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

2019-01-05 16:31刘健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血凝胶体金病毒性

刘健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平邑畜牧兽医站 273300)

1984年,中国南方省份首次报道了一种急性出血性兔病。随后迅速传播到华南和华北部分地区。该疾病的特征是急性起病,发热,呼吸急促和猝死,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该疾病被命名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原体是小核糖核酸病毒。使感染兔子的肝脏、肺脏、脾脏和肾脏均质化并用甲醛灭活来制备组织来源的疫苗。

1 兔病毒性出血症概述

兔病毒性出血症可攻击在密集条件下饲养的兔子。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兔和带毒兔。健康兔与之接触可感染,也可通过病兔和带毒兔污染过的饲料、饮水、用具间接传染,或经呼吸道或黏膜感染。各种家兔均有易感性,其中以长毛兔最易感[1]。实验感染后潜伏期约为20~48h。自然病例中,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2d。自然发病率爆发率为70%~80%,受影响的兔子死亡率高达95%。不同地区的疫情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可分为3类,超急性形式、急性形式和亚急性形式。

超急性形式兔病毒性出血症通常在首次引入疾病时出现。受感染的兔子经常没有任何临床突然死亡。偶尔会出现鼻孔出血和阴道出血现象。急性兔病毒性出血症在疾病流行地区占主导地位。受感染的动物通常表现出抑郁,不愿意移动和厌食。在疾病早期和发展阶段,体温通常升高至41℃或更高,然后在终末期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大多数动物具有快速呼吸和发绀。一些动物表现出腹胀,便秘、腹泻和血尿。最终,这些动物变得斜躺,并使用四肢划动,有些动物在抽搐期间死亡。大约20%受影响的兔子鼻孔出现泡沫状出血。急性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程在12~36h。亚急性兔病毒性出血症经常在流行病后期阶段遇到。兔子表现出抑郁,厌食和高体温,身体消瘦,最后衰竭死亡。这些动物具有感染性,易感染其他家兔。

2 诊断方法

2.1 病毒分离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是诊断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比较准确、可靠的方法。将无菌采集的病死兔肝脏等组织经过一系列处理,取上清液过滤除菌后接种无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史和感染史的成年健康易感家兔,并设立对照组。观察兔发病情况,判断是否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感染。对分离得到的病毒还需进行血凝试验、电镜观察、RT-PCR等操作来做进一步鉴定。

2.2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只能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而不凝集其他动物,如马、牛、羊等的红细胞,这种凝结性质比较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不受温度、有机溶剂及某些无机离子的影响。血凝和血清抑制试验在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兔群免疫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血凝和血清实验需要人“O”型红血球制备红细胞,样本血清需经吸附处理、试验操作烦琐、可重复性差,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2.3 RT-PCR方法

RT-PCR技术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等优点,是实验室常用的分子生物诊断技术,也是目前检测兔病毒出血症病毒的主要方法。RT-PCR技术主要包括常规RT-PCR方法、套式RT-PCR方法和多重RT-PCR方法。常规RT-PCR方法可以实现兔病毒出血症与其他猪病原体的鉴别检测。套式RT-PCR是PCR的一种改良模式,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兔群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多重RT-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而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

2.4 FQ-PCR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方法是在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度灵敏的核酸定量技术,是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荧光定量RT-PCR技术因为定量准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等优点,成为核酸检测的重要工具,为兔病毒出血症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模式。

2.5 酶联免疫吸附免疫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主要包括抗原ELISA检测方法和抗体ELISA检测方法。抗原ELISA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经济快捷,为检测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开发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抗体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易于规格化和标准化,在国内外广泛用于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抗原和抗体的检测[2]。

2.6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是层析法与免疫胶体金技术相结合的诊断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3]。该方法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现场诊断提供了有效方法,显示出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3 小结与展望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20世纪末新爆发的兔烈性传染病,给兔群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和极大的危害性,做好兔病毒性出血症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工作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在兔病毒出血症的诊断方法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法是一种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但由于操作周期长、实验烦琐,不建议在实验室中采用。FQ-PCR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检出率高、且在兔感染病毒的早期即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但该方法对操作人员、仪器设备与试剂要求较高。ELISA方法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强、操作简单、检测快速、重复性好、无辐射、准确性高的优点,适合基层进行大批量检测,非常适合基层兽医部门和广大养殖户应用。

猜你喜欢
血凝胶体金病毒性
胶体金标记兔抗-维氏气单胞菌Lam B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优化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6例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报道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临床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体金法与TPPA法在街头献血者梅毒筛查中的应用①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运用研究
三种蛇毒类血凝酶对患者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
治病毒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