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通乳配合平衡火罐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研究

2019-01-04 17:27蒋燕红傅根莲马小琴刘晓霞郑超群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火罐乳晕乳腺炎

蒋燕红 傅根莲 马小琴 刘晓霞 郑超群 李 娜

作者单位: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蒋燕红、傅根莲、刘晓霞)、乳腺外科(郑超群、李娜)(杭州 310003);2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杭州310053)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常见疾病,发病率为9.5%~16%,尤以初产妇多见,多在产后3~4周发生,通常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乳汁排出不畅,严重者出现畏寒、高热等全身症状,甚至可能因为治疗不及时形成脓肿,导致治疗时间延长,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母乳喂养[1-2]。本研究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配合手法通乳及平衡火罐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8月就诊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外科及通乳中医特色治疗门诊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乳腺炎的诊断标准[3];(2)符合中医气滞热壅期乳痈病诊断标准[4];(3)20~40 岁的哺乳期妇女;(4)背部皮肤完好无破损;(5)单侧乳腺炎;排除标准:(1)已接受其他药物或方法治疗;(2)体温≥38.5℃;(3)头抱西丁钠过敏;(4)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极度消瘦和疲劳者及妊娠期妇女;(5)治疗过程中并发成脓、不配合治疗、未按要求完成相关检查、不能评价疗效者予以剔除。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指导,对照组予头抱西丁钠(规格:1.0g/支,批号18082002,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治疗,用法:将头抱西丁钠2g溶解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3次,治疗3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手法通乳配合平衡火罐疗法。(1)手法通乳。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先对乳房进行热喷或热敷(避开乳晕)3~5min。使用适量按摩油涂抹于乳房部位,然后用指腹评估患者乳房肿块部位、大小、数量、局部温度等。点按乳中、膻中、天池、乳根、屋翳、期门、膺窗等穴各5次。一手托起患侧乳房,一手提捏乳头,按压乳晕各象限排空乳晕处乳汁。交替采用揉法、摩法、擦法、梳法、推法,呈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沿乳腺导管向乳晕方向按摩3~5min,等乳汁集中于乳晕时,一手提捏乳头,按压乳晕各象限排空乳晕处的乳汁,反复此操作一直到淤乳排空。操作过程中观察乳房肿块颜色、大小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调节手法力度。重复以上手法,排净乳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积乳性状及有无脓液形成。通乳时间控制在30min,1天 1次,治疗3次。(2)平衡火罐。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充分暴露背部,依次按以下手法进行拔罐:①闪罐:火罐吸住皮肤后立即拔除,反复数次,按由轻到重、由上而下的顺序沿督脉和膀胱经闪罐;②揉罐:利用玻璃罐的余热,在背部轻柔和缓地回旋按揉;③走罐:将按摩油涂于背部,吸住罐后,用手轻微拿着罐体,沿背部两侧膀胱经走行自上而下直线双向抖罐,频率>120次/min;④抖罐:保持罐体负压,沿督脉及膀胱经来回推罐3次,先中间,后两边,以皮肤起红晕为度;⑤留罐:将火罐留于大椎、肝腧、肩井、膈腧、天宗、脾腧、胃腧,时间10min,治疗1次。

2.2 观察指标 (1)乳痈病中医证候量表[4]:乳汁排泄不畅、乳房结块、乳房胀痛为主症,胸胁胀痛、恶寒发热等为次症,主症从重度、中度、轻度无分别按6、4、2、0 计分,次症按 3、2、1、0 计分。(2)满意度:分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率=(一般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如有无发生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烫伤、皮肤破损、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昏迷等。

2.3 疗效标准[4]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排乳正常;显效:90%>症状、体征积分减少≥60%,硬块缩小≥60%,排乳基本通畅;有效:>60%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硬块缩小≥30%,排乳部分通畅;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或已化脓。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和百分数(%)描述,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组 30例,年龄 22~39 岁,平均(27.38±2.26)岁,病程 1~7天,平均(5.25±1.36)天;初产妇 24 例,经产妇6例。对照组30例,年龄23~40岁,平均(27.57±2.33)岁,病程 1~6 天,平均(4.43±1.32)天;初产妇 26例,经产妇4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3 两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对疗效满意度比较治疗组满意率100%。对照组满意率73.3%。治疗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3.4 两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烫伤、皮肤破损等操作相关不良反应。

4 讨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西医治疗急性乳腺炎多采用及早、大量应用抗生素,但是在疾病早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局部炎症组织机化[5]。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并不理想,疾病康复时间长,影响母乳喂养。

哺乳期乳腺炎在中医属于“乳痈”,分气滞热壅、热毒炽盛、正虚毒恋三期,其中气滞热壅期属于乳腺炎早期。本研究选择气滞热壅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多因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或嗜食肥甘,湿热蕴结而成[6],治疗宜清热散结、疏肝和胃。

手法通乳是在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通过推、揉、压、按等手法对乳房及相应穴位进行按揉的中医外治法。通过按揉胃经(乳中穴、乳根穴、膺窗穴、屋翳穴)、肝经(期门穴)、心包经(天池穴)、任脉(膻中穴)等起到清泻胃热、疏肝和胃的作用,并疏通局部气血,达到宽胸理气通乳的作用。平衡火罐可调和阴阳、调整脏腑、疏通经络[7],本研究对相应穴位进行留罐,天宗、膈俞、肩井为治疗乳腺炎的经验穴,尤其是肩井穴,自古有云“乳痈取肩井而极致”,可消肿痛、清郁火;刺激胃俞、肝俞、脾俞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大椎穴则是诸阳之会,刺激该穴能激发全身经络阳气,调节气血。

本研究显示,在应用抗生素基础上配合手法通乳及平衡火罐疗法能够改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做好适应症和禁忌症评估,按照相关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风寒,操作过程中如有心慌、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立即停止操作,取平卧位,及时对症处理。可以避免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在抗生素基础上配合手法通乳及平衡火罐疗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肯定,可提高满意度,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火罐乳晕乳腺炎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乳晕上长小疙瘩是怎么回事
乳晕又大又黑能改善吗?
针灸结合火罐对30名女大学生腹部减肥的疗效观察
乳晕变黑是病吗?
动气针法结合火罐治疗40例落枕的临床观察
两火罐搞定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