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菩提·金明池洗砚》的叙事艺术

2019-01-04 09:15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蔡襄蔡京菩提

墨 白

(河南省文学院,河南 郑州450008)

《书法菩提》里的大多篇章,最初发表在《莽原》《作品》《西部》《小说林》等各种文学期刊上,又被《小说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等刊选载或收入不同的选本,有的篇章同时被《散文选刊》选载或收入散文年选,接着,《书法菩提·金明池洗砚》又陆续在《书法报》上连载。一个文本,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或小说、或散文、或有关书法的话题,这是一个有趣且有意味的事件。现在,当晓林君把这些单独的篇章放在一起组成《书法菩提》(北宋卷)出版时,我们会突然发现,《书法菩提·金明池洗砚》又是一部以新笔记叙事形式——由骨骼、血肉、经络、精气构造的浑然天成如人体一样结构精美的长篇小说。

我们首先看这部小说的骨骼框架。《书法菩提·金明池洗砚》总共八章51篇,第一章和第八章分别是《北宋宣纸上的墨痕》的上篇和下篇。上篇《灯影下的篆书》写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和他的旧臣徐铉在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后被俘至汴京后的凄凉,在后面的几篇里分别写到了林逋、王著、石延年、范仲淹、富弼、尹洙、石苍舒、文彦博、狄青、宋太宗等等这些生活在北宋初年的著名人物;第八章的几篇里写到的王安石、司马光、沈括、章惇、秦观,则都生活在北宋末年。而中间六章分别以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和蔡京为主体,同时涉及的韩琦、欧阳修、梅圣愈、钱穆父、范纯仁、吕夷简、苏辙、陈师道、陈襄、文同、张方平、范镇、李公麟、韩忠彦等等这些人物,大都生活在北宋王朝的中后期。在物理时间上,小说自然地跨越了从北宋初年到北宋末年的近167年或者更为长远的历史,并通过这些几乎是决定了他们所处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走向与人类命运的著名人物所造就的整个北宋王朝的历史,构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整体骨架。

单独成章,或放在一起又构成长篇的艺术手法在小说叙事学上并不鲜见,像维·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奈保尔的《米格尔街》等等。但是《书法菩提》的意义在于散落在各个章节里的人物生活的片段,比如苏轼,在第一章里写他和石延年的关系,第二章里写他和钱穆父、黄庭坚、米芾的交往,到了最后一章里写他和章惇莫名的恩怨,他的身影几乎遍布了整部小说;还有米芾、黄庭坚、蔡襄、王安石、欧阳修、蔡京、宋徽宗等等,如果没有全面的阅读,那么你看到的这个人物可能就不是完整的,也很难真正领会到作者的用意。出现在小说里的这些对北宋王朝的兴衰大都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均都来自史书典籍,或者人文笔记,这就给这部小说的叙事构成了难度。而晓林君的高明之处是把这些大多已有定论的在庙堂中个个正襟危坐的人物既归还于人间烟火,又把从史书中得来的琐闻杂录、传说轶事转换成粘满油盐酱醋气息的生活素材置放在他们大起大落的人生命运转折的关键事件上,并以人性的目光由生动的细节来呈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比如苏轼这个人物,既写他的天性、洒脱与豪迈的一面,也写他在逆境中精神所受到的煎熬与悲观;比如徐铉,既写他的铮铮傲骨与气节,也写因他的耿直给人带来的灾难;比如欧阳修,既写他的文学胸怀又写他在生活细节上的偏执;比如米芾,既写他生活中的洁癖,也写他因艺术而生的人性弱点;比如蔡京,既写他做人的阴冷险恶的一面,也写他内心觉醒善良的一面。小说使这些历史人物复活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使用鲜活的生活细节:比如写徐铉的气节,用的是他那身即便是到了寒冷的北方也不肯脱下的来自江南故国的服饰;写蔡京生活的奢靡,只用包厨里一个专门用来切葱的厨娘;写章惇晚年被贬谪到偏远的雷州仍然无法释解对苏轼才华的敌意,随手扔掉苏轼特意为他开的药方,等等。这些使人物血肉丰满的细节就像毛细血管一样自然地遍布在文字里,和鲜活的人物一起生长在历史的骨骼上,构成这部小说的血肉。

其次,我把这部小说的叙事手法与语言风格看作是遍布文体的经络。《书法菩提》在继承传统笔记小说的叙事手法的同时,又被作者的现代叙事理念所浸染。《书法菩提》讲述的是距今九百年前的北宋王朝的历史,而整个故事却是由当下的叙事视角来统领:“先前,我很少涉及篆书……”“……以致研究北宋书法的理论家们……”“他(蔡襄)著有《茶录》一文,有兴趣的读者可去网上搜索下载……”“改天专门做篇文章,来详细叙述这些饮法……”

由于这些融合了传统说唱艺术的现代叙事句式的出现,作者时常把读者从历史的故事里拉回当下,并对现实社会构成隐喻关系。比如,写宋真宗到泰山封禅,当朝的那帮高官文人纷纷吟诗献谀;比如沈括这个人物,作为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的作者,却是以苏轼为首的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无论是苏轼、黄庭坚、章惇、蔡京等等这些人物的命运和他们所经历的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还是李煜、宋徽宗这两个精书画、通音律具有艺术天赋的天子和他们所代表的南唐与北宋两个王朝所有的惊人相似的终结过程,对于我们来说,都具有警世的意义。而这些,都应归功于作者开放的叙事理念,比如第七章《西风凋碧树》中的第六节,以蔡京的口气写就的蔡京在弥留之际充满忏悔意识的人生幻想,完全是现代文学中意识流的叙事手法。

《书法菩提》叙事语言的诙谐与幽默所蕴含的趣味性、从容与自然的语调里所呈现的对世事的淡定与宽恕,在像经络一样四通八达布满整个小说文体的同时,也形成了这部小说的叙事风格。而小说叙事风格的形成,正是一个优秀小说家最重要的标志。

在《书法菩提》里,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作为贯通小说的精气,传达出了北宋书法的人文精神之所在。北宋初期的重神论和反“法”思潮,正是北宋书法重视个人主观性情特征的体现,这和《书法菩提》里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十分吻合。就“苏黄米蔡”四大家来说,无论是苏东坡的禅风,还是黄山谷的无法之法、米芾批判的彻底性,都是个人的主观性情在他们的书法或者理论里得到了具体表现的见证。就蔡襄来说,他所主张的“神”可贵、但“法”也不轻易否定的艺术观点看似有些保守,而正是这种选择的过程里多维的思想方式,才体现了中国人处理事务的基本原则。

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而到了北宋,无论是蔡襄充满温雅的对“晋唐法度”的恪守、苏东坡因“我书造意本无法”而得到的丰腴跌宕、黄庭坚在对传统继承上的“纵横拗崛”,还是米芾将一切价值归于“本心”的意志,其实都是一种张扬个体的姿态,是重风格、重意境的表现,北宋书法在具备了“工夫”与“天然”的两个层次之后,更强调“书卷气”。正是这种“书卷气”,才使那个时代的书法家在摆脱别人之后又逐渐呈现出各自的艺术风格。所有这些,都是符合艺术规律的,无论哪门艺术,其目的都是在标新立异的同时,给人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并通过这个方法,把人带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而通往这种境界的路途,又和对人生的感悟有着直接的关联:苏轼因屡经坎坷,他的书法风格才显现出跌宕;黄庭坚以禅悟书,才有草书上的新境界;米芾早年行为疯癫,到了晚年书法才给人以“有冰寒于水之奇”;还有蔡襄书法的“有风云变幻之势”,这些都因丰富的人生经验并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恰恰是《书法菩提》的叙事观念。在《书法菩提》里,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与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变得息息相通,并被作者赋予丰满的人文精神通篇灌注在小说的叙事语言里,使这部小说充满了鲜活的生命气息。

我们之所以从西医解剖学的方法来分析《书法菩提》,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到这部小说崭新的叙事结构:在北宋历史的构筑下,人物的血肉,叙事语言所呈现的经络,与书法艺术构成的精气,在《书法菩提》里得以理想的体现。其实,《书法菩提》(北宋卷)是晓林君对自己文学王国构造的一部分,整个《书法菩提》将有接下来的“先秦卷”“南宋卷”“明清卷”和“民国卷”构成。从2002我认识晓林君以来,就知道他在为创作《书法菩提》做着扎实的案头工作。十多年过去,在人生经历了艰难的历练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晓林君这部大气的《书法菩提》。因为这部《书法菩提》,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整部书稿完成之后,将是中国当代文学史在论及新笔记小说时一部无法避开的杰作。

猜你喜欢
蔡襄蔡京菩提
惊蛰
胡子怎么放
两者须得兼
艺苑
菩提之心
实话
白玉菩提和菩提根有什么区别?
蔡襄拒为皇后写碑文
蔡京忏悔录
蔡襄之母:被皇帝奉为“君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