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良种培育及其主要病虫害防治

2019-01-05 16:31李春升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胡蜂蜂场蜂王

李春升

(宁夏泾源县中华蜜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756400)

中华蜜蜂,又称土蜂、中蜂、中华蜂,是中国独有的当家品种。与其他蜂种相比,具有采集能力强、可利用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在中国山区定点养殖。

1 中华蜜蜂良种繁育应注意的问题

1.1 预防退化

优化蜂群比例结构,确保蜂群繁育质量,剔除长期“自育自用”的思路。各地种蜂场秉承科学化育王理念,统一到育王单位进购优良蜂王,确保养殖蜂王的质量和品性。

为此,到专业育种场、种蜂场选择种用蜂群,条件允许的综合后裔测定、育种价值评估等措施,将评估结果作为选购种用蜂群的关键。不能仅凭个体表现,或者先前选种经验而定。对于生产性养蜂场来说,选用专业育种单位供应的蜂王更利于提高蜂场经济效益。

1.2 就近引种

优先选择本地保种场及良繁场地的种蜂王或蜂群,禁止盲目从外地引种,避免导致外地病虫害的引进。

保种场及良繁场地的引种应注意如下问题:

其一,对引进的种蜂王或种蜂群进行登记编号。蜂场引种后,登记项目包括引进品种的名称、原产地、引进地、数量、收到日期及收到后的处理措施,建立起必要的档案,以备查阅。

其二,引进的种蜂王要马上诱入由幼龄工蜂组成的无王群里;引进的蜂群应另外单独摆放饲养;若是受精卵,经标记后要放入育王群里进行保温和孵化[1]。

再者,对引进的蜂种要进行严格检疫。把引进的蜂种先单独摆放,在隔离条件下进行试养观察,以防带来新的疾病扩散造成危害,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引进品种数量多时,其中表现优异的可聚集起来组成单独繁育种群组,用于后期的闭锁繁育推广,将繁育后代作为生产推广应用选择。

引进品种数量少时直接将其作为亲本,通过本地蜜蜂的杂交培育新种群。

引进的品种无推广价值但在某一性状性能上有特殊表现的,应将其逐步保留下来,作为重要的繁育素材加以利用。

2 中华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中华蜜蜂病害有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而比较常见的虫害有巢虫、胡蜂、蟾蜍等。

2.1 囊状幼虫病

此病发病急,传染势头较猛,应作为重点防控的毁灭性病害。此病常见气温较低、温差变化大、蜜源不足的季节,有较高的发病率。此病流行典型症状:流行初期有“花子”现象,得病后的巢房盖有大量孔洞。患病后的幼虫,由白变黄,死亡幼虫头微上翘,虫体死亡风干后可被工蜂自行清理。

此病危害较大,特效疗法不多。试用中药处方治疗,金银花、五加皮、板蓝根、半枝莲,每次各取25g,加水煮沸浓缩制备浓糖水,选择在傍晚时分喂蜂,上述剂量适用于40脾,用药至无此病可见为止。或者经换王处理,起到阻隔病毒传播的可能。

2.2 幼虫腐臭病

此病为典型细菌性病害,最常见春秋季节。此病传染,可经污染的饮水及饲料。此病易感2日龄幼虫,感染后5日龄内死亡。患病幼虫由白色变黄,最后呈黑褐色,直到腐烂干枯。

预防:选择抗病虫害好的品种。同时,注意蜂箱的消毒,定期更换蜂王,对控制此病效果更好些。临床治疗可尝试用链霉素糖浆喂服,或者使用蜂洁治疗,有不错的康复效果。

2.3 巢虫

巢虫为中华蜜蜂的重要虫害,危害较为严重的是大小蜡螟的幼虫。此类害虫白天潜伏在暗处,待到晚上侵入箱底缝隙处产卵。形成幼虫,爬上巢脾吃实蜡质,侵害幼虫和蛹。情况较轻时可造成蜂群衰落[2]。而严重时可造成蜜蜂逃离。

预防:应注意蜂箱卫生,及时清理箱内残留蜡屑。同时,注意调整蜂脾,使巢虫不方便爬上。一旦出现白头蛹及时提脾抖飞蜜蜂,选在阳光下照射几分钟,能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2.4 胡蜂、蟾蜍

胡蜂,同样是中华蜜蜂一大虫害之一。此虫害攻击性极强,能在空中肆意捕捉蜜蜂,围攻吃食。甚至咬破蜂箱,咬死蜜蜂,导致蜜蜂集体逃匿。有资料证实:数小时内,30只胡蜂能杀死近两万只蜜蜂。此虫害的防治可通过安装捕胡蜂笼得到控制或者通过毒杀、火烧、木板诱杀等措施均能起到不错的捕杀效果。

蟾蜍,白天栖息在杂草洞穴内。待到傍晚时分开始捕食蜜蜂。有统计资料显示:每晚每只蟾蜍能捕食100~200只中华蜜蜂。清除蟾蜍虫害,建议将蜂箱抬高,结合人工捕杀的方式,以清除此危害。

猜你喜欢
胡蜂蜂场蜂王
《当养蜂技术员的日子》之(二十六)— —在大山里跑蜂场之不易
80 家转地蜂场2013-2019 年组织结构、人文素质的调查分析
权力至上的蜂王
巧治胡蜂两法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谨防意蜂对中蜂群灭绝性的盗糖
蜂王入群
关于胡蜂防治技巧的探讨
因小失大的胡蜂
蛰伏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