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技术措施

2019-01-05 16:31李文超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产仔数养猪场母猪

李文超

(河南省新乡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453003)

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和母猪的繁殖能力有直接联系,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就是提高养猪场综合生产力。影响母猪繁殖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疾病、营养、年龄和选种等,养猪场工作人员只有认清影响母猪繁殖能力的种种因素,提升管理技术,落实每项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措施才能使母猪达到生产最大量,使养猪场经济效益最大化。

1 影响母猪繁殖能力的因素

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发现,影响母猪繁殖能力的主要因素如下。

1.1 母猪配种年龄和繁殖次数对繁殖能力的影响

母猪的生产能力、遗传性能及经济效益都主要通过繁殖能力来体现,而母猪繁殖能力的好坏是通过每窝产仔数量、每窝猪仔成活数量、猪仔重量等指标来反映的[1]。母猪配种年龄和繁殖次数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最为明显。母猪必须达到性成熟和体成熟才能进行配种,配种时间必须合适,如果时间太早,对母猪机体发育有很大影响,可能造成产仔数量太少,仔猪质量不高。配种年龄并不统一,不同养猪场需要根据本厂情况确定母猪配种年龄。与此同时,母猪繁殖次数对仔猪质量也有较大影响,通过相关研究发现,第2~6胎的母猪繁殖性能较佳。养猪场不应一味地追求经济收益而加大母猪生产次数,应考虑母猪的配种年龄和繁殖次数对繁殖能力的影响。

1.2 营养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

母猪平时食用的饲料中所含的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比例同样对母猪繁殖能力有重要影响,合理调配各类营养元素对提高母猪地产仔数量及母猪生产年限。叶酸在改良母猪繁殖能力,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有很好的功效,缺乏叶酸会导致母猪胎儿畸变,严重的会直接造成死亡[2]。某些氨基酸对提高母猪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减少胚胎坏死,保持母猪内环境的稳定。

1.3 其他因素对母猪繁殖能力的影响

母猪繁殖能力也受配种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和自然交配比较,长白、大约等两个品种在人工授精配种方式下产仔量和仔猪成活量明显升高。母猪子宫的容积对产仔数量和胚胎存活率是一个限制,母猪子宫的大小直接决定母猪生产力,所以母猪子宫容积对繁殖能力也至关重要。公猪精液质量水平也决定母猪的繁殖能力,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形成,精子密度、活力等关系到受精卵能否形成,而受精卵是母猪繁殖的关键所在。

2 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措施

2.1 科学地选种

优秀的基因决定了母猪良好的繁殖能力,从目前市场上看,国外二元猪比国内本地猪好,商品猪和本地猪都各自优势,商品猪的饲料转化率较高,生长比较整齐,经济效益比本地猪高。而本地猪具有很快适应环境的基因,对疾病的抵抗力强,不容易染上疾病。从生物杂交角度看,利用胚胎工程技术把基因优良的公猪和基因优良的母猪进行组合,培育出繁殖能力更好的品种。

2.2 增加饲料的营养

研究发现,母猪妊娠期间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精氨酸和叶酸可以有效提高母猪产仔数、仔猪的成活率和窝仔的初生重量。此外,矿物元素、微量元素都可以对母猪繁殖能力产生影响。母猪繁殖的不同阶段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也不同,母猪配种期能量、蛋白质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如铁、钙、磷等也不能缺少。而妊娠期应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含高维生素、高氨基酸的饲料为主。在制定母猪的营养计划时,应全面考虑母猪各阶段的新陈代谢特点,提高养猪场的管理水平,使母猪繁殖能力发挥到最大[3]。

2.3 预防母猪疾病的发生

繁殖性疾病是母猪最容易发生的,应重点预防。病毒类疾病会使母猪巨噬细胞急剧减少,从而导致各自疾病的发生,所以应做好相关预防工作,对症治疗。对某些特定的疾病接种疫苗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刚产出的母猪应及时注射灭活疫苗,确保母猪体内有足够的抗体。同时,应定期对猪群进行监测,发现有传染性疾病的母猪应及时地隔离。

3 总结

随着人们物质需求的日益上升,养猪业也取得了迅猛发展,母猪繁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养猪场的生产力的关键,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结合养猪场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造,加强养猪相关技术的学习,提升猪场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科学选育母猪、供给充足的营养、及时地预防疾病能有效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提升猪场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产仔数养猪场母猪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不同胎次和产仔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及窝产仔数分布研究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猪人工输精产仔数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