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动物的疾病病因与防控对策

2019-01-05 16:31张恒信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寄生虫畜牧养殖场

张恒信

(山东省章丘区畜牧兽医局 250200)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加大对畜牧养殖动物产品的需求量,畜牧养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而在畜牧养殖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动物疾病困扰,各种类型的动物疾病的涌现造成了不良影响。需加大对疾病类型、成因等研究力度,进一步提出有效预防、控制措施,科学应对动物疾病的发生,保障养殖户利益和居民健康。

1 畜牧养殖中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要性

当前,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畜牧养殖业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要提高我国畜牧养殖产品的竞争力,必须做好食品安全等工作。因此,要重视起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防控工作,避免其发生和扩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类健康问题,阻碍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而加强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

2 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动物疾病种类

动物疫病是动物机体在内部或外部因素影响下出现损伤和抗损伤的过程,会使其出现不正常变化,导致动物死亡,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有以下3种。

2.1 寄生虫病

寄生虫包含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3种,其中原虫和蠕虫多属于内寄生虫,节肢动物属于外寄生虫。寄生虫一般有其固定寄生宿主,靠吸收宿主营养才能成长,很多寄生虫在疾病传播方面都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完成。

2.2 传染病

传染病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疾病,其病原包含了病毒、细菌、真菌等,是由某种特定微生物病原体引起的,其传播方式主要有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两种。动物在感染传染病后,会表现出比较特殊的病理变化及临诊症状,其预防难度高于寄生虫病。

2.3 普通病

畜牧养殖中动物普通病发病率较高,如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和产科疾病等,内科疾病的病因多样,外科疾病包含外伤、眼病等,产科疾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根据时期进行划分,包括怀孕期、分娩期和产后期疾病等[2]。

3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成因分析

3.1 动物自身健康问题

很多情况下,动物母体存在病症,而养殖工作者无法确认,导致其生产的后代在未出生前就感染,出生后会不定期出现病症,使养殖难度增加。因此,对动物模母体加强检疫是相当必要的,但要注意,不同动物个体间存在抗病能力差异,疾病防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受此影响。

3.2 动物生长环境因素

动物疾病产生也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养殖工作中,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养殖场,会使动物粪便、寄生虫进一步接触到动物,粪便内的病原体、寄生虫会融合到新饲料中,之后动物使用饲料和饮水会出现感染。

3.3 人为因素

畜牧养殖工作中,如果养殖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缺乏科学的用药意识,加重患病动物体内毒素的积累,危害其机体健康。一些养殖场没有配备完备的配套设施,养殖人员排污换气工作没有及时进行,也会加大疾病发生可能性。除此之外,部分养殖场的管理不到位,对病死动物没有及时、合理处理,会使疾病进一步扩散造成更大的影响。

4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防控对策

4.1 加强养殖场所管理

养殖场所管理中,首先要进行科学选址,保证动物生长环境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减少疾病干扰的可能性。通常会将养殖场所选在地势较高、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且要保证取水、排污的便利性;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有效抑制疾病发生,养殖人员要定期消毒、按时打扫卫生、仔细检查饲料,提高动物免疫力,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最后对进入养殖场的车辆要严密控制,必要情况下要消毒。养殖场新引进的动物在确保未携带有害病原体且注射相关疫苗才可接收。

4.2 注重工作人员管理

一方面要强化工作人员培训,使其掌握饲料配比、养殖场清理和人员行为等要求,注重其责任感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医疗知识培训,确保其可针对普通动物疾病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达到缓解的目的;除此之外,要建立起完善的动物医疗预防制度,在制度约束下工作人员需及时汇报饲养中的问题,便于尽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控制[3]。

5 结束语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其进行防控时,要及时将病根源阻断,并灵活运用各项策略,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动物食品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寄生虫畜牧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