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的朝野》序言

2019-01-04 09:15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宋真宗小说

艾 云

(广东省作协,广东广州 510635)

我的乡谊张晓林志向高远,赳赳雄心,他立志为汴梁古城开封钩沉出历史歌哭传唱的神韵。《宋真宗的朝野》一书,是他关于“宋朝故事”十卷本中的其中一本。

2016年1月的广州,遭遇到罕见的寒潮,温度竟然下降到零度。1月24日上午白云山和市内的一些地方竟然飘起了雪花。虽然这雪花薄薄一层细霰如絮,却让在自己的地盘几乎未见过下雪的广州人惊讶不止,惊喜不止。他们争相拍摄,传发照片,处在少见的亢奋之中。

我跺着双脚在依旧寒冷的屋子里看张晓林的这部书,一入情境就放不下,完全被书中的人物与故事吸引住。张晓林的笔下,真宗时期朝野上下,各色人等无不鲜活跃动,性格灿然,栩栩如生。他深谙中国传统笔记小说之精髓,一篇文章往往两三千字,不长,却写得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叙事结构张驰有致,布局完整有条不紊。他将风物人情、历史沿革、潇洒捭阖一路写来,妙不可言,妙趣生辉。唯有文化知识渊博,对中国历史研读颇深,同时又老道传神的写作者,才能写出如此带着深层历史乡愁,同时又具有现代生动气息、盎然纸上的文化历史小说。

每次回到我的家乡开封,我都会在这座城市漫走。我不是偏爱,但是我必须得说,这座城市与中国其他的城市都全然不同,它就像是一个梦境,一个由穿越时空的幻觉和真切构筑的美轮美奂的实景构成的一个梦。比起北京、西安以及洛阳等古城,开封它显得更为旖旎婉丽,在某种慵懒而惬意的淡然中,透出天然的、无以言说的风流自在。那是汴河沿畔的垂柳兀自袅袅婷婷,那是相国寺的千手千眼佛的安详静谧,那是潘杨二湖的涟漪微波荡漾,那又是舟桥明月的清晖疏朗。我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时而清晰时而朦胧地感受到这里的民俗风情与千年之前的北宋遗韵有着剪不断的传承。这座城市的人们侠气洒脱,豪爽不羁;同时又有着丰富敏感地对艺术诸多事宜熟谙而又把玩着的独特生态与心态。

因此我读张晓林的这部书稿,没有任何时空的障碍,就好像自然而然地回到北宋年间的开封。书中主要写宋真宗时期的事情,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引车贩卒,他都写得形象生动,人物言谈举止仿佛可以触摸,呼吸吐纳如在目前。宋真宗这个皇帝很有意思,他是宋太祖宋太宗之后的第三个皇帝,他本人虽然没有前两个开辟江山者的强梁霸气;却也勤于政事,治国有方。他在朝二十五年,北宋经济日益发展繁荣,少于战事,民众安居乐业,传诸后世的有《文武七条》的廉政理念和规则,史称“咸平之治”。

我明白张晓林之所以选择真宗朝野来写,并且写得笔致摇曳,时而诙谐时而沉重,正是因为这一时期人们的脸上不再是蹙眉皱眉,愁云满布。

上卷“庙堂之上”,张晓林将笔墨更多的用在赵恒赵真宗的身上,赵真宗的性格就如同我们现在的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着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他派曹利用与萧太后议和,曹伸出三根手指,真宗先是惊恐然后释然的微妙心理活动,真宗当朝讨论封禅之事时对诸臣态度的悉心观察揣摩,他与老臣邢昺下棋时的心酸与体恤,他听信王钦若谗言时的糊涂昏聩,都让人看到一个有着普通人性格特征与局限的君王的真实一面。

下卷“江湖之远”诸篇,他写的则是更为普通的民众,这里有个性桀骜不驯的画家柳白藤,有开着面食店却又担心无后的刘好手,也有救人的茶肆肆主方二郎,还有悬壶济世的神医王竹楼,当然还有坐怀不乱的任侠叶如裳。

我读着张晓林的这部书稿,仿佛听到千年老树茂密的枝丫之上斑鸠的啁啾声,华美的绛红色木门在推开之时发出的沉闷回音;我又仿佛看到槐花树隙间流年摇曳的玄想,菊花与黄河水新鲜的香气簇拥而来,墙壁和屋檐的暗影嬗变着虚无的净空。宋代开封有着太多的故事、演义与传奇,它的每个砖石檐角、勾栏瓦肆都带着它隽永的吟唱与词赋,歌尽菊花,花在陌上,陌上千年。

关于开封,它现在几乎成了一个显学。回望而去,人们惊诧不已的是北宋年间它竟是世界第一大都会。它的繁华煊盛,早早领先于西方现代文明。人们简直无法弄清楚开封那时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不胜收的魅力。关于开封,研究者和史学家都在进行发现和琢磨,现在已经有不少的论者有文字问世。而作为文学家的张晓林,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将开封古城的历史作一形象生动的摹状。他研读《全宋笔记》经年,饶有心得。他写开封的往昔,努力贴着人物的命运和性格来写,将情怀汇入笔端,浑然天成便是上乘佳作。

我初识张晓林也是因为文字。2007年春,我在《作品》杂志当编辑时,他给了我《汴门三柳》的小说,是写开封的,写得漂亮传神。我们刊物马上发表。接着他又给了我另外的小说也都终审通过。从此我记住了我有一个写小说的开封老乡张晓林。后来回家,我们见面。晓林身上虽有文人气质,书卷雅度;但也秉持着原则、操守与风骨,这使我与他一下子有了一种亲近感。晓林禀赋逸群,不仅专攻小说,在书法篆刻等其他艺术门类均有较高造诣。他工作非常繁忙,却有如此雄心写出绵绵长卷,这让我心生敬佩。对,我认为晓林写的是绵绵长卷;我没有用浩浩长卷来形容,正是因为他平实而素朴的个性,以及他这种个性对北宋故事的辨析解读。北宋的确没有汉代鼎盛的威仪,没有盛唐磅礴的气象;但宋代它却是一个有着浓郁人文意味的、多姿多彩的朝代。那是青花瓷上薄如蝉翼的讲究,是字画间墨宝生香的氤氲,是一声梆子敲在午夜子时的悠长,是文人骚客秋色连波寒烟碧翠独登高楼的惆怅。

现在,知识的贫瘠化以及弱化阅读,似乎成为无可奈何的一件事。但是总有为民族文化传播承递而有所担当的人,他们在默默做事,这样的人会带动更多的人。文学的力量,就在默默阅读中你所感受到知识的丰富和历史眼光的宽远。张晓林就是一个默默做事的人,一个默默为人们贡献精神琼浆的人。我对他只能用这么直白的语言来评述。

猜你喜欢
宋真宗小说
宋朝时蝗虫羞愧自杀的奇闻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王旦的气量
蝗虫自杀引出的官员问责制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宋真宗为什么被皇后关禁闭
宋真宗遭遇“大忽悠”
宋真宗遭遇“大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