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动物免疫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

2019-01-05 16:31谷臣君周锦海罗小荣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副反应肌肉注射口蹄疫

谷臣君 周锦海 罗小荣

(1,重庆市荣昌区广顺街道畜牧兽医站 402460;2,重庆农信生猪交易有限公司 402460;3,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畜牧兽医站 40246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我国猪牛羊实施口蹄疫免疫,家禽实施禽流感免疫。口蹄疫和禽流感疫苗都属于油乳剂型,有相当一部分动物在注射了后出现免疫副反应,严重的甚至死亡,部分养殖户有注射疫苗会使动物致死,不注射疫苗就不会死亡的心理,导致免疫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影响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近段时间参与的免疫过程,就动物免疫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与大家进行探讨。

1 免疫副反应

免疫接种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某些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反应,用以提高机体特异性抗病能力。但由于疫苗是一种异源物质,进入机体内会产生一系列与免疫无关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统称为免疫副反应。

2 免疫副反应引起原因

一是疫苗质量。疫苗中所含致敏原对机体刺激的强弱决定了免疫副反应的强弱。二是疫苗操作技术。如不按规程操作,注射部位不对,没有将疫苗注射到肌肉里,注射剂量过大,消毒不严格,没有及时更换针头等。三是畜禽本身,存在个体差异。体质较差的、年龄较小或较大的容易发生免疫副反应。动物品种越纯,其抗应激能力越差,越容易发生免疫副反应。畜禽感染其他疾病,但正在潜伏期内,疫苗注射可以诱导该疾病的发生。四是饲养管理。营养状况差、营养不均衡(如饲料中蛋白质不足,微量元素、维生素、电解质不均衡)、不注意防寒保暖、长途运输、惊吓、突然变换饲养环境、更换饲料等。极热极冷天气免疫也容易发生免疫副反应。免疫动物时,尽量在动物安静,减少动物的应激性,也不要对动物拳打脚踢和驱赶,增大副反应的发生。

3 如何减少免疫副反应发生

油乳剂疫苗里通常含有液状石蜡等辅助成分,适当改变疫苗辅助成分,减少疫苗中致敏物质可减少免疫副反应的发生。降低免疫副反应也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前应尽量减少转群、运输、换料等,以免引起应激反应。避免在极冷或极热温度下进行免疫注射。曾经发生过副反应者,注射疫苗前先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可减少其副反应发生的程度。免疫疫苗前几天,在饲料中加入电解多维和肌肉注射黄芪多糖可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4 临床案例及分析

笔者在防疫时给健康家禽注射禽流感疫苗时,使用了颈部皮下注射、胸部肌肉注射和腿部肌肉注射3种注射模式,都是按照疫苗说明书的剂量免疫注射,颈部皮下注射和胸部肌肉注射的当天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免疫副反应,有几只突然发生休克而死亡,剩余的经过静脉紧急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抢救,腿部肌肉注射虽然没有发生严重的免疫副反应,但注射的那一侧肢体跛行,甚至不想行走,经过强制行走,5d后才完全恢复。还有一个肉牛场约有60头肉牛,由于养殖场是自主免疫,养殖场在领回牛口蹄疫疫苗时给牛颈部肌肉注射,在注射疫苗后相当一部分牛出现体温升高,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容易受惊,养殖场主立即使用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药,虽然牛没有死亡,但这类药物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虽然口蹄疫抗原进入了机体并去刺激免疫系统,但免疫系统不产生免疫应答,产生不了抗体,导致免疫失败,在抗体检测时不合格。

疫苗副反应的大小体现出疫苗质量的好坏,特别是内含致敏物质的多少及脱敏工序结果,严重副反应抢救过来的动物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体质不如从前,怎样恢复其体质将在以后研讨。以上禽流感和牛口蹄疫疫苗由于免疫副反应过大已被召回,不再使用。

笔者监管的某个猪场由于免疫口蹄疫后存在严重副反应,畜主要求减少免疫剂量,按照要求注射1ml猪口蹄疫的只注射了0.8ml,免疫剂量减少后发生副反应的猪只也减少了,但由于免疫剂量不够,虽然笔者要求其在加强免疫后再次免疫,免疫次数达到了3次,但由于免疫剂量不足,没有达到阈值,属于无效免疫,不足以刺激动物机体产生足够抗体,导致最后抗体检测不合格。

笔者认为,颈部距离心脏和大脑比较近,而且神经分布也多,颈部属于活动关节,禽流感和口蹄疫疫苗是油乳剂,这类物质流动性慢,不易扩散,且刺激性大,有时候会在注射肌肉部位发生肿胀,形成包块,据笔者观察,包块不大者一般不发生免疫副反应,包块处体温升高并且增大者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副反应,严重的不久会死亡。可以推测,包块大者更容易发生炎症反应,产生炎性介质,持续刺激包块区域的神经和血管,相应神经和血管会把信息传入到大脑和心脏,从而导致防疫副反应的一系列症状,如果使用抑制炎性介质的药物,比如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药等,强行不产生炎症反应,但同时也对免疫系统功能造成抑制,虽然暂时缓解了症状,但造成其免疫力低下,无法产生保护性的抗体,若是活苗可能导致其发病。经过盐酸肾上腺素抢救过来的猪,其颈部包块会随时间慢慢缩小,形成瘘管将里面的异源物质慢慢排出体外,4~6个月才能完全消失,若颈部有包块的肥猪在出售时会影响价格,所以某些养殖户在出售前4个月内不进行油乳剂疫苗注射。

5 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换注射部位减少免疫副反应的发生。所以,解决方案是:一是做皮试,但做皮试需要的时间长,且免疫动物数量比较多,时间不够用。二是更换注射部位,可以参照人,人疫苗接种和注射一般是在肩关节三角肌和臀大肌,动物免疫可以注射肩关节三角肌处和臀部肌肉,笔者在一次防疫注射中,将口蹄疫疫苗注射在肩关节三角肌处,注射后没有发现防疫副反应症状。三是穴位注射,有人报道交巢穴和百会穴注射疫苗或药物,其免疫效果好,副反应少,具体机理还不是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四是分点注射,分点注射可以避免抗原过于集中,分散后可以减少其对机体的刺激,减少包块体积,降低副反应的产生。可以综合第2~4点用于疫苗注射。

猜你喜欢
副反应肌肉注射口蹄疫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治猪流感有妙招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金黄膏外敷缓解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疼痛39例
新生儿臀部肌肉注射不需要进行血液回抽的临床研究
口蹄疫
晚产褥期与经后放置活性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比较分析
强制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机制的探讨
“口蹄疫”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