一空。绝望中,他向一位素不相识的老锡克教徒借15 卢比,并询问地址,以便日后还钱。老教徒摆摆手说 :“就把这笔钱还给任何一个有求于你的陌生人吧。”梅农始终记着老教徒信任的嘱托,直至逝世,他对有求于他的陌生人,都会提供15 卢比的资助。他的助手也仿效他的做法,助手的儿子也学着父亲去帮助别人。其中一个被助者把此事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个传递爱心的故事,便迅速流传开来。故事告诉我们,爱心是文明的核心要素,也是文明的保护神,爱心不泯,文明不息,爱心常在,文明不竭,有爱的地方,就一定有文明的身影。

文明就这样刀砍不断,火烧不尽,历千载而不衰,经万世而不息,美化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为努力前行者鼓劲加油,为遭受挫折者安神养心。另一方面,文明也需精心呵护,施肥浇水,修枝打杈,用我们的心血、汗水,甚至生命来发展、捍卫文明。文明的韧性是人的韧性的复制,对文明的热爱,就要像那个在废墟里放声朗读的小女孩,像那对在地下室培育出鲜花的老夫妻,像接力一样传递爱心的梅农议员及其助手等人,有了这样坚持不懈对文明的坚守,这样矢志不渝对文明的珍爱,文明才能如同坚韧不屈的翠竹,“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如同傲霜斗寒的劲松,“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进而“历千万祀,而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猜你喜欢
老夫妻助手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风与雨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楼猫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爱情是什么
小助手
占车位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