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李斯特菌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

2019-01-05 16:31吴炎信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母兔单核细胞李斯特

吴炎信

(安徽省肥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31600)

李斯特菌(李氏杆菌)病是畜禽、啮齿动物和人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李斯特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适应环境能力强,非常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从而引起食物中毒和李氏杆菌病的爆发。家畜和人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怀孕母畜流产、单核细胞增多;啮齿动物和家禽表现坏死性肝炎、心肌炎和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症状。李斯特菌为侵袭性胞内菌,可穿越宿主的3道屏障,可在巨噬细胞和非巨噬细胞(如上皮细胞等)中存活并增殖[1]。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因食用被污染的动物性食品屡现李斯特菌病发生,且感染者死亡率较高,这才被认识到它还是一种食物源性传染病,受到人们广泛关注[2]。

1 病原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简称李斯特菌)为一种细长的小杆菌,短的呈球杆状,一般大小约1.0~3.0μm×0.5μm。无芽胞、在血清葡萄糖蛋白胨中能形成黏多糖荚膜。在20~25℃有运动性,37℃下无运动性[3]。细菌排列多呈单个散在,有时成对排成“V”形。有时呈短链(液体培养物)或丝状(固体培养物)。新鲜培养菌呈革兰氏阳性,陈旧培养物有时变为革兰氏阴性,两端染色较深。需氧或兼性厌氧,在鲜血琼脂上形成狭窄的β溶血环,0.1%亚碲酸钾琼脂37℃培养24h呈圆形、隆起、湿润、直径0.6μm黑色菌落,明胶中的穿刺培养形成像一颗倒栽的杉树生长。胰蛋白胨琼脂是培养和保存该菌的最佳培养基。环境中铁离子水平对李斯特菌和李斯特菌病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试管中铁离子能促进李斯特菌生长并使其毒力增强。用凝集素吸收试验,将本菌抗原划分为15种O抗原和4种H抗原,共有7个血清型、16个血清变种[4]。李斯特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青贮饲料、干草、干燥土壤和粪便中能存活2年以上。在饲料中存活6~26周。对温度和一般消毒药抵抗力不强,85℃经40s,55℃经30min可以致死,3%石炭酸溶液、70%酒精溶液、5%~10%漂白粉溶液及其他常用消毒药的一般浓度均能很快杀死。李斯特菌对抗生素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竹桃霉素敏感,对金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G、链霉素敏感性较差,对粘菌素、多黏菌素B、萘啶酮酸有耐药性。该菌在4℃的环境下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5]。

2 流行病学

至少有42种野生及家畜哺乳动物和17中鸟类包括家禽带菌。本病为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流行性。富于腐殖质的地区,而白垩土或沙土地区甚少。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从患病动物的粪、尿、乳汁、精液及分泌物中都曾分离到本菌。啮齿动物持别是鼠类、野兽、野禽常成为本菌在自然界中的贮存所。本病的传染途径可能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损伤的皮肤及交配传染。饲料和饮水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吸血昆虫的媒介也有可能。应激(如营养不良、怀孕、天气剧变等)在促进发病上具有重要作用。易感动物有绵羊、山羊、牛、猪、马、犬、猫、兔、脉鼠、毛丝鼠、鸡、火鸡、鹅等。

3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为1~5d,主要危害幼兔和孕兔。可分成3种类型。

3.1 急性(败血性)型

最常见于幼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突然发病,侧卧,口吐白沫,背颈、四肢抽搐,低声嘶叫。一般是精神沉郁,衰弱,食欲废绝。体温40℃以上。常发现结膜炎和从鼻腔流出浆液性与粘液性分泌物。经过几小时或2~3d后死亡。

3.2 亚急性型

子宫炎:传播迅速。母兔分娩前2~3d或若干天出现精神不振,拒绝采食,很快消瘦,从阴道内流出暗红色或棕褐色液体。分娩前1~2d病兔流产或死亡,也有的在流产时或产后几天死亡,耐过的母兔将不孕。

脑膜脑炎:精神委顿、不食、全身震颤,作转圈运动,共济失调。头呈弯曲状态,失去采食和行动能力,试图行动时会接连翻滚,逐渐消瘦而死。

3.3 慢性型

幼兔精神沉郁,眼半闭,独居角落。体温升高42.5~43℃,食欲废绝,结膜炎伴有脓性眼屎,口流白沫,鼻孔流黏性分泌物。

子宫炎:通常只有个别兔患子宫炎,母兔分娩前数日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到预产期仍不分娩,多数病兔经2~8d就死亡,幸存的母兔以后将造成不孕。

脑膜脑炎:经过如同亚急性型一样,但病程能迁延达6~8个月之久,并长期带菌。

4 病理变化

李斯特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能在吞噬细胞中生长,对本菌免疫主要通过淋巴因子激活T细胞介导的单核吞噬细胞。由于李斯特菌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所以至今尚无有效疫苗用于畜禽生产上的预防。李斯特菌能产生李斯特菌毒素,此毒素可溶解多数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该菌进入血液可形成菌血症,一是引起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增多,二是可使肝、脾等实质器官发生小坏死灶。该病菌能通过污染饲料经口腔黏膜的损伤侵入机体,进入该部位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神经鞘,并在神经鞘内繁殖,随后到达三叉神经进入延脑,并在此大量繁殖,从而引起脑膜脑炎和临床神经症状。在超急性败血症病例,很少发现眼观病变,但可见内脏器官充血和一些分散的出血。急性病例可见颈部和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和水肿及胸腔、心包和腹腔积聚清朗的液体,还有皮下与肺水肿。肝脏有散在性或弥漫性、针尖大的淡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点。心肌、肾、脾也有相似病变。肺梗塞与肾上腺坏死。在怀孕母兔,可见腔内积蓄化脓性渗出物的子宫炎,在子宫腔内也可见未被吸收的变性胎儿。子宫壁上有坏死区域,并往往因炎症过程而变厚。

肝内的灶状坏死为本病最常所见的镜检特征。在脾间或有相同的病变。在子宫壁上可见具有坏死的化脓性炎症。有的具有中枢神经系统体征的病兔虽肉眼看不出病变,但可见脑膜脑炎,由大量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构成血管套袖,合并灶状坏死。这些变化在脑干、小脑基部和前部颈髓最为突出。

5 诊断

目前,国内对该病的诊断与检测尚处在传统的分离鉴定上,包括样品中病原的分离、生化反应及动物实验,检出率低,耗时长,单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不易做出诊断[6]。临床上家兔出现特殊神经症状、流产、血液中单核细胞增多时,可作为诊断参考。为了确诊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死前可从血液、脑脊液和阴道渗出物采样,死后从血液、内脏器官和脑采样。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荧光抗体法等可用于诊断。

最简易的方法是将病理材料的乳剂(1:5)或血清肉汤培养物滴于家兔或豚鼠的结膜囊内,1d后发生化脓性结膜炎,不久因败血症死亡;对妊娠2周的动物滴眼后常引起流产。但采取病料,分离并鉴定李斯特菌才能得出决定性诊断。

6 防治

由于李斯特菌引起的感染病死率高,危害大,并已成为全球性疾病,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WHO将其列为20世纪90年代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并在2000年建立了全球监测网,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与食源性致病菌相关疾病的监测[7]。我国也在2000年建立了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李斯特菌能导致人和动物严重的致死性疾病,而且难以治愈,因而受到医学微生物学家的高度重视。由于李斯特菌的血清型变种较多,而且属细胞内细菌,主要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所以至今尚未有效的疫苗应用于临床。鼠类常为李斯特菌在自然界的贮存库,由于老鼠经常出没于兔舍周围,随排泄物、分泌物等排出李斯特菌污染了饲料、用具和饮水等使家兔感染发病。因此,定期进行灭鼠和驱除鼠类及其他啮齿动物显得尤为重要。当发现疾病时,应对全群进行检疫,采取扑杀病兔、隔离(期限为14d)、消毒等措施。病兔的肉尸和皮毛需经无害处理后才能利用。从事与病兔有关工作(如看护病兔、屠宰病兔、加工皮毛等)的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成年兔和幼兔分别按每千克体重0.25g和0.15g剂量的复方磺胺治疗,2次/d,连续5d,治愈率达82%。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30mg,内服,每日2次,连续3~5d。氨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5mg,皮下注射,每天2次。成年兔按每千克体重10mg,幼兔每千克体重5mg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日1次。也可以青霉素与链霉素联合给药。恩诺沙星内服,每日1次,连用7d,疗效良好。硫酸新霉素拌料,每只兔2~4万单位,每天3次,连续3~5d[8]。中药用忍冬藤3g、栀子3g、野菊花3g、茵陈3g、钩藤3g、车前草3g,水煎,早晚2次灌服,连续3~5d。

猜你喜欢
母兔单核细胞李斯特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母兔饲养管理技术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提高母兔产仔率妙招
保持肃静
提高母兔繁殖力二法
爱之梦